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勵志演講稿經典範文

  成功人士的勵志演講對當代青年的思想信仰有著巨大的引導和激勵作用。小編精心為大家蒐集整理了成功人勵志演講稿,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成功人勵志演講稿篇1:周鴻禕演講——錨定夢想,一切變簡單

  大家好!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頭驢,揹著兩捆草,餓了,到底放下哪一捆來吃呢?一直猶豫不決,結果餓死了。這個故事有些誇張,但人生很多路口,大家都會在路口上徘徊。做選擇是很難很痛苦的,這邊有誘惑,那邊也有誘惑。到底選擇哪個?我的同學都出國了,我是不是也應該去新東方學習準備考託福?我的發小考公務員了,我是不是也要買書複習了?電視上說有個人小學沒畢業做電商就發財了,我是不是也要到淘寶上開個店鋪?

  你今天聽到東邊熱鬧往東跑,明天聽到西邊熱鬧,就掉頭往西邊跑。很多年下來,你就會變成一個沒頭蒼蠅,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疲於奔命,沒有積累。我認為,如果你覺得自己還年輕,那一定要花點時間想一想,不說長了,就是未來的十到十五年時間,你到底要想成為怎樣的人?未來十到十五年,你到底最想獲得什麼?這是最重要的。這個東西,你可以說是夢想,也可以說是價值觀。

  為什麼?因為你一旦想清楚了,以後你無論做什麼判斷,做什麼選擇,那就簡單多了。有助於實現我夢想的,我就幹。沒幫助,我就放棄。把夢想錨定,短期內不管你遇到什麼誘惑,遭遇什麼困難,都不會左右你判斷和選擇。

  在這點上,我很幸運,在困難面前我很少搖擺,經常是一拍腦袋就做決定了。因為我上高中的時候,就想清楚了我這輩子要幹什麼。我不想要進到一個仰人鼻息的單位去,我就夢想著要開個自己的電腦公司編軟體,自己安排生活和命運,而且做好了,很多人都用,這樣很有成就感。

  一旦有了這個想法,所有的選擇都變得非常簡單。比如我上高中的時候在全國物理競賽上獲過獎,很多大學都願意錄取我,各種專業五花八門。其中一所比較著名的大學,想錄取我上食品工程專業。我父母聽說以後十分高興,他們經歷過吃不飽飯的年代,覺得上了這個專業,以後就不愁吃飯了。但我堅決不同意,因為我對食品不感興趣,我就是想編軟體。當時西安交大也來錄取我,我當時也不知道西安交大是幹什麼的,以為是修鐵路的大學。但西安交大讓我上計算機系,那我就去了,因為符合我的目標。相反,我很多同學根據當時熱門不熱門來選專業,很多人選了國際貿易。這種選擇看起來很聰明,但現在看來,這未必是他們真正想要的,也未必是自己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

  你如果說,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年薪50萬。對這樣的目標,我的建議是,目標不能太物質化。太短期、太物質化的目標不能內化成你的夢想。像年薪50萬、100萬這樣的目標,你可能很快就實現了,然後就失去了夢想,沒了目標,跟有些拿到鉅額拆遷款的人一樣,沉溺於賭博,把自己的未來都毀了;或者有的物質化目標很難實現,比如你想成為中國首富,可能你很快就放棄了。我認為,只有這種非利益化的夢想和目標,才能長期激勵一個人不斷地去追求。

  我大學畢業時,也面臨著選擇。到底是去南方的某家銀行工作,拿一月3000元的高薪,還是去北京的一家大型電腦公司,拿一月800元的工資?我沒什麼猶豫就選擇了後者,因為只有到電腦公司,才能學習怎麼做軟體,才有機會實現我的夢想。

  後來我離開這家電腦公司到互聯網裡去創業,有很多人說:“你太有勇氣了,放棄了高薪和職位。”但是我覺得這不需要什麼勇氣。它已經不適合我了,沒法幫助我實現自己的夢想。這些別人認為很珍貴的東西,對我來說是Nothing。所以,你的夢想和目標不跟物質掛鉤,物質就不會成為你選擇時的掣肘。

  對於高中生來說,誘惑可能是某個看起來前景良好的專業。對於大學生來說,誘惑可能是一份待遇豐厚、人人豔羨的工作。但是隨著你越走越遠,物質的誘惑越來越大,你就更需要夢想這個堅定的羅盤來指引。

