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學生改變偏科現象的方法

  其實,偏科並非是絕對的壞事,只要弱科不會拉低總成績,不影響總體成績與孩子的心態便沒有什麼可怕。我們可以換一種思維,不考慮弱科,考慮強勢科目。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等都要求高中生具有學科特長、創新潛質,所以,如果有相對較強的科目,那麼其他科目只是相對的弱科,這並不是我們所說的偏科,所以,這種情況一定要認真分析和對待。

  偏科生很多時候都處於劣勢,面對高中生偏科這種情況,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該如何做才合適呢?以下是是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改變偏科現象的方法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分析

  很多偏科生具有自己非常擅長的科目,也有總是不及格的科目,越是成績不好,越是不想學,越是成績好就越願意去學。惡性迴圈形成後,弱的科目可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自信心,更會在高考中拉低總成績。孩子偏科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雖然說很多人才、名人都是因為偏科才在某一領域成為專家、權威,但是面臨高考,偏科的孩子總是不佔優勢。

  家長對待孩子偏科要有正確的態度,否則不利於幫高中生改正偏科的習慣。家長們要充分認識到偏科對孩子的危害,找出導致孩子偏科的原因,從而找出避免、解決孩子偏科的科學有效的方法。

  偏科的原因分析:

  造成孩子偏科的原因有幾個方面,每個孩子可能都不相同:

  1、孩子的個人興趣

  一些學生從小就在某一科目上表現出優越的學習能力,而一些學生就是對某些科目特別不感興趣,從開始學習時就不能很好地進入狀態,所以一直以來出現偏科較為嚴重的情況,這樣的學生往往在其它的某一門或幾門功課上會表現得特別突出。

  2、老師的因素

  孩子性格沒有成型,情緒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授課老師也是一個造成偏科的外在原因。有的老師很受孩子們歡迎,因此,孩子們就喜歡學習這個科目。而有些老師授課方式不符合高中生的學習習慣,或者過於嚴厲,或者過於冷漠,使得高中生們學習不夠投入,影響成績。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偏科的習慣。

  3、學習方法不適合自己

  每個科目性質不同,所以學習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對於高中生而言,由於沒有得到足夠的指導與自我反思,學習方法上可能會出現錯誤方式,也可能學習方法本身正確,但是不適合自己,造成學習上的效率低下,長此以往造成各科目成績的偏差,在成績影響下,心理造成陰影,形成偏科的惡性迴圈。

  4、父母的教育與引導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興趣愛好也會深深影響孩子的學習興趣。很多家長喜歡藝術,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就會比較大,家長喜歡文學,孩子也會在文學上有所優勢,所以,家長的引導很重要,偏科也可能是家長在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形成的。我認為,家庭環境的影響很難去控制,這需要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去逐漸引導和糾正。

  孩子偏科了,家長這樣做:

  第一步:幫助高中生找到和認識自己的偏科項

  很多孩子偏科了,但是自己卻不自知,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自己。比如通過聊天可以知道高中生最討厭學習的科目,通過綜合較長一段時間的考試成績可以分析出孩子成績最弱的科目,即偏科的科目。這樣與孩子一起尋找原因,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來改善這個科目的學習方法,有心思的家長也會在心理上幫助孩子克服對弱科的恐懼與厭煩。

  第二步:幫高中生調整心態,樹立自信心

  孩子的某一科目成績很差,會降低他們的自信心,這時候家長要告訴孩子只要和自己比,有進步就值得表揚,學習的事情急不得。慢慢來,總會有所改善的。在心態調整上,家長也應該有所行動,通過自己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得孩子克服對弱科的學習恐懼,也要使得孩子有越挫越勇的精神!

  第三步:激發高中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是孩子獲得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分析原因的過程中,我們知道孩子偏科往往是因為對該科目不感興趣,因此,家長要配合老師從各個方面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如目標激發興趣、成功激發興趣等等。讓孩子把被動、消極的“要我學”變成熱情、主動的“我要學”,只有這樣,孩子的學習的積極性才有可能進入最高階段,才能達到最好的學習效果。

  第四步:控制學習時間

  對於不擅長的科目,高中生會有牴觸心理,不會花太多時間去克服。這時候,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分析問題,談一談弱勢科目,跟孩子一起制定計劃,適當增加弱科的學習,幫助高中生慢慢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