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跟家長溝通技巧

  家長工作是幼兒園的一項重要工作,教師如何與家長溝通、交流是一門藝術,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01

  1匯入尊重感。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班主任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班主任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著學生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班主任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2流露真誠感。

  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3評論學生要客觀如實。

  4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

        班主任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應是平等的同志關係,班主任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啟發。

  5語言務求得體和有分寸。

  語言是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反映。身為人民教師,在與家長談話時也應該為人師表。得體的稱呼,使對方一聽稱呼就有一種相知感,從而產生親切感,縮短交流雙方間的心理距離,甚至建立起感情基礎。教師得體的語言,可以贏得家長的尊敬,增加家長的可信度,形成和諧的溝通氛圍。所謂語言得體,最主要的是與職業身份、與場合、與交流的物件,與解決的問題得體。謙虛、中肯、客觀,掌握好分寸、語氣,不誇大,不縮小,不說過火的話、不說力所不能及的話;還要講話要溫和,不用過激詞語,不擺逼人氣勢,語氣誠懇等等。

  6談話要委婉和注重可接受性。

  班主任和家長談話時,一般應先講學生的優點,後講缺點,對孩子的缺點也不要一下講得過多。應該給家長一種感覺:孩子每天都在進步。惟如此家長才會歡迎班主任,願意接受班主任的建議,愉快地與班主任合作,對孩子的優缺點也能正確認識和正確對待。要把握好溝通步驟的時序。“哪壺先開提哪壺”,先說說孩子的優點和進步,等家長有了愉快的情緒,再逐漸提一些建議,家長會更樂於接受。可以採取“避逆取順”的策略,避免觸動對方的逆反心理而迎合其順情心理的策略;也可以採用變換語言或變換角度的手法來敘述。因為同一件事,往往可以從多個角度來描述它,為了使人們樂意接受,我們就可儘量從人們的心理易於接受的那一個角度去敘述,儘量避免那種容易引起人們反感的角度。要注意瞭解各種忌語,儘量不說別人忌諱的話語。掌握上述心理策略,在溝通中就可減少一些產生逆反心理的可能。

  02

  因人而異的溝通策略

  1、根據家長性別的不同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女性家長比男性家長更多地會主動和教師交流,而且也會耐心聽取教師的意見。而男性家長則很少主動和教師交流,這其中的原因部分是因為教師也是女性。因此,女性家長與教師之間更容易溝通,也最易成為幼兒園工作強有力的支持者。對於男性家長,他們更多的是當孩子出現了急需解決的問題時希望從教師那裡獲得方法或幫助。因此教師可以用簡潔的語言給予反饋,或者直接告訴他們明確的建議和可行性的方法。

  2、根據家長年齡的不同 在調查和觀察中,我們發現年紀大的家長,特別是隔代家長,更關注幼兒的身體、飲食等生活方面的情況,對孩子過於嬌慣,而很少關注幼兒其他方面的表現。年輕的家長,也就是父母,他們更關注孩子的在園表現。所以,對於年紀大的家長,教師不僅要反映孩子在園的生活情況,還要用淺顯的語言宣傳幼兒全面發展的觀念,同時,要注意保持誠懇、尊重、親切的態度.先做晚輩後做教師。對於年輕的家長,教師要儘量爭取他們對於教育工作的支援.因為現在的家長看到激烈的社會競爭,會更理性地重視幼兒的發展,所以,教師在溝通時,可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手段進行聯絡,聽取他們的建議。

  3、根據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值 在調查和訪談中,我們發現每一位家長對於自己的孩子期望值是不一樣的,有的要求很高,有的則“很低”,甚至不對幼兒提任何要求。因此,針對期望過高型家長,教師要從客觀、全面和發展的角度反映孩子,否則就會傷及家長的自尊心,使家長對孩子產生過激情緒。在措辭方面,教師要注意委婉,運用先揚後抑的方法,讓家長便於接受。針對期望值低的家長,像溺愛驕縱型、放任武斷型的家長,教師可以提出嚴格的教育要求,闡述如此發展下去的不良後果,以引起家長的注意。

  4、根據家長的受教育程度 家長受教育程度不同,對於孩子的教育觀念也不同。現在很多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關注較高,在觀察中發現,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家長教育觀念往往會出現兩個極端,一個是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他們認為以後競爭太激烈,所以,要對孩子從各個方面進行完美打造;另一個是對於孩子過於“尊重”,認為幼兒要發揚個性和自由,結果導致孩子不能融入集體生活。事實上,這樣的家長缺乏的是一個參照系數,即孩子的發展水平在群體裡所處的位置。因此,與這些家長溝通時,教師要引導家長了解客觀的評價觀和適當的教育理念,可以從整個年齡段的發展水平來談孩子的發展。對於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長,他們往往不太重視幼兒教育,所以教師要一邊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一邊嘗試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宣傳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在選擇需要配合的工作時,也要量力而行,並做好簡單的解釋工作。

  5、根據孩子的個人狀況 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其中包括孩子的年齡、性別、性格、身體狀況、發展水平等等。孩子的個人狀況不同,家長的關注點也不同,溝通的側重點和方式也不同。因此,教師平時要善於對他們進行認真觀察,觀察不僅可以幫助教師瞭解孩子的發展狀況,同時,也能觀察出每個孩子身上顯現出的家教風格。因此,教師在與家長溝通時,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自己對孩子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