  當年我要離開雅虎,因為在裡面不能創新,很多好想法實現不了,這種氛圍讓我窒息,讓我忍無可忍。雅虎說,要提前辭職,會扣我3000萬美金。即使放到現在,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很多人替我惋惜,說你再混個一年半載的。我不想混,也最痛恨混。對我來說,自由是最重要的,幹自己想幹的事兒是最重要的。於是,我再一次的創業。於是,有了360。

  可以說,到今天我的夢想從來都沒有變過,只是我所在的行業從計算機發展到了網際網路,發展到了手機領域。我的目標很簡單,一直都是要做出別人從來沒有想過的產品,我的產品能夠改變千千萬萬人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這個夢想,可以說我已經實現了,也可以說我還沒有實現,因為我覺得還有更多好想法可以去做。

  90後的年輕人有朝氣,有活力,你們應該有更好的夢想。希望大家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未來。想想10年、15年後,大家再聚首的時候,你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這才是最重要的。

  謝謝大家!

  成功人勵志演講稿篇2:喬布斯——關於信念、成功和抉擇的三個故事

  一、關於信仰:堅信

  “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正是這種信仰讓我沒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與眾不同。”

  很榮幸今天能和你們一起參加畢業典禮,斯坦福大學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而我從來沒拿過大學畢業證。說實話,在我的生命中,今天也許是我距離大學畢業最近的一天了。我想向你們講述我生活中的三個故事,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只是三個故事而已。

  第一個故事是關於如何把生命中的點滴串連起來。

  我在裡德大學讀了六個月之後就退學了,但是在十八個月以後——我真正作出退學決定之前,我還經常去學校。我為什麼要退學呢?

  故事得從我出生時講起。我的生母是一個年輕的、未婚的大學畢業生。她決定讓別人收養我, 她非常希望我被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收養。所以在我出生的時候,她已經做好了一切準備工作,使我得以被一個律師和他的妻子所收養。讓她意外的是,當我出生之後,律師夫婦突然決定生個女孩。所以我的養父母***他們還在我親生父母的觀察名單上***突然在半夜接到了一個電話:“我們現在這兒有一個不小心生出來的男嬰,你們想要嗎?”他們回答道:“當然!”但是我的生母隨後發現,我的養母從來沒有上過大學,我的養父甚至沒讀過高中。她拒絕簽收養合同。直到幾個月以後,我的養父母答應她一定會讓我上大學,她才同意。

  在十七歲那年,我真的上了大學。但是我很愚蠢地選擇了一個幾乎和斯坦福大學一樣昂貴的學校, 我的養父母是工人,他們幾乎把所有積蓄都花在了我的學費上。六個月後, 我已經看不到其中的價值所在。我不知道我想做什麼,也不知道大學能幫我找到怎樣的答案,而我卻幾乎花光了養父母一生的積蓄。所以我決定退學,我覺得這是個正確的決定。不能否認,我當時確實非常害怕, 但是現在回頭看看,那的確是我這一生中最棒的決定。在我決定退學的那一刻, 我終於可以不必去讀那些毫無興趣的課程了,可以去學那些看起來有點意思的課程。

  但這並不怎麼浪漫。由於沒有宿舍可住,我只能睡在朋友房間的地板上;為了有錢填飽肚子,我去撿5美分的可樂瓶子來賣;在星期天的晚上,我要走七英里的路,穿過這個城市到Hare Krishna教堂,只是為了能吃上飯——這個星期唯一一頓好點的飯。但我喜歡這樣,我跟隨好奇心和直覺所做的事,後來被證明基本都是極其珍貴的經驗。我舉幾個例子:

  那時候,裡德大學提供了全美國最好的書法教育。整個校園裡的每一張海報、每一個抽屜上的標籤,都是漂亮的手寫體。由於已經退學,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規的課程,於是我選擇了一個書法班,想學學怎麼寫出一手漂亮字。在這個班上,我學習了各種襯線和無襯線字型,如何改變不同字型組合之間的字間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種科學永遠無法捕捉的充滿美感、歷史感和藝術感的微妙,我發現這太有意思了。

