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學習心得體會_教育教學方法心得
教學的成功與否和教學方法的選用有直接關係。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教學學習心得體會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學習心得體會***一***
通過學習洋思中學以學生為主體,“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結構,對我影響很大。再結合自己平時的教學情況,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1、“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不能學形式。如果不看自己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把整個教學模式的形式的一切照搬過來,可以說,收穫一定大不了,甚至會出現退步,可能要出現成語中“雞飛蛋打”的效果。要把“先學後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的實質和所教班級、學情聯絡起來,取其精華,這樣才會取得較大的成績。
2、“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更有利於分層推進。平時教學中總認為自已不講,學生不會,不自己講,學生總結不全面,這是錯的。如果學生總結的深度不夠或者各方面不全,那是老師“引導”這個工作沒有做好。就需要我們在“引導”的內容上下功夫。
3、“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無論是自習還是作業批改,要真正按照“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去教好學,工作量是特別繁重的。課前預習你一定要分析清課程的知識點、重點、難點,還要把引導的內容和過程設計一下,即使在上課時的設計和實際不一定相吻合也要認真設計好,因為這是有的放矢的第一步。
改進措施:
1、 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對於我所教班級現階段來說,學生沒有養成很好的自學能力,在開始的一段時間裡,同學自學時還會有一部分同學看不出應該掌握什麼、什麼內容是重點、自己什麼地方還是薄弱環節。這就要求我在學生自學前為同學們寫出引路提綱,只讓學生根據提綱在書中找答案,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對於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無論是什麼學科,幾乎都要討論,因為通過看書,還有許多總是沒有解決。通過問題討論先要讓同學們幾個一組進行討論,比較後,再提問或到黑板上演練,會使許多同學的思路比老師還寬。所以教師根據課本內容、班級或個人實際情況,應該有意識地設計或組織學生儘可能多的對實際的問題討論解決,而不是老師直接說了答案。
3、對練習和當堂達標題的操作
“先學後教 當堂訓練”教學模式要求:練習有講前板演練習,講後書面作業或者小考。這是同學們形成能力,把知識和應用聯絡起來的過程。儘量避免出現以講帶練,以練代測。
洋思教學模式,讓學生聽課更有針對性,以學生思考為主,讓他們積極的成為課堂的主人。只要老師和同學們共同努力,便逐漸會發現思考中的學生最美,思考中的學生最可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能夠說:沒有教不會的學生,每一個學生在我們這裡都可以成才。
教學學習心得體會***二***
本學期我擔任初二***2***、***4***班語文教學工作。由於學校對教學質量要求的進一步提高。因此,我對教學工作不敢怠慢,認真學習,深入研究教法,虛心向前輩學習。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獲取了很多寶貴的教學經驗。以下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心得。
教學就是教與學,兩者是相互聯絡,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學者。學生是被教的主體。因此,瞭解和分析學生情況,有針對地教對教學成功與否至關重要。最初接觸教學的時候,我還不懂得了解學生對教學的重要性,只是專心研究書本,教材,想方設法令課堂生動,學生易接受。
一方面,農村的學生聽,說的能力相對較弱,授課採用較深的普通話教學,同學們還不能適應。而用宜都方言教學,又削弱語文語感教學的功能。另一方面,這三個班的同學比較活躍,上課氣氛積極,但中等生、差生佔較大多數,尖子生相對較少。因此,講得太深,沒有照顧到整體,我備課時也沒有注意到這點,因此教學效果不如理想。從此可以看出,瞭解及分析學生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對授課效果有直接影響。這就是教育學中提到的“備教法的同時要備學生”。這一理論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得到了驗證。
教學中,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不滿意就不收工。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一堂準備充分的課,會令學生和老師都獲益不淺。例如我在講授《變色龍》的時候,教學難度比較大。如果照本宣科地講授,學生會感到困難和沉悶。為了上好這堂課,我認真研究了課文,找出了重點,難點,準備有針對性地講。為了令教學生動,不沉悶,我還為此準備了大量的教具,授課時就胸有成竹了。當講到一半的時候,我拿出準備好的投影片,讓學生觀摩學習,學生特別用功,教學效果十分理想。相反,我沒有認真備課的時候,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果不好,與此相比可見,認真備課對教學十分重要。
備課充分,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上課效果就好。但同時又要有駕馭課堂的能力,因為學生在課堂上的一舉一動都會直接影響課堂教學。因此上課一定要設法令學生投入,不讓其分心,這就很講究方法了。上課內容豐富,現實。教態自然,講課生動,難易適中照顧全部,就自然能夠吸引住學生。所以,老師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讓學生感受到一種自然氣氛。這樣,授課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課,我感到有點愧疚,因為有時我並不能很好地做到這點。當學生在課堂上無心向學,違反紀律時,我的情緒就受到影響,並且把這帶到教學中,讓原本正常的講課受到衝擊,發揮不到應有的水平,以致影響教學效果。我以後必須努力克服,研究方法,採取有利方法解決當中困難。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為此,我採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因為只有語文水平提高,他們才能提高同學們的語文寫作能力,對成績優秀的同學很有好處。
