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美的知識性詩歌,老師的課後教學反思中都寫了些什麼呢?小編在此整理了的資料,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1
《大自然的語言》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九單元“觀察與發現”主題單元下的第一篇文章。它是一首文字淺顯,文筆優美的知識性詩歌,從一些最為常見的現象入手為我們介紹了大自然語言的奧祕。詩歌具體介紹了7種大自然的語言:白雲高飄預示晴天,螞蟻搬家要下雨;蝌蚪游泳春天到,大雁南飛秋天到,魚鱗的圓圈,樹的年輪都是“一圈一歲”,“三葉蟲”推測地質,又可分為表示天氣變化、季度變換、推測年齡、推測地質四個板塊。其中表示“三葉蟲”這個小節是學生難於理解的,是本詩歌的難點。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為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上利用課件演示:公.......打鳴、電閃雷鳴、小溪奔流的景象,師問:你看到了什麼?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後,師敘: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也是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在大自然中,這樣的語言還有很多。很自然的把學生帶進大自然的課堂,吸引學生主動地去了解大自然的語言。
二、充分朗讀,注重感悟。
課上,我毫不吝嗇的在課堂上給了學生15分鐘的自由朗讀時間,並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通過對重點字、詞、句的理解,感悟大自然語言的神奇,採用分板塊教學的方法。我把2-8小節分成三個板塊,第一步:通過讀、說、議學習2、3小節,瞭解學習方法。第二步:通過默讀說說讀懂了什麼,大家一起學習4、5小節。第三步:自己學習6-8小節,再交流收穫。學生的知識生成都來源於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薰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
三、利用課件,解決難點。
第八小節“三葉蟲”化石推測地質是難點,這種漫長的地殼演變學生缺乏感性認識。因此,我採用讓學生先自讀全節,再質疑。然後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生動的講解相結合,讓學生對地殼的演變有感性認識,從而達到產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四、整合資料,仿寫詩歌。
如何讓小學生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親身經歷的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使他們不僅有東西寫,還要有辦法寫,有文字寫。這就必須有一個讓學生作文練習的過程。“仿寫是學習作文的第一道關口”。但仿寫並非簡單的模仿和抄襲。因此,對於中年級學生來說是有困難的,這就要求老師對他們進行具體的指導,否則,學生們將會無從仿起。教學時,我引導學生細讀第4、5節詩歌,體會反問句:“……不就像……”,在品讀的過程中,學生髮現這兩節的語言形式相同,再引導學生運用這樣的句式以“大自然的語言”為內容進行仿寫。在仿寫之前,指導學生先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語言?在哪裡發現的?”,先說後寫,“說”是為“寫”作鋪墊。學生動筆時有了臺階,“仿寫”成了這堂課的亮點。如:“你看那天空的溝溝雲,不就是大自然的預言:大自然在告訴我們,雨兒將要來臨。”
語文,要走在語文的道路上,讓學生在朗讀、品詞賞句的基礎上感受語文魅力。
2
總在想:對於語文課來說,怎樣才算是一節好課?相信肯定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在我心中,有一個最簡單的標準,那就是讓學生在課上有收穫,有發展,並期待下節課還是語文課,那麼你上的課
是一節好課!
