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基本禮儀常識

  幼兒園是幼兒的樂園,他們在幼兒園學習與成長,那麼幼兒要知道什麼基本的常識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進餐

  進餐前、洗淨手、打噴嚏、遮住口、輕輕嚼、漫漫咽、不挑食、不剩飯;小朋友、在成長、若挑食、缺營養、瓜果菜、都品嚐、食五穀、身體棒。

  活動目標:知道進餐時的禮儀要求,並能按要求去做,培養良好的幼兒園進餐禮儀要求;知道各種食物對我們的好處,激發孩子愛吃各種食物的願望。

  分享玩具

  小玩具、真新奇、大家玩、才有趣、懂謙讓、知愛惜、共分享、更知禮。

  活動目標:願意將自己喜愛的玩具與他人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輪流分享與“先賓後主”的分享規則,培養孩子良好的社交禮儀。

  分享食物

  小食品、甜又香、尊長輩、您先嚐、你也吃、我也嘗、好朋友、共分享。

  活動目標:願意將自己喜歡的食物與他人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逐步建立平等分享的規則,培養孩子良好的禮儀行為和習慣。

  遞接物品

  遞物時、雙手呈、接平穩、手再鬆、接人物、雙手迎、表感謝、把禮行;遞剪刀、有方法、剪刀把、對方拿、水果刀、託刀身、握住柄、遞他人。

  活動目標:知道遞接物品要用雙手並眼睛看著對方,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禮儀;學習正確拿取和傳遞危險物品的方法,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禮儀習慣,建立自我保護意識,掌握安全的方法。

  幼兒園接送幼兒要注意什麼

  幼兒園接送幼兒“五要”

  要“走路回家”

  孩子剛剛入園,離開家人一整天,見到家人會有“撒嬌”的表現。家長在接孩子時,可以給予孩子溫暖的擁抱,但仍然要注意堅持讓孩子自己走路回家。一方面,這一年齡段的孩子完全能夠做到自己走路回家;另一方面,堅持讓孩子自己走回家,也是給孩子一種他已經長大了的心理暗示,這有利於孩子心理的成熟。

  要“保持平靜”

  孩子入園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剛入幼兒園時有?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惶?視Φ謀硐鄭?饈欽?5摹F涫島⒆傭雜錐?吧?畹牟皇視ν??芑肪澈統扇頌?鵲撓跋臁=ㄒ榧頁づ笥呀雍⒆踴丶液螅??×勘3旨抑型?掌驕駁姆瘴В?灰??咒秩徑院⒆尤朐拔侍獾墓刈ⅲ?悅庠斐珊⒆詠粽諾那樾鰲<頁て膠偷奶?仁嗆⒆雍芸焓視τ錐?吧?畹牧己猛獠炕肪場?/p>

  要“分享快樂”

  孩子來到陌生的環境,會有些心理壓力,給孩子減輕壓力最好的辦法是緩解孩子緊張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後,家長要有意識引導孩子回憶幼兒園一天的快樂。例如,你認識哪個小夥伴了?老師帶你們做哪些好玩的遊戲了?……成人以平靜並略帶羨慕的態度與孩子分享快樂,有利於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緒體驗,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要“主動溝通”

  為了幫助孩子儘快適應新環境,家長要主動與孩子溝通。聊一聊幼兒園一天的生活,談一談他結識的新朋友,給孩子講他喜歡聽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遊戲……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要“積極配合”

  幼兒園生活與家庭生活有許多不同之處,家長要主動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遊戲及學習情況,進一步瞭解幼兒園對孩子的要求,積極主動配合幼兒園。對孩子堅持與幼兒園保持“一致”、“一貫”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幼兒園接送幼兒“五忌”

  一忌“甜水等待”

  我們常常看到,家長在接孩子時拿著一瓶甜飲料,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喝水不夠。其實,每天都有“甜水等待”,反而會影響孩子在幼兒園的正常飲水,而且長此下去,會影響兒童的健康。倡導孩子喝白開水,因為白開水中含有飲料不具備而人體非常需要的微量元素。

  二忌“刨根問底”

  孩子離開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後,全家人圍著孩子問這問那,不僅使孩子厭煩,還會強化孩子入園的“不適應”。因為孩子的情緒是受客觀環境影響的,成人的緊張和反常表現會直接影響孩子,使孩子產生焦慮情緒。

  三忌“遷就放縱”

  孩子心裡不愉快時,常常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剛入園的孩子,有時也會出現“撒嬌”或“耍賴”的現象。這個時候,家長不要以同情的態度對待他,可以用轉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遷就放縱”孩子。

  四忌“零食補償”

  一些家長惟恐孩子在幼兒園吃不飽,回到家中,各種零食擺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選。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會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有零食做補充,孩子會在幼兒園吃晚飯的時候“留有餘地”,時間長了,也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五忌“偏聽偏信”

  家長對剛剛入園的孩子有些不放心,會向孩子提出很多問題。由於這一階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與現實相混淆,他們會說出與事實不符的答案。如,孩子之間發生不愉快的事情時,他往往會說“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不要“偏聽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問題時往往會將問題的結尾作為答案,如成人問:“你今天尿褲子了嗎?”孩子回答:“尿褲子了。”問:“你吃沒吃飽?”答:“沒吃飽。”據此,建議家長多與老師溝通,從而客觀地瞭解孩子在園的情況,以免產生不必要的誤會。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