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田忌賽馬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主要任務,那麼三年級語文老師在進行《田忌賽馬》教學反思時應該如何做呢?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1

  《田忌賽馬》是一篇精讀課文,講述了戰國時期,齊國的大將田忌齊威王賽馬,在孫臏幫助下,轉敗為勝的故事。"學習作者按一定的順序寫的表達方法"是本組教材的訓練重點。《田忌賽馬》這篇文章的寫作意圖是:使學生從中學習認真觀察分析的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寫的表達方法。

  兩次賽馬中間的對話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界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等等,學生在分角色朗讀時,立即同學在小組裡主動要求扮演田忌、孫臏、齊威王,無論是在分角色朗讀,還是在表演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獨立,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平等對話,以讀悟情,培養讓學生主動領略和體會語言文字,在體會語言文字中積累語言,陶冶情操,實現用人物的神態、語言來體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點,使學生受到情感的薰陶,感受孫臏的足智多謀。

  為了尊重學生個人閱讀的體驗,讓學生自由釋放各自閱讀體驗。我說:"在田忌、孫臏、齊威王三個人中,你最喜歡誰?"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們各抒己見,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我不作統一結論,只是引導同學們共同認識:競賽雙方都要注意策略,策略高低是勝敗的關鍵。

  課上我設計了:還是原來的馬,田忌如果要調換馬的出場順序,還會有哪些方式?結果又會怎樣?"大家都很興奮,又擺弄起學具馬來,課堂學習得到延伸,在這基礎上,談談讀完這個故事的收穫,做到了"語思融合,文道統一"。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感覺自己能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靈活組織教學,相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引領學生理解課文,師生互動效果較好,但是老師還是有點越俎代皰,放得不夠開,如:沒有提供足夠的時空,擴大學生參與的面,讓學生在同桌或小組中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再進行全班交流,因而這節課生生互動體現還不夠。

  2

  在準備《田忌賽馬》一課時,我就想一定要把這節課上“活”,讓學生在寬鬆和諧的氣氛中自主、活潑地學會知識。一切準備就緒,我滿懷信心地想:學生一定會喜歡。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看著孩子們認真的模樣,我的心情非常好。我圍繞“田忌跟誰賽了幾次馬?勝敗如何?勝敗的原因何在?”這些問題引導學生展開學習,讓學生拿出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馬的圖片,擺擺田忌和齊威王賽馬的出場順序,通過自己動腦、動手實際操作,真正理解兩次比賽中不同出場順序的不同話語,孩子們高興得不得了。

  但是接下來的“如果不按孫臏的計策,你還能想出其它的調換方法可以取勝嗎?”這個問題,同學們回答地不夠精彩,還有重複的,學生參與地不夠積極。事後一想,還是我的原因。本來我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學生答不出來是我沒有料到的。如果當時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效果會好的。

  孫臏獻計部分是教學的重點。田忌、孫臏、齊威王不同的神態、表情、語氣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對於這樣對話多的段落,我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可以分角色讀,也可以採用表演的形式等等。學生爭著上臺表演,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學生在臺上煞有介事的表演,不僅摹擬了人物的語言,也把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 而我也不失時機地介入其中:“請問孫臏孫先生,你發現了什麼,想出的這個辦法?”接著,我又請教齊威王:“大王,您怎麼不及時調換馬的出場順序呢?”一石激起千層浪,課堂再一次熱鬧起來,學生們各抒己見,充分展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從而使學生知道孫臏能想出這麼好的主意是因為他平時善於是觀察,善於思考,知己知彼的結果。

  一堂課不知不覺溜走了。課堂上,我給學生了充分展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

  3

  語文教學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為主要任務,而思維能力在語文素質各個構成因素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憑藉課文來進行,下面我就在《田忌賽馬》一課的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談兩點粗淺的認識和做法。

  《田忌賽馬》是九義教材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課文,講的是戰國時期齊國的軍事家孫臏幫助大將田忌在賽馬時以智勝了齊威王的故事。課文的文字淺顯,情節簡單,但讀起來很有情趣,是訓練學生思維的好材料。

  這篇課文思維訓練的重點是讓學生弄清楚田忌、齊威王和孫臏三人的思路,其中孫臏的思維推理是難點。我在教學時採用了以下的方法。

  首先,以"賽"統領全篇,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

  所謂思維的廣闊性是指在思維過程中善於全面地看問題,能著眼於事物之間的聯絡,找出問題的本性。小學生由於年齡小,往往把自己的思維過程侷限在狹小的範圍內。培養思維的廣闊性,就要培養學生較全面的思考問題,就要指導學生學會全面理解事物之間的聯絡,從多方面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基於此,我沒有讓學生按自然段的順序逐段學習課文,而是緊扣題眼賽"字,從整篇課文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我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思考第一次賽馬是怎樣賽的,田忌為什麼輸給了齊威王;第二次賽馬又是怎樣賽的,結果怎樣,然後引導學生討論,弄清楚"同樣的馬,兩次比賽的結果為什麼不一樣"。通過充分地思考和討論,學生不僅知道兩次賽馬是誰勝誰負,而且明白了第一次賽馬齊威王勝了是因為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一點,再次賽馬田忌取勝的原因是因為調換了馬的出場順序。進而我又引導學生聯絡全篇,理清了課文的條理。這樣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多方面地思考問題,不但有利於學生較全面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促進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的發展。

  其次,抓住重點詞句,訓練學生思維的深刻性。

  所謂思維的深刻性是指善於透過表面現象,發現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就要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正確地找出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因此,我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後,指導學生根據課後問題,抓住重點詞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培養學生深入思考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思考"孫臏為什麼能想出調換馬的出場順序來贏得比賽勝利的好辦法,而田忌卻想不到,齊威王也始料不及呢"?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深究課文的興趣。此時我引導學生精讀課文的第二部份,要求學生細讀,劃出描寫人物言行的句子和詞語,抓住這些語言文字進行默讀思考和朗讀體味。我又用幻燈片出示了課後思考練習2提出的三個句子,讓學生通過朗讀、思考、再聯絡課文內容,知道這三個別句子體現了孫臏分析問題的思路。學生學到這裡,就能較順利地通過人物的外部形象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一步步探明人物的思索過程,明白孫臏能想出這樣的好主意,乃是仔細觀察、周密分析,認真推斷的結果;而田忌失敗後只是一味的懊惱,不分析失敗的原因,不找出挽救之方法,自然是無迴天之術;齊威王"得意洋洋"誇耀自己的馬,根本沒發現對手與自己的力量並不懸殊,所以再次比賽時鬥力不鬥智,仍按原來的順序出場,當然只有輸得"目瞪口呆"了。

  最後,我讓學生看板書思考課文內容,談自己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麼啟發。學生貫通全文的思考,必然是見仁見智、有話可說。至此,學生對課文蘊含著的發人深省的教育意義肯定有所領悟,而學生思的能力也得到拓展,做到了學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