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開學典禮教師致辭兩篇
在生活的大海上,老師,您就像高高的航標燈,屹立在遼闊的海面上,時時刻刻為我們指引著前進的航程!下面小編為你整理大學開學典禮教師致辭,希望能幫到你。
“土”人出“土”招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李永貴,首先,我代表全校老師向各位新同學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歡迎你們來到湖南科技大學,也祝賀你們從此掀開了人生的新篇章。
我是一位“土”老師,為什麼這麼說呢?第一,我來自農村,從小田間地頭摸爬滾打,自然脫不掉一身“土”氣;第二,我本科、研究生、博士至今所學、所從事的都是土木工程專業,自然又土又木;第三,無論教書還是為人,我也只會些“土”辦法。今天結合我的經歷和感受,給同學們分享幾招過好大學生活的“土”辦法。
第一招:自立、自律
大學是浪漫的,看看我們的校園,春有櫻花夏有荷花,秋有桂花冬有梅花,小橋流水,風景宜人。父母不在身邊,高中老師所說“大學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話語還在耳邊迴盪。但如果真是什麼都玩,什麼時候都玩,那就糟了。其實,大學是同學們人生重要的轉折點。在大學,自立讓我們不僅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還要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學會與他人相處。而自律要我們明確什麼該為,什麼不該為。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我們會面對很多的選擇,只有堅守初心,才能抵禦誘惑,才能不忘記為什麼出發。說白了,就是要學會在各種誘惑面前做個“土包子”。面對誘惑,怎麼都不上鉤,不受外界干擾,磨練自己的意志。
第二招:每天達成一個小目標
大學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各路高手層出不窮,各類社團五花八門。你可能想要學習東西很多,這麼多想法怎麼辦?化繁為簡!分階段設定目標,分階段一步一步完成,每天達成一個小目標,每月達成一箇中目標,每年下來自然會成長很多。正如諸葛亮所言:“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這句話告訴我們,只有心無旁騖、潛心篤學,才能獲得真知,增長才幹;只有堅忍不拔、百折不撓,才能超越自我、昇華人生。
第三招:做社會的人
大家可能會奇怪地問,我不本來就是社會的人嗎?我說的社會的人是指一個有正義感、有責任心,有文化、有知識,有朋友、有團隊精神,經得起艱苦歷練、懷抱遠大追求的人,將來能在社會上卓有建樹的人。這一點是最難的,也是最需要我們慢慢品味的。如果說這一招有什麼捷徑的話,那也唯有真誠做人,踏實做事。
其實,青年人本該努力充實精神而不是崇拜物質,本應該直面內心而不是隨波逐流,本應該獨立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親愛的同學們,作為青年中的佼佼者,你們更需要反覆地追問,什麼是自己最喜歡、最熱愛的?什麼是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是你們前進的不竭動力;追隨本心的召喚,才能鑄就絢麗的人生。
“土”人出“土”招,但願同學們能有所受益。祝願同學們都能度過一個健康、快樂、充實而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都能實現自己心中的夢想。預祝各位老師、各位同學中秋節快樂!
謝謝大家!
博學而篤志
2016級新入學的同學們、在座的老師們和家長們,大家下午好!
我和大家一樣,也是一名新生,不瞞大家說,今天上午我剛履職系主任,也是一名freshman***大一新生***,而且我也要讀四年,所以我們有同級之誼,今天和同級的學友們說幾句話,就是心裡話。首先,我當然要祝賀你們,十年寒窗,你們終於實現了人生第一步的理想,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說你們是天之驕子並不過分,據說按人口比例,每350萬人中才出一個北京大學的學子。你們有位師兄從另一所很不錯的大學考入北大中文系讀研究生,我問他何故舍近求遠,他說,中國就二所大學,一所是北京大學,還有一所是“其他大學”。我理解他的意思是說,北京大學在他心中的份量很重。所以我要祝賀你們來到北京大學,而不是去到“其他大學”。當然,來到北京大學中文系也有足夠讓你們自豪的地方,關於它的歷史,你們肯定也瞭解不少。你們到那中文系網站上瀏覽一下,立即會感受到,北大中文系的歷史,就是半部中國現當代中國人文學史。百年學術,薪火相傳。從1910年的京師大學堂的“中國文學門”開始,北大中文系名師輩出,林紓、魯迅、劉師培、吳梅、周作人、馬敘倫、黃侃、錢玄同、沈兼士、楊振聲、劉半農、胡適、馬裕藻、孫楷第、羅常培、沈從文……這個名單是如此之長,一直延續到現在。不信同學們把脖子伸長一些,往前看看,前面還坐著二三排。所以,說你們自豪和幸福,不是誇張和安慰。按照慣例,需要我代表中文系給大家說幾句話,代表我還真不敢,雖然公務在身,有這項義務,但中文系高人比比皆是,我是實在無能力和資格代表,我只說幾句個人的切身體會。說起來,就三句話,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話。