今天所上的公開課《大自然的語言》比較滿意的地方:學生在課上有收穫
1、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
第一種方法:運用“提取主句法”篩選課文資訊。
篩選課文資訊既是第四單元的單元要求,也是學生快速閱讀說明文、議論文的有效手段,學生如果掌握了這種方法,不僅閱讀速度能成倍地提高,而且在考場上,也能提高做題的速度,爭取更多的時間去取得更好的成績,因為考場文段有時並不需要你認認真真、一字不差的讀下來。
第二種方法:品味語言的方法
平時,學生在品味語言時,只是感覺“生動”“優美”,卻不知如何表達。在這一節課上,我教給了學生“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的方法,學生馬上就體會到了原句的妙處:或運用了一定的修辭,或用詞典雅,或寫出了事物的狀態等。一些有靈氣的學生,可能就會舉一反三,把這種方法運用到其他文章的閱讀中,久而久之,他***她***就會深深地體會到漢字的無窮魅力,從而更加熱愛語文。
但這節課並沒有讓學生產生“繼續上語文課”的渴望,這從學生的發言和課堂聽講情況可以看出來。原因是:太平淡。
***1***“大自然有語言嗎?大自然的語言告訴我們哪些資訊呢?”設計此問的初衷是讓學生深入文字,真正瞭解什麼是“大自然的語言”,雖然在我的啟發下,學生把所有的答案都找到了,但過程並不精彩,如果我能即時加入一些競爭機制,如把全班分成兩大組,看哪組找得快,效果會好些吧。
本文來自冀教網
***2***單元要求未能很好地實現。尋找“大自然的語言”耽誤了大量的時間,導致品味語言時,只品味了生動形象的句子,但說明文語言最基本的要求----“準確”,卻絲毫示觸及,如“大連緯度在北京以南約10”中的“約”,“南京刺槐開花只比北京早10天”中的“只”等詞語,不僅體現了語言的“準確”,也能悟出竺可楨嚴謹的治學態度和長期堅持不懈的廣泛觀察,蒐集和研究。因此,這一單元的“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在本課教學中未能很好地滲透,對學生精神薰陶不到位,不能不是一個遺憾。
***3***老師的教多於學生的學,學生主體地位表現不明顯。
總之,本人的教學設計水平、組織課堂教學的能力、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等,都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使“名師”的稱號名符其實,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3
《大自然的語言》是一篇典型的科普說明文。為了使青少年讀者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易於接受本文所介紹的科學知識,把抽象、深奧的物候學知識通俗而生動地表達清楚。作者在行文中儘量少用專門術語,而是用大眾都能理解的語句來表達,並在闡述每一個問題時都有舉例,把物候學知識介紹得一清二楚,便於掌握。作者在語言富於感染力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儘量使語言生動、形象、傳神。運用了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方法,把抽象的事物具體化、人格化,取得生動傳神,引人入勝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專門知識通俗化,達到了雅俗共賞的境界。因此,根據課程標準七至九年級階段目標提出的要求:“閱讀科技作品,注意領會作品中所體現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思想方法。”本課在初中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我們閱讀這篇說明文,學生不僅要讀懂文章寫了什麼,更重要的是明白說明文條理清晰,通俗易懂的原因,即明白表達這樣的內容所採用的寫作思路、語言風格等。因此,本文的教學這樣設計:整體感知—— 理清思路 —— 品味語言 —— 拓展遷移。在教學過程中,按照“先學後導、自主合作、問題評價”的教學模式,通過“摘、理、品”的教學操作過程,從不同的角度解決了課文字詞學習、主要資訊的篩選、說明順序的梳理、生動語言的品味。 把朗讀時間還給學生。課上,我毫不吝嗇地在課堂上給了學生的自由朗讀時間,並按照我的預設教學程式和學生進行了心靈的對話與交流,學生的知識學習都來源於在讀懂課文,讀好課文的基礎上。讀書是根本,沒有讀,就沒有感悟和理解,就沒有語感的生成、情感的薰陶、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因此,本節課我用了大量時間練習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文章主要內容。
用激情感動學生。無論是詩歌、小說、散文、還是知識性很強的說明文,都是作者情感創作的靈魂,一篇課文,要讓學生感動,教師必先感動,教師要先吃透教材,達到對課文的整合與拆分的境界,尋找課文的美點、焦點與學生交流對話,課堂上,用自己的激情使學生情感受到感染、薰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人物獨特的個性和美好情操及作者深邃的思想。讓學生在朗讀、品詞賞句的基礎上感受語文魅力。
- 北師大版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文大自然的語言教學反思
- 化療藥物外滲的預防及處理
- 英語作文大學生範文參考
- 車輛爆胎前有什麼預兆
- 對心臟好的食材
- 夢見同學聚餐是什麼意思
- 開春養生謹記五件事
- 暗戀了好久將要表白的話
- 聖誕節情侶間的祝福語
- 曹操殺呂伯奢歇後語的答案
- 我熟悉的表妹作文
- 諸葛亮滿分作文
- 九年級歷史上冊第六單元知識點同步練習題
- 中秋節深圳哪裡好玩
- 電腦看視訊突然沒聲音咋回事
- 結業式校長講話稿精選
- 青木香的藥用價值
- 英語演講大學三分鐘範文
- 襄樊服務創業有哪些創業優惠政策
- 就業意向協議書優秀範文
- 康熙字典五行屬金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木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水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火的字
- 康熙字典五行屬土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