  當時,我壓根兒沒想到這些知識會在我的生命中有什麼實際運用價值;但是8年之後,當我們設計第一款Macintosh電腦的時候,這些東西全派上了用場。我把它們全部設計進了Mac,這是第一臺可以排出好看版式的電腦。如果當時我在大學裡沒有旁聽這門課程的話,Mac就不會提供各種字型和等間距字型。自從視窗系統抄襲了Mac以後,所有的個人電腦都有了這些東西。如果我沒有退學,我就不會去書法班旁聽,而今天的個人電腦大概也就不會有出色的版式功能。當然,在我念大學那會兒,不可能有先見之明,把那些生命中的點點滴滴都串起來;但10年之後再回頭看,生命的軌跡變得非常清楚。

  再強調一次,你不可能充滿預見地將生命的點滴串聯起來。只有在你回頭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些點點滴滴之間的聯絡。所以,你要堅信,你現在所經歷的,將在你未來的生命中串聯起來。你不得不相信某些東西,你的直覺、命運、生活、因緣際會……正是這種信仰讓我沒有失去希望,它使我的人生變得與眾不同。

  二、關於成功:堅持

  “偉大的工作只會在歲月的醞釀中越陳越香。在終有所獲之前,不要停下尋覓的腳步。”

  我的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愛與失去。

  我是幸運的,在年輕時就知道了自己愛做什麼。在我20歲的時候,就和沃茲在我父母的車庫裡開創了蘋果電腦公司。我們勤奮工作,只用了10年的時間,最初只有一個車庫和兩個小夥子的蘋果公司,已經擴充套件成擁有4000名員工、價值達到20億美元的企業。而在此之前的一年,我們推出了我們最好的產品Macintosh電腦,當時我剛過而立之年。然後,我就被炒了魷魚。一個人怎麼可以被他所創立的公司解僱呢?這是因為,隨著蘋果的成長,我們請了一個原以為很能幹的傢伙和我一起管理公司,在頭一年左右,他幹得還不錯,但後來,我們對公司未來的前景出現了分歧,於是矛盾便產生了。由於公司的董事會站在他那一邊,所以我被踢出了局,那年我30歲。失去了一直貫穿在我整個成年生活的重心,這種打擊是毀滅性的。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我真不知道該做些什麼。我覺得我讓企業界的前輩們失望了,我失去了傳到我手上的指揮棒。我找到了戴維·帕卡德***注:戴維·帕卡德,普惠的創辦人之一***和鮑勃·諾伊斯***注:鮑勃·諾伊斯,英特爾創辦人之一***,我向他們道歉,因為我把事情搞砸了。我成了人人皆知的失敗者,我甚至想過逃離矽谷。但曙光漸漸出現,我還是喜歡我做過的事情,於是決定重新開始。

  事實證明,被蘋果開掉是我這一生所經歷過的最棒的事,儘管當時的我並未意識到。成功的沉重被鳳凰涅?的輕盈所代替,我以自由之軀進入了生命中最富創新力的時期。

  在接下來的5年裡,我開創了一家叫做NeXT的公司,接著是一家名叫Pixar的公司,並認識了後來成為我妻子的曼妙女郎勞倫斯。Pixar製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全電腦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現在這家公司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動畫製作公司之一。後來經歷一系列的事件,蘋果買下了NeXT,於是我又回到了蘋果,我們在NeXT研發出的技術在推動蘋果復興的核心動力。我和勞倫斯也擁有了美滿的家庭。

  我非常肯定,如果沒有被蘋果炒掉,這一切都不可能在我身上發生。對於病人來說,良藥總是苦口。生活有時候就像一塊板磚拍向你的腦袋,但不要喪失信心。熱愛我所從事的工作,是一直支援我不斷前進的惟一理由。你得找出你的最愛,對工作如此,對愛人亦是如此。工作將佔據你生命中相當大的一部分,從事你認為具有非凡意義的工作,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從事一份偉大工作的惟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份工作。如果你到現在還沒有找到這樣一份工作,那麼就繼續找。不要安於現狀,當萬事了於心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何時能找到。如同任何偉大的浪漫關係一樣,偉大的工作只會在歲月的醞釀中越陳越香。所以,在你終有所獲之前,不要停下你尋覓的腳步。不要停下。

