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感人的正能量演講稿

  感動一個人其實很簡單,你只差一個好的演講稿而已。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幾篇,希望能幫到你喲。

  篇一

  作為普通的縣衛生院,由於裝置條件及技術條件差,難以全面開展醫療手術業務,就在這種環境中為農民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病。

  1996年1月的一天,接診一位因闌尾穿孔患急性腹膜炎的危重病人,按當時衛生院的條件,根本無法進行手術處理,須馬上送縣醫院急救。可這位根本無錢到縣醫院治病的莊稼漢卻流著淚-

  懇求在鄉衛生院治療,如果不行,只有讓鄉親抬上自己回家。此刻的強忍淚水安慰病人,然後迅速取出自己的全部積蓄,把病人送到縣醫院辦理了入院手續。這位患者康復出網院後逢人就講,是李醫生給了自己第二次生命。

  看著農民對健康的期盼,被提拔為院長的傾心於衛生院治療條件的改善,他以開拓的睿智、務實的作風開創了縣鄉鎮衛生院的一系列第一:外科手術全縣第一,僅今年1至5月,為農民患者做外科手術182例;直接主刀的外科手術全縣第一,僅今年1至5月主刀的外科手術就達132例,且成功率達百分之百;開展疑難手術全縣第一,腸切除吻合、膽總管探查、胃穿孔修復、股骨切開復位、前列腺摘除、膀胱切開取石、子宮全切除等;醫療費收入全縣第一,今年預計可突破110萬元;農民患者住院費用全縣最低,人均1219元……目前的衛生院已成為全縣鄉鎮衛生院中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最好的衛生院。

  為農民解除病痛卻不能為老父盡孝

  縣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動員階段,父親已臥病不起,為了工作,帶領醫務工作者跑遍了全鄉250多平方公里的村村寨寨、家家戶戶,邊遠山區村寨沒有手機訊號,當鄰居跑到邊遠山寨把找回家中時,苦苦等待的老父親已離開人世。曾經為許多重病患者挽回生命的雖然極度愧疚未能留住老父,但經過他的努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卻全面順利開展起來,農民實實在在得到了合作醫療的實惠。現在的衛生院,農民做一個膽囊切除手術,除了國家給予的報銷之外,只須支付醫療費900元左右。 農民的口碑工作的動力

  兢兢業業的工作,不僅得到了當地黨委政府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擁護,那些通過手術搶救獲得第二次生命的村民,每逢山鄉集日,都要到醫院看看他們的救命恩人。每當遇到村民那無窮無盡的感激,總是淡淡一笑:“救死扶傷,永遠是醫生的天職。”

  篇二

  人,從出生開始,就擺脫不了責任的“束縛”。工人有生產的責任,醫生有救死扶傷的責任。身為“人民公僕”的國家公務員,為人民服務是第一責任,這是業務指導科王欒斌經常說的話。正是這種責任指引著他為工商工作奮鬥了25年,並且始終戰鬥在第一線,直接與企業面對面;始終以服務企業為宗旨,以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為追求,不計名利,不求回報。

  一、把責任作為一種信念去追求。

  責任是一張網,維繫著人與社會的關係,每個人盡到了責任,社會就會和諧穩定。王欒斌現在註冊大廳負責企業核名工作,平均每天核准五、六十個企業名稱,再加上重名的、未核准的,每天要接待企業辦事人員百餘名。對待企業辦事人員,他總是把為人民服務、為企業服務的責任作為一種信念去追求。因此,在每次接待諮詢、受理業務時,始終能夠把政策說清、手續講明,讓每一位辦事人員都感到滿意,人們都親切的稱核名視窗為“和諧視窗”。

  二、把責任作為一種理想去追求。

  每個人或許有著不同的理想,理想也是人們美好的嚮往。把責任作為一種理想去追求,其中有苦也有樂,但最終收穫的是快樂。當教師把學生送入重點學校,他是快樂的;當警察抓住壞人,他是快樂的;同樣,每為企業做一件事、解決一個難題,他也是快樂的,這就是他的理想、他的追求。在他所從事的名稱核准工作中,經常有縣裡的企業前來核名,由於道途較遠,趕來時經常就快下班了。針對這種情況,王欒斌給自己定了一條規定,只要是縣裡來辦事的企業,就是到了下班時間,也要把事情辦完,不能讓企業白跑。每當一天工作結束,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家時,他總愛用一句話總結一天的工作,那就是:“累並快樂著”。

