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放小鳥課文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美課文,不但形象生動,充滿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而且語言優美,生動活潑,適合學生朗讀感悟。小編在此整理了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放小鳥》課文,供大家參閱,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放小鳥》課文

  姑媽送我一隻小鳥,綠色的羽毛,黃色的嘴巴,兩隻眼睛一閃一閃的,非常可愛。我把它關進籠子裡,給它食吃,給它水喝,可它一動也不動。

  我很著急,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突然,小鳥朝著窗外叫起來。我抬頭看去,原來窗外也有一隻鳥在叫喚,那聲音聽起來多焦急呀!我想,一定是小鳥的媽媽找孩子來了。

  我看籠子裡的小鳥,決心放它回家去。

  我開啟籠子,小鳥對著我拍拍翅膀,像是在說“謝謝你”,然後就跟著媽媽飛走了。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放小鳥》課文札記

  《放小鳥》一文,敘述的是我放飛一隻小鳥的事,課文通過描寫“我”養小鳥與放歸小鳥的經過,告訴人們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小鳥、讓鳥自由飛翔在藍天上。本文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精美的插圖形象地再現了課文的內容,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下面就從想象方面談一談我的教學感受。

  課文中有許多地方小作者和小鳥的心理活動和語言是可以讓我們去推測的,去思索的,這些心理活動和語言的想象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進一步理解。

  比如在第一自然段中,小作者喂小鳥,可是小鳥一動也不動,小鳥在想什麼呢?***學生說:想家,想媽媽,想自由自在地飛翔等等***為後文小鳥與鳥媽媽見面的情景作了鋪墊。我又讓學生想象,“我”看到小鳥一動也不動,又會想什麼呢?***學生說:小鳥是不是生病啦?小鳥為什麼不吃東西啊?小鳥怎麼啦?***這裡的想象,讓我們充分體會到小作者對小鳥的喜愛之情,學生讀起來也更加有感情了!

  二、三自然段中我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小鳥的媽媽是多麼焦急呀!如果你是鳥媽媽,找了很多天,現在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孩子,然而卻發現自己的孩子被關在籠子裡,小鳥看到自己的媽媽來了,可是自己卻不能飛出去,與媽媽一起在藍天自由飛翔,此時,這兩隻鳥在焦急地說些什麼呢?”“如果此時你就是那隻被關在籠子裡的小鳥,你會對“我”說些什麼呢?”“他這麼喜歡這隻可愛的小鳥,為什麼決心放小鳥呢?”簡單的問題,勾起了學生大膽而豐富的想象,學生都想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與老師、同學交流,強烈的表達慾望也隨之展現。“窗外的小鳥說:‘孩子,你怎麼被關進了籠子裡?怎麼不小心一點呢?’窗外的小鳥想:孩子真可憐,這麼小就沒了自由。”“窗外的鳥媽媽說:‘孩子,我終於找到你了。’”籠子裡小鳥在喊:“媽媽——快救救我!”鳥媽媽看見了站在一旁的小朋友,哭著哀求道:“求求你,放了我的孩子吧,它可是我的親骨肉啊!” ……最後第四自然段中,小鳥飛走了,會對小作者說什麼?小作者又會對小鳥說什麼?***學生說:小鳥會對小作者說:謝謝你,你真是個好人。我以後會來看你的……“我”會對小鳥說:我會想你的,你要回來看我啊,你不要再被壞人抓走了……***讓我們感受到小鳥和人類是朋友,我們應該愛護小鳥,於是,本課的中心也就一覽無遺了!學生在不斷參與語言實踐的過程中,思維與語言得到同步發展。學生不僅理解了“我”對小鳥的感情,看到小鳥對於自己的精心餵養不理睬,使學生明白了人類與小鳥的關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啟發,受到教育,輕鬆達到教學目的。

  在上完課後,覺得這些想象部分的內容基本上學生都說得不錯,但是有許多地方還可以更進一步,對學生的訓練還可以更到位,比如語文能力的訓練可以增加一些,讓學生學得更有收穫!

  蘇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第十五課《放小鳥》課文教學

  《放小鳥》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優美散文,不但形象生動,充滿兒童情趣,貼近兒童生活,而且語言優美,生動活潑,適合學生朗讀感悟。文中通過“我”

  放飛小鳥的過程,表現出少年兒童愛鳥的童心,讓學生從中明白——鳥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愛護它們,保護它們。全文共4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我”看到小鳥在籠子裡不吃不喝,非常著急。第二自然段講“我”聽到鳥媽媽在叫喚。第三自然段講“我”決心放小鳥回家去。第四自然段講小鳥飛走時向“我”道謝。

  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理解課文內容。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書寫生字。3、情感目標,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8個生字並能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在朗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懂得要愛護鳥類。

  教學理念: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像力,不僅有利於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非認知能力***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從而使小學課件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