  三、關於抉擇:堅定

  “財富名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要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提醒自己行將入土是我在面臨重大抉擇時的首選工具。”

  我的第三個故事是關於死亡。

  在17歲的時候,我讀過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成你生命裡的最後一天,你將在某一天發現,原來一切皆在掌握之中。”這句話從我讀到之日起,就對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過去的33年裡,我每天早晨都對著鏡子問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還願意做我今天本來應該做的事情嗎?”當一連好多天答案都否定的時候,我就知道做出改變的時候到了。

  提醒自己行將入土,這是我在面臨人生中的重大抉擇時最為重要的工具。

  因為所有的事情--榮譽、聲望、對尷尬和失敗的懼怕——在面對死亡的時候都將煙消雲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東西。在我所知道的各種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將死去是避免產生上述想法的最好辦法。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沒有理由不聽從你內心的呼喚。

  大約一年前,我被診斷出癌症。在早晨7:30我做了一個檢查,掃描結果清楚地顯示我的胰臟出現了一個腫瘤。我當時甚至不知道胰臟究竟是什麼。醫生告訴我,幾乎可以確定這是一種不治之症,頂多還能活3至6個月。大夫建議我回家,把諸事安排妥當,這是醫生對臨終病人的標準用語。這意味著你得把你今後10年要對你的子女說的話用幾個月的時間說完;這意味著你得把一切都安排妥當,儘可能減少你的家人在你身後的負擔;這意味著向眾人告別的時間到了。

  我整天都想著診斷結果。那天晚上做了一個切片檢查,醫生把一個內診鏡從我的喉管伸進去,穿過我的胃進入腸道,將探針伸進胰臟,從腫瘤上取出了幾個細胞。我打了鎮靜劑,我的太太當時在場,她後來告訴我說,當大夫們從顯微鏡下觀察了細胞組織後尖叫起來,因為那是非常罕見的、但可以通過手術治療的胰臟癌。我接受了手術,現在已經康復了。

  這是我最接近死亡的一次,我希望在隨後的幾十年裡,都不要有比這一次更接近死亡的經歷。在有了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後,死亡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有用但純粹是知識上的概念,我可以更肯定地告訴你們:沒人想死;即使想去天堂的人,也是希望能活著進去。死亡是每個人的人生終點站,沒人能夠例外。生命就是如此,因為死亡很可能是生命最好的造物,它是生命更迭的媒介,送走老者,給新生代讓路。現在你們還是新生代,但不久的將來你們也將逐漸老去,被送出人生的舞臺。很抱歉說得這麼富有戲劇性,但生命就是如此。

  你們的時間有限,所以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別人的生活裡。不要被條條框框束縛,否則你就生活在他人思考的結果裡。不要讓他人的觀點所發出的噪音淹沒你內心的聲音。最為重要的是,要有遵從你的內心和直覺的勇氣,它們可能已知道你其實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在我年輕的時候,有一本非常棒的雜誌叫《全球目錄》***The Whole Earth Catalog***,它被我們那一代人奉為聖經。這本雜誌的創辦人是一個叫斯圖爾特·布蘭德的傢伙,他住在Menlo Park,離這兒不遠。他把這本雜誌辦得充滿詩意。那是在60年代末期,個人電腦、桌面發排系統還沒有出現,所以出版工具只有打字機、剪刀和寶麗來相機。這本雜誌有點像印在紙上的Google,但那是在Google出現的35年前。它充滿了理想色彩,內容都是些非常好用的工具和了不起的見解。

  斯圖爾特和他的團隊做了幾期《全球目錄》,快無疾而終的時候,他們出版了最後一期。那是在70年代中期,我當時處在你們現在的年齡。在最後一期的封底有一張清晨鄉間公路的照片,如果你喜歡搭車冒險旅行的話,經常會碰到的那種小路。在照片下面有一排字:好學若飢,謙卑若愚***Stay Hungry,Stay Foolish***。這是他們停刊的告別留言,此後的日子裡,我總是用這句話來勉勵自己。

  現在,在你們畢業、即將開始新生活的時候,我用這句話與你們共勉:好學若飢,謙卑若愚。

  成功人勵志演講稿篇3:王石演講稿:給一個突破自己的理由

  今天這個題目挺有意思:《給一個突破自己的理由》。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一個是我,另外一位主人公叫汪建***華大基因董事長***,我比他大三歲。

