五年級語文下學期全冊複習內容提綱

  第一單元 走進西部

  1《草原》

  1.作者:老舍

  2.課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3.線索:草原美景、喜迎遠客、親切相見、熱情款待、聯歡話別

  ***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話別******草原風光圖、喜迎遠客圖、主客聯歡圖***

  2《絲綢之路》

  文化交流、經濟交流***友誼之路***

  3《白楊》

  1.課文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向孩子介紹白楊樹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2.線索:望白楊——說白楊——希望孩子成為白楊***借物喻人***

  3.含義深刻的句子:

  ①“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這是爸爸介紹白楊樹的話,這段話寫出了白楊樹三個特點,分別是:直;適應力強;堅強不動搖。表現了白楊樹兩種精神:一是忠誠無私,盡職盡責;二是不怕困難,堅強執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借白楊樹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為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著風沙成長起來。

  “高大的白楊樹”暗喻老一輩的新疆建設者;“幾棵小樹”暗喻邊疆建設者的後代。

  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相信兒女們在老一輩的教育下,一定會經受考驗,成長為新的邊疆建設者。

  4.造句:“哪兒……哪兒……”“不管……不管……總是……”

  4《把鐵路修到拉薩去》

  課文記敘了西部建設者修建當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風火山隧道的經過。讚揚了建設者的西部建設者的智慧與力量和吃苦奉獻的精神。

  第二單元 多彩童年

  5《古詩詞三首》

  1.背誦、默寫。

  2.詩句解釋

  3.《牧童》《舟過安仁》《清平樂·村居》三首古詩詞,描寫的是古代兒童有趣的生活,表達了孩子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天性。

  6《冬陽·童年·駱駝隊》

  1.本文是小說《城南舊事》的序言,作者林海音

  2.課文圍繞著駱駝隊,寫了看駱駝咀嚼,和爸爸談關於駱駝脖子上掛鈴鐺的事,想為駱駝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問夏天駱駝到哪兒去了四件事,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

  7《祖父的園子》

  1.作選自蕭紅《呼蘭河傳》

  2.課文描寫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園子裡自由自在的生活,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留戀。

  8《童年的發現》

  1.作者:俄國 費奧多羅夫

  2.課文講述了作者童年時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經過,表現了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

  9《兒童詩兩首》

  1.《我想》,寫了一個孩子一連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樹枝上,想把腳丫接在柳樹根上,想把眼睛裝在風箏上,想把自己種在土地上,表達了兒童豐富的想象力以及對美的追求和嚮往。

  2.《童年的水墨畫》,攝取了一組兒童生活的鏡頭,表現了孩子們童年生活的快樂。

  第三單元 語言藝術

  10《楊氏之子》

  1.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該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

  2.背誦、默寫。

  3.古文翻譯:在樑國,有一戶姓楊的人家,家裡有個九歲的兒子,他非常聰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其中有楊梅。孔君平指著楊梅給孩子看,並說:“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馬上回答說:“我可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

  4.孩子的回答妙在哪裡?

  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採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

  5.楊氏子的特點:思維的敏捷,語言的機智幽默

  11《晏子使楚》

  1.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2.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這是故事的起因;接著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這是事情的經過;結尾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是故事的結果。

  3.三個小故事:狗洞與狗國、下等人與下等國、強盜與強盜國

  4.晏子:機智、勇敢、愛國

  12《半截蠟燭》

  本篇課文是一個短小的劇本。劇本:主要通過人物對話或唱詞來推進情節。

  13《打電話》

  1.本文是一段相聲,相聲是一種雅俗共賞的語言表演藝術

  2.這段相聲採用誇張的手法,對那些時間觀念不強、說話囉裡囉唆、廢話連篇、缺乏公共道德的人給予了辛辣絕妙的諷刺。

  第四單元 感人故事

  14《再見了,親人》

  1.節選自魏巍《誰是最可愛的人》

  2.課文描寫了1958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後一批官兵離朝回國時,在車站上同朝鮮人民依依惜別的動人情景,表現了志願軍和朝鮮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摯情誼,讚揚了中朝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偉大友誼。

  3.大娘:洗補衣服,三天沒閤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傷員,失去唯一的親人。

  小金花:為救偵察員老王,失去媽媽。

  大嫂:為志願軍挖野菜,失去雙腿。

  志願軍:浴血奮戰,幫助朝鮮人民趕走侵略者。

  4.反問句 您為我們付出了這樣高的代價,難道還不足以表達您對中國人民的友誼?

  15《金色的魚鉤》

  1.課文地敘述了紅軍長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長盡心盡力地照顧三個生病的小戰士過草地,而不惜犧牲自己的感人事蹟,表現了紅軍戰士忠於革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質。

  2.老班長:忠於革命、舍已為人。

  3.“金色的魚鉤” 象徵著老班長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16《橋》

  1.老漢:無私無畏、不徇私情、英勇獻身

  2.文中的比喻句、擬人句。

  17《夢想的力量》

  課文通過記敘6歲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裡傑克為了實現“給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讓他們有乾淨的水喝”這一夢想,而不懈努力,終於使夢想成真的經過,體現了瑞恩的一顆善良、堅定執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

  第五單元 名著之旅

  18《將相和》

  1.本篇課文是根據司馬遷《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改寫的。

  2.司馬遷,漢代;《史記》: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課文以秦趙兩國的矛盾為背景,以藺相如的活動為線索,通過對“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個小故事的記述,寫出了將相之間由不和到和好的經過,讚揚了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的可貴品質和政治遠見,也讚揚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

  4.從結構上看,全文由“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3個小故事組成,每個故事都有矛盾的發生、發展和結果,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緊密聯絡,第2個故事是第1個故事的發展,前兩個故事的結果,又是第3個故事的起因。

  5.藺相如:勇敢機智、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和以國家利益為重,顧大局、識大體

  廉頗:勇於改過,以國家利益為重。

  19《草船借箭》

  1.根據我國著名古典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關“草船借箭”的情節改寫的。草船借箭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作者:羅貫中。

  2.故事以“借”為主線,按事情發展順序進行敘述。先寫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著寫了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準備;然後重點寫了草船借箭的經過;最後寫了事情的結果,讚揚了諸葛亮的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

  3.諸葛亮:有膽有識、足智多謀、才智超群。周瑜:智謀過人、妒賢忌能 魯肅:忠厚老實 曹操:生性多疑

  20《景陽岡》

  1.節選自《水滸傳》第二十三回。作者:施耐庵

  2.課文記敘了武松在陽谷縣的一家酒店內開懷暢飲後,趁著酒興上了景陽岡,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現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強、機敏的英雄性格。

  3.註釋

  4.全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依次寫了喝酒、上岡、打虎、下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