  三、把責任作為一種意志去追求。

  盡責任就要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責任是對自我的一種約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要用自己的短處與別人的長處作比較。正是以這樣的精神,王欒斌在為企業服務中,總愛找自身的不足,哪個事情沒做好,哪個問題沒解釋清,哪項工作需要改進。面對辦事的人水平參差不齊的狀況,他從來是隻找自身的問題,從不找企業的毛病。

  他還把不放棄責任當成對意志品質的鍛鍊。今年4月初,王欒斌母親因心臟病突發住院治療。由於單位人員緊,為了不耽誤工作,他就白天堅持盯大廳,晚上到醫院照顧病人。上班時,他始終堅持“不能將個人的情緒”帶到工作中,仍然不厭其煩地為企業解釋問題、辦理手續、熱情服務。但他畢竟不是鐵打的,就這樣堅持一週後,他感到渾身痠痛,在自知感冒侵襲後,急忙拿了藥,以最大劑量吞服下去,咬緊牙關,硬挺了過來,沒有請一天假,沒有給其他人增加任何負擔。正是他的這種責任意識給了他力量。

  他所從事的名稱核准工作看似簡單但涉及面廣。為了能更好的完成工作,他苦鑽業務,虛心請教,多學知識,力爭用熟練的業務知識為企業服好務;用熟練的業務知識提高辦事效率,而這正是他的責任,也是他努力工作,孜孜不倦的精神動力。

  篇三

  5月12日,雖離現在已經有2個多月了,但相信每一箇中國人都不能忘記那一天。那一天,老天爺一下子奪走了8萬多人的生命;那一天,它凝聚了13億中國人的心;那一天,它引發了多少感人的事蹟。

  鏡頭—— 一個堅強好學的女孩

  你聽,你聽,在廢墟下,在瓦礫下,傳來了一陣陣清脆的朗朗讀書聲,它,來自於一個被壓在廢墟下的女孩。她正打著手電筒忘情地讀書,忘記了危險,忘記了孤獨,忘記了外面的一切,只有自己和書。她用自己的讀書聲驅趕恐懼和死神,同時以在召喚著生的希望。

  她的臨危不懼,她的從容鎮定,她的堅持頑強,無不顯示著中華民族不屈的品格和祖國光輝的未來。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美妙的未來。

  鏡頭二 —— 一位無私奉獻的老師

  „„還有四位同學已沒辦法衝出去了,譚千秋立即將他們拉到課桌底下,自己弓著背,雙手撐在課桌上,用自己的身體蓋著四個學生。轟轟轟──磚塊、水泥板重重地砸在他的身上,房子塌陷了„„他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後腦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血肉模糊,身下死死地護著四個學生„„

  當地震災難突然襲來時,譚千秋老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護住了他的學生。在那千鈞一髮之際,他首先想到了學生,他毅然地張開雙臂,護住自己的四個學生,把生的希望留給了他們,把死亡留給了自己。他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師者最真實的愛,用血肉為學生築起一道永生的長城,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上了最深刻的一課。

  鏡頭三 —— 一位救人心切的戰士

  他哭了,雷雨如下,泣不成聲;他跪下了,哀痛地請求,大聲喊道:“裡面還有人,讓我再去救一個,我還能救一個!”因為強烈的餘震,房屋搖搖欲墜,即將倒塌,他被隊員們強行拉走了。他心有不甘啊!

  他只是一個典範,在抗震救援的一線,又有多少位像他一樣救人心切、捨身忘死的戰士啊,又有多少位愛心天使給災民們送去了無限的溫暖。

  災難是短暫的,但精神卻是永恆的。在5.12期間,這種感人的故事說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也被他們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染,在遇到難題時,心中有著頑強不倒的精神支援著我,我不再退縮,不再抱怨,而是迎難而上,去解決它。經典,不再單指書籍、音樂等,更包括了這驚天動地的不朽精神。讓我們帶著這經典創造美好的未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