因為語文的特殊情況,學生在不斷學習中,會出現好差分化現象,差生面擴大,會嚴重影響班內的學習風氣。因此,絕對不能忽視。為此,我制定了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同學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分為三個組。第一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時懶動腦筋不學的同學,對這些同學,我採取集體輔導,給他們分配固定任務,不讓他們有偷懶的機會,讓他們發揮應有水平;
第二組是肯學,但由於能力不強的同學。對這部分同學要適當引導,耐心教導,慢慢提高他們的成績,不能操之過急,且要多鼓勵。只要他們肯努力,成績有望搞提高;第三組是紀律鬆散,學習不認真,基礎又不好的同學。對這部分人要進行課餘時間個別輔導。因為這部分同學需要一個安靜而又不受干擾的環境,才會立下心來學習。只要堅持輔導,這些同學基礎重新建立起來,以後授課的效果就會更好。
語文是語言。困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為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心得。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在各位領導老師,前輩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教學學習心得體會***三***
一年級數學課本從形式上也較以前有了很大的變化,每一課學習內容、每一道練習題都可以用一個小故事把它表達出來,並把知識融入到學生的學習當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絡緊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更廣泛的發揮空間,應該注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興趣,能用數學的方法去解決學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問題,也要兼顧學生獨立性、互動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的培養。那麼怎樣才能使學生願意學並學好數學呢?
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讓本來枯燥的數學變得更有趣,只有對數學產生興趣,才是學好數學的根本。對於剛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大部分已經接受到了學前教育,所以說,他們對數學並不是一無所知。因此,在上第一節數學課《數一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讓他們尋找教室中能看到的數,例如數人數、桌子等,又領學生到校園進行參觀,尋找校園中都有哪些數。還讓學生說出那些和自己有關的數字,看誰說得多、說得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生永遠在自己的身邊、自己的生活中充滿著數學,增強學數學的興趣。
二、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
創設濃厚的學習氛圍和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是學好數學的保障。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即使是孩子在玩兒,也能不斷地接受新的知識、新鮮的事物,怎樣才能讓孩子在玩兒中獲得知識呢?針對每課不同的學習內容,我編排設計了很多不同的遊戲、故事。例如,在上《認識鐘錶》一課時,我給孩子拿來鐘錶,以遊戲的形式演示:1號起床的時間是7:00,2號將時針和分針撥到該時位置,讓學生變換著來演示。這樣,學生既能準確認識了時間,又能學會思考,還能親自動手。動起手的孩子們顯得格外積極,也逐步地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
三、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去觀察、思考、解決問題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重要途徑。現在的數學教材中有很多的練習題具有不唯一性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抓住時機,鼓勵學生養成多動腦、勤思考的好習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剛開始,當我提到還有不同的答案,誰能回答時,很多學生的表情都很茫然,此時教室裡鴉雀無聲,我慢慢提示著,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的學生立刻舉起手,有的能答對,有的有點偏離,但明顯看出大家都想積極表現自己,都在努力去思考。我認為表揚大家的效果比不上表揚個人的效果好,尤其表揚成績差的學生時,大家的積極性會更高。這樣會使孩子以後敢於發言,敢於提出不同的見解,問題對於不同分析者來說,都會存在不同的結論,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分析問題結果的能力,當然說錯的教師也要給予糾正。從而讓學生學會以不同的角度觀察問題、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問題、用不同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充分讓學生意識到解決同一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教學學習心得體會***四***
一個寒假,我與《小學數學名師教學藝術》為伴,從雷玲編著的劉可欽《追尋常態下的生命課堂》到田立莉的《為學生所需而教》。在其論文中,我深切的感悟到作為數學教師,要有高尚的氣質以及吸引孩子們的人格魅力,要敢於追求課堂教學藝術快樂與幸福。在細心的閱讀中,我體會到個人的教學方式方法與劉可欽等名師的做法相距甚遠。過去,我認為在培養和發展學生主體性品質“我不行”的教育要轉變為“我能行”的教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教學品行。反思自己,幾年來,在數學教學實踐中要更加註重以人為本的體現過程,本人成功作法有幾何呢?
