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範本

  《綜合實踐活動》是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理念、目標和特徵而編制的一本學習材料,或者說是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主題活動方案。三年的課程將社群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技術教育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內容涵蓋了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

  一、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1人,男生21人、女生10人。大部分學生學習目的性明確,學習動機強,動手動口能力較強,有一定的創新實踐能力。但由於地處山區,學生的視野狹窄,見識少,認識事物的能力差,有待於加強培養。

  二、本冊教材:

  本冊教材共有6個案例,分為:新學期開始了、風、光的遊戲、節日、糧食、環保設計。每個案例分為二小塊,每個小塊又包括“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寫一寫”等活動,內容豐富多彩。

  三、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精神為指標,以新課程標準、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四、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絡,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絡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五、具體要求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範,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六、教學措施:

  1、準確把握教學目標,不隨意拔高或降低。

  2、紮實進行語言訓練,著重進行段的訓練——讀懂一段話,寫好一段話,繼續對學生的識字、寫字給予重視,幫助他們積累詞彙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達方法。課堂教學中保證學生有充分的朗讀、默讀和做其他各種練習的時間。要擴大訓練面,使全體學生參與訓練,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個體活動時間,訓練應嚴格要求,及時反饋和矯正,講求實效。

  3、注意聽說讀寫的聯絡。要讓學生通過閱讀學表達,從讀中學寫。在作文訓練中,要充分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表達方法,鼓勵學生寫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4、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要根據課文特點,選擇學法指導的時機,有的可以在學習課文前,如查字典確定字義、多音字確定讀音等;有的宜在學習課文中,如連句成段的兩種方法***總分和並列***,有的可在學完課後再次總結,如說一段話的意思。在學法指導時不必過多地講道理,應多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練習,在實踐中達到熟練的程度。

  5、繼續做好培優補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

  ***二***

  教學總目標:

  綜合實踐是教師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的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絡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實際,體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的實踐性課程。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旨在讓學生聯絡社會實際,通過親身體驗進行學習,積累和豐富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實踐和終身學習的能力。

  根據綜合實踐活動設定以下目標:

  1、綜合實踐活動中讓學生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環境的意識和能力;接觸自然,豐富對自然的認識;欣賞自然世界、發展對自然的熱愛情懷;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理解人與自然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絡;知道如何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並身體力行。

  2、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生活自理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3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4通過綜合實踐活動,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自我反省、自信心。

  5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的意識,收集處理資訊、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實際操作的能力,熱愛勞動的習慣以及必須的生活技能的等等。

  一、階段目標的側重點:

  小學階段的目標側重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認識生活、自然、社會、自身,形成一些良好的行為習慣。重點為:要有“愉快、美好的生活體驗”。

  二、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領域:

  綜合實踐活動以活動為重要形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探究”、“設計”、“製作”、“想象”、“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經驗生活,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綜合實踐活動重要圍繞三條線索進行:學生與自然的關係;學生與社會、他人的關係;學生與自我的關係。

  ***一***學生與自然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學生對自然的認識與瞭解。

  ***2***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

  ***3***學生與自然環境和諧相處,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二***學生與社會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認識到社會生活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人與人之間是充滿真、善、美的。

  ***2***瞭解社會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概念。陽光固然燦爛,但陽光燦爛的地方必定有陰影,讓學生正確地對待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

  ***3***讓學生樹立崇高的社會責任感,認識、瞭解社會,並立志改造社會,使我們的社會朝著更加美好的方向發展,讓世界的每一個人都生活在幸福之中。

  ***三***學生與自我的活動從三個方面進行:

  ***1***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優、缺點,做一個不亢不卑的人。

  ***2***開發自己的潛能,使自己的天賦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3***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自我,正確看待自我和勇於超越自我,從而正確處理好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關係。

  三、實踐活動內容的安排

  ***三***

  一、教學理念

  ***一***在動手與動腦的緊密結合中促進學生技術素養的形成

  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學生的操作性學習為主要特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做中學”和“學中做”。但勞動與技術教育的主旨並不僅僅停留在一般的“操作”層面,它強調學生通過人與物的作用、人與人的互動來從事操作性學習,強調學生技術操作過程中技術意識的形成技術思維的培養、技術能力與態度等方面的發展,強調規範操作與技術創新意識的統一。學生的操作學習過程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的學習過程,是手腦並用的過程。

  ***二***用作品引導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

  小學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活動以形象思維為主。順應這一年齡階段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徵,提倡用可感而形象的技術作品來引導、來組織學生的勞動與技術學習活動。技術作品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一個模型、一件工藝品,也可以是一盤菜、一個生長著的作物等。通過作品的製作,學生可以獲得材料認識、工具運用、操作程式、技術要領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可以通過作品引導學生的設計、評價以及作品宣傳等活動。

  二、教學目標

  ***一***瞭解勞動世界,理解勞動意義,形成正確的勞動觀點和熱愛勞動的思想感情

  通過技術實踐活動,豐富自己的勞動體驗,形成對勞動的初步認識。

  培養認真負責、遵章守紀、團結互助、愛護公物以及愛惜勞動成果的品質,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二***注重生活中的技能學習,學會生活自理,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掌握生活必備的技術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學會生活自理。

  建立生活中的主體意識,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

  ***三***積極參與技術實踐,掌握基本的技術知識與技能

  認識日常生活和周圍環境中的常見材料,學會使用一些基本的工具。

  瞭解設計與製作的基本程式和方法,並進行簡單的工藝品和技術作品的設計與製作。

  三、教學原則

  1、注重基礎

  小學三年級勞動與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學生勞動與技術能力培養的基礎,也是學生終身發展的基礎。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必須注重學生勞動與技術方面基礎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應以體現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服從且服務於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主動發展、生動活潑的發展為根本出發點。

  2、體現綜合

  一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實施途徑的溝通與結合。勞動與技術的課堂學習要與課外活動、常規指導、社會實踐、家庭教育等途徑相溝通相結合,以實現其教育目標。如學校生活中的值日活動、環境整理,可與勞動教育結合起來。

  二是注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各領域學習活動的統籌規劃和有機協調。

  三是注意勞動與技術教育各個具體專案之間的聯絡與銜接。

  3、講究科學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在方式和內容上應充分考慮到小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水平和年齡階段特徵。

  4、注重實效

  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實施有一定的條件要求,而各地的現有條件和資源優勢,千差萬別。因此,應從本地區、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從教育的實際效果出發,選取內容,確定方式, 安排實施計劃。在實現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儘可能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形成本地區、本學校勞動與技術教育的傳統和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