  今年5月份我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演講,請了兩位嘉賓,一位是汪建,還有一位是美國第一個登上珠峰的登山家,主要唱主角的是我們兩個,我的講演主題就叫做《兄弟情》,今天上午就給你們講兄弟情的故事。

  2010年,我們一塊登上珠峰,2010年是上海世博會,我們帶著上海世博會的旗幟登上的珠峰。2007年我們去走羅布泊,一塊徒步穿越。當時預計進去是5月1號,查了大資料,這時候溫度最高不會超過零上45度,再往後溫度很快就會上去,所以不能晚於這個時間。結果第一天就49度,第二天是52度,那次差一點沒出來,嚴重中暑。滑雪、帆船和登珠峰,我們都喜歡這三項運動,我們倆是挺像的。

  我們是2003年10月份認識的,正好那年5月份我登頂珠峰。那時候鬧S成功人勵志演講稿S,大家都沒事,不準上班、不準上學,怎麼辦呢?只有封閉在家裡,沒有什麼事就看電視。5月份中央電視臺在現場轉播中國地質登山隊在登珠峰,有人調侃說我們在家等死,有幾個中國人在找死,我們就屬於找死的那個隊伍。下山之後,中央電視臺轉播了,本來就是名人,再加上登珠峰,更是家喻戶曉了。

  10月份在京郊登山的時候,我們倆認識了。他是幹什麼的我不太清楚,但聽說是分子生物學的科學家,我對科學家是懷有敬意的。由於當時我是著名的企業家,又是著名的登山家,很明顯感覺到汪建幾個喜歡登山的科學家對我的敬佩如大江流水滔滔不絕,我們就這樣認識了。認識之後就一塊滑雪,什麼都在一塊,兩個人好得恨不得穿一條褲子。之後一塊登雪山,2010年就登珠峰。

  這裡先說一個登珠峰的故事。他有哮喘,正常人登珠峰就非常難,有哮喘就更難,更不要說登頂8848米。他在山底都需要用藥物,再加上睡眠不好,腿還受過傷,在城市裡都是一拐一拐的,更何況這時候發作了,基本上他能不能登頂是有疑惑的。

  我們18個人,12個是外國人,6個是中國人。他找我說:“老王,商量個事,登頂的時候你能不能讓我20分鐘?”為什麼要讓他20分鐘?因為我52歲登頂珠峰的時候創造了中國人登頂珠峰最大年紀的紀錄,這時候59歲了,記錄還沒有人破。他比我小3歲,如果早我20分鐘上去,他就把那個紀錄破了,所以他說能不能讓他20分鐘,讓他先上。他這樣一說,既然是兄弟情,這種關係應不應該讓呢?

  那個情況下他還能登已經是創造奇蹟了,按照正常來講,他一般攀登的距離時間比我慢一個小時,我如果再讓他20分鐘,實際上讓的是80分鐘。什麼意思呢?我差一步登頂了,我等他80分鐘,這還算正常。如果慢一點呢?在那個高度等80分鐘是等死。即使是兄弟情,我也沒有迴應,實際上是沒有答案。一前一後,我等你先上,對我來講沒有問題,你破了記錄,我再把你的破了嘛。最後的保持紀錄者,我讓你保持20分鐘,但是當時我沒有表態。我心裡總是犯嘀咕,可能他覺得我不夠意思。

  那天我們晚上吃完晚飯是7點鐘,然後就進帳篷睡覺了,因為第二天凌晨5點鐘要登頂珠峰去。出發之後,我就不時地在休息的時候回頭看看,他穿著顏色比較深的墨綠色的衣服,我是穿的藍色的,我一直回頭看有沒有墨綠色的點,如果他真的落十幾分鍾,我讓他沒有問題。但是一直到登頂的時候我都沒有看到他,所以我就登頂了。我登頂的瞬間,我看到前面站著一個人,掐著腰說:“嘿嘿,我比你早上了20分鐘。”

  他上去了!