作為數學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是我的風格。《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基本理念指出:“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是科學課程的基本要求,探究學習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大幅度提升,但“自主”並不等於“無度”。為了課堂主體性教學有效,氣氛活躍,讓學生有的放矢的“動”起來,但要把握探究學習的目標,切忌漫無邊際。
面對兩個班100多人的教學,牢牢把握課堂主體,堅持以人為本,依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試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平臺,大膽地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求知識。在“粉筆+黑板+書本+多媒體”的手段作用下,讓我的課上得有滋有味,生動有效。現舉一例片段與大家分享——一次,執教“有餘數的除法”時,我為學生提供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小組4人分梨。同時為學生準備了開放性的問題,讓他們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這樣自然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便交給了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出現了“正好分完”和“不能正好分完”兩種情況,從而引發討論,將學生引入到餘數與除數之間關係的探討中。
師:如果梨的數量是13、14、15、16、17、18、19、20,再繼續分下去,看每次餘下的梨數呢?
生:結果只有1個、2個、3個或是沒有餘數。
師:為什麼餘數總是1、2、3呢?
生:如果餘數是4,就又可以每人平均分1個了,所以餘數只能比除數小。
師:餘數真的一定要比除數小嗎?請同學們再驗證一下。如果我們小組是5個人,你又可以想出哪些算式?〔學 生在本上寫出自己想的算式,然後電腦提示算式:□÷5=□***個***……□***個***
生:12÷5=2***個***……2***個***
13÷5=2***個***……3***個***
14÷5=2***個***……4***個***
15÷5=3***個***
……***師隨機打出課件算式***
師:現在,老師調查一下:誰的算式正好除完,沒有餘數的向老師揮揮手。誰的算式得到的餘數是1,請站起來。餘數是2的、3的、4的,請舉手。你的餘數是5,請到前面和老師握握手。***學生紛紛議論:餘數是5就不是餘數,那就是沒有餘數。***
生:餘數不能是5,要是5個的話就又可以每人平分1個梨,這就沒有餘數了。
師:師問生答:除數是6時,餘數可能是多少?***1、2、3、4、5***除數是3時,餘數可能是多少?***1、2***除數是7時,餘數可能是多少?***1、2、3、4、5、6***……
師:看來“餘數比除數小”的說法是正確的。
此節課,學生在探究餘數和除數的關係中,學生完全投入到了知識的探求中,經過討論、驗證,讓學生明白了餘數的來歷、為什麼有時分東西會有餘數的現象,最終揭示了“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規律。此舉足以證明,我是把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體。
目前,雖然沒有名師劉可欣教藝高超,但我達到了她的四點做法:⑴充滿人文關懷的課堂語言***最重要的是關注每一個孩子的心靈感受***。⑵正面的導向性給孩子們啟發思考,關注孩子的真實想法,在質疑與對話中解決一個個知識點。⑶課堂上要及時抓住學生的問題,給予肯定並加以放大,從而引起師生之間的真實對話與交流。⑷堅持讓學生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將自主、合作、探究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也要把他們的教學觀點融入其中。
教學學習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