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學習數學怎麼辦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自主探索、互動合作、生動活潑的過程。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讓孩子愛上數學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孩子不愛學數學家長對策

  1***求助數學老師,請數學老師給孩單獨談話,針對性的給予幾次指導,增強孩子的信心。

  2***家長要認真督導孩子的學習。提醒孩子預習新課,標出不懂得部分,但家長沒有必要提前給孩子講解新課;預習就是讓孩子有準備,清楚自己哪些部分理解了,哪些部分需要高度專注聽老師的講解;有了準備,課堂理解效率高,參與課堂討論的積極性就高了,有了成就體驗,信心就逐步增強,課堂學習效率提高了,作業的質量也就高了,測驗和考試成績自然就提高了。這個過程是持續跟進的,保持良好的習慣和狀態,持續進步。如果孩子作業遇到了困難,家長有必要了解孩子的具體困難,不要給孩子講題,最好討論,引導孩子思考;家長必須十分耐心地等待孩子去發現知識,讓孩子獨立探究,陪伴學習過程。家長的角色不是教師,不要直接教孩子知識,而是要鼓勵、引導孩子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完成作業;對於孩子的努力要給予即時鼓勵,對於重複做錯的題,不要評價孩子的錯誤,而要接納,耐心引導孩子重新思考探究,直到解決所有的問題。

  3***如果孩子學習學校的數學課有困難,就不要盲目報讀奧數類的高階課程,而是首先要補差,等跟得上了,能夠輕鬆完成學校課業的時候,再考慮拔高。

  四招讓學生愛上數學

  1在激發興趣中,給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空間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很容易被形象逼真的圖畫、實物或生動有趣的語言描述吸引,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喚起愉悅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產生探究的慾望。數學教學活動應當努力豐富學生對數學的感受和體驗,使學生獲得的感受和體驗與人類積累的數學知識得以溝通和融合。因而,數學學習是學生主動地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不斷研究、探索新問題的過程,是學生從數學的角度主動建構知識並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發展的過程。

  2以數學知識內在的魅力吸引學生,培養情趣

  數學知識是抽象的知識,數學知識的學習大多是枯燥的。教學中教師必須挖掘知識本身的魅力,使學生產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去。如在學習多邊形的內角和時,老師可以首先從問題引入:“從一個三角形剪去一個角後還剩幾個角?它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很多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還有兩個角”然後學生又醒悟過來:“不對,不是兩個角,是四隻角,內角和是360 度。”隨即,學生的思維就統一起來,並且為知識的精妙所吸引,枯燥的活動變得生動有趣、充滿魅力,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們興趣很高,而且在不斷地探討中學生們會發現,在數學中很多問題都會在現實中存在,這樣從實際生活的自然現象,引出數學現象,學習的情趣自然而然地產生了。

  3讓學生在新舊知識的生長點主動探索,培養樂趣

  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掌握數學知識並獲得發展,學生是教學的物件,是教學質量效果的體現者,教師的教學過程要與學生的探究活動保持同步,學生的探究活動是矛盾不斷髮生、發展並最終得到解決的過程,就是不斷突破原有的知識水平向更高更新知識水平轉化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注意在學生認知的轉折點上、新舊知識矛盾激化之處立障設疑,就能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不斷設疑解疑,培養學生的樂趣。

  4讓學生在嘗試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志趣

  嘗試探究是學生髮現新知識,體驗探究樂趣不可缺少的途徑之一。 教師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根據問題一步一步展開探究,領悟並解決問題,體驗積極思考後獲得成功的喜悅。老師要給學生思考、嘗試的空間,讓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這種體驗顯然比學會畫一個三角形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