  我就非常疑惑,他什麼時候上去的,什麼時候超過我的?那時候缺氧,反應不過來,沒有想通。一直到下到大本營,我就問他,我說:“你什麼時候超過我的,我怎麼不知道呢?”他就說:“老王,我比你早出發1個半小時。”

  他獲得過中央電視臺頒發的“最受尊敬企業家”獎,我是第一屆被評選上的,屬於最老資格的,正因為我們倆的關係,讓我來給他頒獎。下面記者採訪就問他,這種情況下把我請來給他頒獎特別有意義,然後就問他我們倆關係怎麼樣,問他為什麼佩服王石先生。汪建就說:“我為什麼要佩服他呢?”這一反問,記者就愣了,因為假定的是他佩服王石。他說:“我為什麼佩服他呢,他是著名企業家,我也是。他登上珠峰,我也上去了。我是科學家,他是嗎?”我記得這個評獎應該是2010年,也就是他登上珠峰之後不久的事情。

  2011年我就去哈佛了。到了2013年我到了劍橋,2015年的4月份我被劍橋大學聘為院士。聘為院士有一個儀式,我就把汪建請去了。一個月之後就在華盛頓大學講“兄弟情”的故事。

  這是我今天上午要講的故事,講完了,你們聽著可能有點曖昧,那回到今天的主題——“給一個突破自己的理由”,從這個故事當中你們感受到突破自己的理由是什麼?沒有答案,我的經歷不是答案,只是把這個故事說出來。

  你們想不到我給出的是這樣戲劇性的東西吧,顯然是互相在較量,在不服氣,甚至在嫉妒,在好勝。你們覺得這個故事中的兩個人,一個汪建,一個我,我們都在突破自己,突破自己的理由是什麼?

  領教工坊組員:謝謝王石主席分享這麼好的經歷。我想人性就是都有對自己的不滿意,希望對自己更滿意,所以突破自己,讓自己更完美。我的問題是,是不是好勝就是讓自己更完美,讓自己不斷地去突破?

  王石:這裡不存在更完美的事情。倆人一握手,你看那個眼神,內心都是白髮蒼蒼。你說的追求更完美,應該不是這樣的層面。你會發現,我們中間有一個東西是嫉妒。你看這個邏輯線,他有哮喘,我們認為他不可能登頂,他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時候,兩個人敬佩的砝碼改變了。反過來,對我來講更完美了嗎?不是,你就有這個缺陷。他是學醫科的,湘雅醫學院,最後到中醫大學讀碩士、博士,之後是博士後,他的優勢非常明顯。

  這個過程,至少兩個人是在較量,較量到什麼程度呢?我做什麼他做什麼,當然他做科學家我沒法做。比如,我登山,他登山,我滑雪,他滑雪,我駕帆船,他試了兩次不行,嘔吐。但是也有我想玩的沒玩起來,他玩起來了,就是玩風帆。還有他騎自行車,我不騎車。兩個人有共同愛好,幾乎都在一起,實際上兩個人都在較量,你會的我都會,我會的你未必會,就是一種競爭,互相的一種不服氣。剛才說的欣賞、不服氣、競爭都講得通,還有一個是嫉妒。辭典上“嫉妒”是一個負面的東西,別人比自己強,由某種羨慕很快就轉換為怨恨,甚至採取一種報復手段,很多不幸的事情都是由嫉妒產生的。但是嫉妒也可能轉成其他的東西,對自己來講,可以提升自己。

  領教工坊組員:我覺得男性之間最大的快樂可能來自於很相似的競爭對手的挑戰,他提前一個半小時登上珠峰的時候呵呵對你笑了一下,我覺得那時候你就感受到了。第二個是他回答為什麼要佩服王石呢,他有的我也有,而且我還是科學家,因為這個事,你被聘為院士的時候把他請過來。我覺得競爭對手是突破自己的理由。

  王石:找一個可以成為對手的。

  領教工坊組員:對,不停地比,尤其是男性跟男性之間的。比如說搏擊,很多電影裡面就是有這種,打的很厲害,最後累了坐在一起成兄弟了,我覺得有這種感覺。

  領教工坊組員:有這樣一個問題,我感覺汪建有點通過模仿您來挑戰自己,但是沒有發現您並沒有模仿別人。我想知道您第四個突破的奇蹟是什麼呢?

