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語文應該掌握的知識點

  已經上五年級的我們需要掌握哪一些語文知識點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竊讀記

  1.作者:林海音。主題:表達了“我”對讀書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渴望。林海音代表作《城南舊事》。

  2.課文以“竊讀”為線索,以放學後急匆匆地趕到書店,到晚上依依不捨離開的時間順序和藏身於眾多顧客、借雨天讀書兩個場景的插入,描繪了“竊讀”的獨特感受與複雜滋味。

  3.詞句解析。

  ①我急忙開啟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著。

  “貪婪”指貪得無厭,沒有滿足的時候。這句話寫出了“我”強烈的求知慾,對讀書的渴望。

  ②我很快樂,也很懼怕---這種竊讀的滋味!

  這句話是課文的中心句。 “我”在閱讀中感受著書籍所帶來的智慧與快樂,卻時刻害怕被店員或老闆發現受到訓斥和驅趕,這種快樂與懼怕形成了苦樂交織,憂喜並存的複雜滋味,這種難以言說的感受,正是竊讀的滋味。

  ③我有時還要裝著皺起眉頭,不時望著街心,好像說:“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實,我的心裡卻高興地喊著:“大些!再大些!”

  這句話通過對發愁的表情和快樂的內心對比描寫,趣味盎然地寫出“我”為雨天能夠有個充足的理由讀書而高興無比,更加表現出了“我”對讀書的喜愛。

  ④我合上書,嚥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所有的智慧都吞下去了,然後才依依不捨地把書放回書架。

  作者用“嚥了一口唾沫”這樣一個動作,寫出了此時的“我”儘管是腿痠腳麻、飢腸轆轆,卻在兩個多鐘頭的飽讀之後有一種滿足感、充實感。這種竊讀猶如一次精神的盛宴,收穫了知識與智慧。

  ⑤這時,我總會想起國文老師鼓勵我們的話:“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吃飯長大”指的是身體的物質需求,“讀書長大”則是指精神的成長,心靈的成長。糧食哺育的是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靈魂,一個只有知識與智慧不斷增長的人,才是一個真正健康成長起來的人。

  飢腸轆轆:飢餓得肚子發出腸鳴音。依依不捨:留戀,不忍分離。

  ***二***

  古詩詞三首

  這三首詩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

  全詩的大意是:從京口到瓜洲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兩岸,明月什麼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家鄉。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停船在瓜洲之後,望著僅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離京口並不很遠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

  秋思

  全詩的大意是:秋風乍起,客居洛陽城的詩人想寫封信,給遠在家鄉的親人,表達自己思鄉懷親的心情,可是要說的話太多了,竟不知從何說起。信寫好後,又擔心匆匆寫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達出來,當送信人要出發的時候,又開啟已封好的信檢視。

  思想感情: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1***“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詩人沒有寫寫信的具體過程和具體內容,只選取家書就要發出時的這個細節,正顯出他對這封家書的重視和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千言萬語,惟恐遺漏了一句。

  長相思

  大意:將士們跋山涉水,向山海關那邊進發。夜裡,住宿帳篷,每個帳篷裡都點起了燈。入夜,又是颳風,又是下雪,將士們從睡夢中醒來,再也睡不著了,不禁思念起故鄉來,因為故鄉溫暖、寧靜,是沒有寒風朔雪之聲的。

  《鯨》:

  1、目前已知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我國發現過一頭近四萬公斤重的鯨,約十七米長,一條舌頭就有十幾頭大肥豬那麼重。它要是張開嘴,人站在它嘴裡,舉起手來還摸不到它的上顎,四個人圍著桌子坐在它的嘴裡看書,還顯得很寬敞。

  A、列數字:作者先列舉具體數字來說明鯨的體重,用重量說明鯨大。最大的鯨約有十六萬公斤重,最小的也有兩千公斤,用這些具體數字說明鯨大。

  B、舉例子:然後又以我國發現的一頭鯨為例,從它的體重、身長、舌頭及口腔的寬大等四方面具體生動地說明鯨的確非常大。

  C、作比較:然而,這頭鯨雖然有4萬公斤重,可還不是最大的,已知的最大的鯨有16萬公斤重。通過這樣比較,更進一步說明鯨是體態龐大的海洋動物。

  D、總結:

  這段話通過運用列數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的方法,敘述更加準確、清楚,使人對鯨是個龐然大物深信不疑。

  2、鯨的鼻孔長在腦袋頂上,呼氣的時候浮出海面,從鼻孔噴出來的氣形成一股水柱,就像花園裡的噴泉一樣;等肺裡吸足了氣,再潛入水中。

  A、打比方:這裡作者用了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將鯨呼氣時噴出來的氣比喻成“花園裡的噴泉”。

  B、這樣寫的好處:這種打比方的說明方法,使說明的事物形象具體,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新型玻璃》:

  1、它非常堅硬,受到猛擊仍安然無恙,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斷絲連地粘在一起,不會傷人。

  A、“安然無恙”本意:是形容平安,沒有受到一點兒傷害。本課指夾絲玻璃非常堅硬,受到猛擊,仍不會傷人。

  B、“藕斷絲連”原是比喻表面上好像已經斷了,實際上仍有牽連。本文是指玻璃雖然碎了,但玻璃片仍粘在一起,不會四處飛濺傷人。這兩個詞語生動而又準確地描述出夾絲玻璃非常堅硬、不易破碎的特點。正是由於“夾絲玻璃”有這個特點,所以高層建築上採用這種玻璃才安全可靠。

  2、變色玻璃還會隨著陽光的強弱而改變顏色的深淺,調節室內的光線,所以人們把這種玻璃叫做“自動窗簾”。

  A、文中把變色玻璃比作“自動窗簾”,生動形象,比喻句用得恰如其分。

  B、這句話具體介紹了變色玻璃的作用:陽光強,玻璃顏色就暗,室內光線也就暗些;陽光弱,玻璃顏色就淡,室內光線也就亮些。所以說變色玻璃能起到自動調節室內光線的作用,

  這段話是課文的最後一段,講了兩層意思:一是總結全文,作者用“正在”一詞指出新型玻璃並不是無法實現的奇蹟,它們已經在現代化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二是點明主旨,作者又用“將會”一詞啟示人們創造出更多品種的新型玻璃。

  思想感情:這是一首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

  ***三***

  釣魚的啟示

  1.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2.“我”的心情變化:***1***“得意”。如“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輕輕翕動著。”***2***“急切”、不理解的心情。如,“爸爸!為什麼?”***3***委屈、難受的心情。如,“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著,哭出了聲。”***4***“乞求”。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5*** “依依不捨”。如,“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到湖裡。”

  3.詞句解析。

  ①父親盯著鱸魚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從“父親盯著鱸魚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兩層意思。第一,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第二,因為父親也在經歷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這也更能體會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從“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體會到父親的堅決,“得”意思是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②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沮喪”:灰心失望。

  ③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誘惑人的“魚”:指吸引人的,讓人動心的,諸如:金錢、地位、榮譽……包括那些暫時帶來一點方便、一點好處的事。例:學校裡考試,老師多給了分數,沒人知道;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去歸還,還是將錯就錯?過馬路時,紅燈亮了,但周圍沒有民警叔叔,衝過去,還是等?

  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是”:對,正確,應該;“非”:錯,不對,不該。捕撈鱸魚的時間沒到,把釣到的鱸魚留著,就是錯誤的;而把鱸魚放回湖裡,就是正確的。道德認識、道德抉擇就是這麼簡單。從作者放魚回湖心情的沮喪,可以看出實踐道德之難,實踐道德,放掉到手的魚,就需放棄個人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