  王石:你說一直是汪建在模仿王石,不是的。剛才只是體育運動,不是他一直在模仿,沒有。剛才講故事,但不能細化,實際上在很多方面,我們是互相借鑑的。科學方面我從他那裡吸收的營養更多,但是在某些方面,比如說意識形態、形而上的對宗教的認識,我反而有另一種思維。意識形態上講,汪先生是科學主義,覺得地球就是宇宙原始大爆炸產生的,任何解釋都是從科學的方法來解釋,比如自然的誕生、演化的走向,如果你信某種神,信某種超能力量就不要到他的企業去。我非常理解他的想法。不是他一直跟隨我,我們之間是互相的競爭、互相認真地吸取對方的經驗。談到珠峰,大家認為是很敏感的,實際上我剛才舉的例子很明顯是對他的欣賞。如果我有哮喘和腿傷,我不一定會去,這不是比較優勢。

  我不認為我過去做的是三個傳奇。比如說登珠峰,一不小心就成為了年紀最大的,你認為是傳奇嗎?不是。為什麼?我參照標準不是中國人,而是全人類。我52歲登頂珠峰,之前的記錄是63歲,就是在人類來講,人家比你大11歲,你算什麼?就在我們登上之後又有一個71歲的人。我們不要像井中之蛙一樣,登珠峰我們是跟著別人、模仿別人的。對我來講,脫胎換骨的是在哈佛,到了劍橋就如沐浴春風,僅此而已,也談不上創造奇蹟。

  你說以後有什麼想法,人要突破自己的理由是人有慾望,改革開放就是把慾望釋放出來了。我還有沒有慾望呢?當然有,比如剛才說的兄弟情。再說另外一個男人情,兄弟是年齡的限制,還有一個是褚時建先生,我今年64歲,褚時建先生86歲,我們就不能說兄弟情了,說父子情也不合適。2002年我去看他,他承包了橙園,那時大概是75歲,跟我描述橙子掛果之後怎麼怎麼樣。我就問他什麼時候可以掛果,他說五年之後。我一算,五年之後他都80歲了,他在這裡興致勃勃地說掛果是什麼情況。我就想,我80歲會這樣嗎?當然,人生無常,我可能不會75歲的時候想到80歲的時候怎麼樣。

  我原來對未來有描述,第一個是到沒有人生活的荒島上去,當然,上面要有別墅,還有直升機可以停的,我要遠離嘈雜的都市,但是又不能脫離城市,想回去還能回去,希望人生最後的階段這樣渡過。當我看到眼前的褚時建先生,他75歲,穿著破的圓領衫,戴著大的破草帽,曾經是創年稅收300億的企業家,因為某種人生道路上的遭遇,被判了無期徒刑。在描述這樣情景的時候,我就想,那時我有可能到戈壁灘上種莊稼。這是突破嗎?我們新疆建設兵團有多少人在那裡種莊稼,所以這不叫奇蹟。種莊稼是因為對現狀的不滿足而突破自己,所以可以這樣做。

  最後,我想說一下今天給的資訊是什麼。

  人生是不完滿的,咱們在當中找平衡。人有追求向上的能力,也有黑暗的能力,雖然嫉妒往往產生負面的東西,但是嫉妒裡面也有很多可以轉化為動力。如果變成一種負面,我根本就是不服你,因為對方的成功自己達不到,甚至最後採取一些手段,甚至犯罪,這是不行的。但任何黑暗的東西都是相對的,有黑暗就有光明,所以完美是不可能的,每個人心裡都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

  再講一個我在劍橋津津樂道的小故事。有一次發現自行車座被別人拔了,第一感覺是把別人的拔了,但是我沒有拔。騎著沒有座的自行車,就是前傾的,像公共自行車的比賽,一邊那樣騎,一邊看別人的自行車座。後來第二次又被別人拔了,我這次就想採取行動了。但我馬上反思,人家給你拔了是因為偷盜行為,你不能因為別人偷了你的,你又去偷別人的,這樣做就是犯罪,雖然這種犯罪不至於判刑,如果你偷了,在法庭上說別人偷了我的,我也把別人偷了,這肯定是不對的。其實我真想拔,後來發現不容易,很多自行車座不是扣的,是螺絲固定的,得有扳手才可以。你會發現,人要真的走上犯錯,就是一念之差。

  我們不要追求完美,就在不完美當中不斷地解決自己、提高自己。當然,你也不要好高騖遠,你要把握的差不多,年齡差不多,各自的優勢比較一下,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