其一、“知止而後有定”。同學們是高考的拔尖人才,《四書》《五經》肯定是滾瓜爛熟。這是《大學》開篇的話,這是大家熟知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隨後就是:“知止而後有定”。這個“知止”要求有點高,“止於至善”才能“止”。你們止於至善嗎?可能還沒有,從道德的高度來說,今天的人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君子無所不用其極”,若不如此,能不能抵達“至善”,這還很難說。“止於至善”這句話無比高深、高妙。“至善”意味著無限性,意味著永遠企及,因而追求無止境,無法終結。“止於至善”只是一個無限嚮往、無限努力的方向。也因為嚮往“至善”,已經領悟到全部境界的真諦,已經抵達一種境界,只能在這樣的地方停止。但無限性是沒有終點的,無限性是沒有一個點、一個空間、一個場所可以標註的,至善就只能是一個方向,一個善的無限遠方。但是,“知止而後有定”,也就是說,有至善的方向,故而需要在一個點、一個處所、一個境界停止下來,定下來。在這裡逗留,在這裡體驗、給予、生髮出存在境界之意義。“止於至善”的意義太精深了,這裡無法再加解釋。這顯然只是我做的很粗淺、表面的解釋。所以,我要在人生道理方面來和你們討論,可能更是大而無當。我想只就引伸為學習讀書之法。俱往矣,數風流過去,今朝重新開始。你們來到北大中文系學習,大學的學習,我不要大家“求多“,而要講“知止”,這是學習選擇感悟方面的“知止”。大學相比較中學的學習很不一樣,北大中文系的課程與中學語文也很不一樣。一個是“自由”,一個是“無限”。大學給你自由的選擇,你學習一定的學分合格就能畢業,新的教學改革,要達到畢業的基本學分要求並不算太難。中文系的課程很多,好老師很多,剛進大一或研一,就都想選個遍,可能會搞得顧此失彼。圖書館藏書甚豐,你都想看,夜以繼日,固然精神可嘉,但東翻翻西看看,可能時間就過去了。大學還有很多社團,有文娛方面的,還有體育方面,我是鼓勵大家要積極參加,但也要有所節制,有所選擇,還是要適可而止。再一點,“知止”能定,目的是讓同學們能靜、能安、能慮,最後真正能得。也就是能靜下來思考,真正學有所得。應對外在紛擾而能“知止”,是讓你有定力,能體會能思索,形成自己的感悟理解。當然,今天的社會光怪陸離,還不只是關在校園裡的熱鬧,外面世界更精彩。同學們也會說,樹欲靜而風不止,外界的誘惑實在太多,這怎麼辦?兼職的,打工的,高薪的,天上掉餡餅的等等,就考驗你的定力。每天的生活也是如此,現在的手機,每天開啟來,都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情,今天王寶強,明天王全安,後天王菲,還有小S大S……這怎麼辦?你們多年來埋頭讀書,才沒有落到“其他大學”,現在進了北大,是不是可以開始玩手機呢?當然,你們不一定會玩手機,可能會利用手機閱讀,但碎片化的閱讀,也不能佔據太多時間。據權威機構調查,中國大學生平均每天看手機的時間是4.5小時,你們想想看,每天4.5小時,還剩下多少時間?手指頭要不要止一止?適可而止還是要的。懂得“知止”,生活學習、做人做事,都能從容不迫,遊刃有作。
再說第二句話:“上善若水”。這話是說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這是自然執行之道,引伸做人道理,是品性高的人有謙遜之德。你們這麼年輕,用這話來要求你們,實在是在難為你們。但我也並非誇大其辭,強人所難。想想你們在座的諸位不是省級狀元,也是市級,不是市級起碼也是縣級,再不濟也是班級狀元,你們那班級肯定也是將軍班之類。所以,在我心目中,你們就是“上善”,早早地抵達人生至高境界。所以,你們是“上善”,自然就會若水。當然,碩士博士也都是好樣的,多有過人之處。不管是一百多位本科生,還是一百多位碩士博士生,你們這一群頂尖高人在一起,要如何相處?如何互相學習?互相敬重?確實並非易事。當然不是要你們相敬如賓,舉案齊眉。而是高手在一起,可就不能針尖對麥芒,天天較著勁,而應該是英雄相惜,相互尊重,互相學習。這可能就有我說的“上善若水”的意境出現。今年過暑假,中文系主辦一個四校博士生論壇,澳門大學中文系主任朱壽桐教授說到,他說他去年參加王瑤先生的紀念研討會,看到北大中文系嚴家炎先生、樂黛雲先生、謝冕先生,孫玉石先生、錢理群先生、溫儒敏先生等一排中文系的老先生坐在一起,侃侃而談,其樂也融融,他非常感慨。他認為在中國其他大學中很難做到,只有北大中文系能做到這樣。老先生們一輩子都能是朋友,是好同事。他說這是他特別敬重北大中文系的地方。這確實是北大中文系的好傳統,老師們互相敬重,互相佩服,見賢思齊焉。因為都是高人,都有高德,都是“上善”,所以,君子之交淡如水,鍾期即遇,奏流水以何慚?我想,你們年輕人是幸運的,天下英雄匯聚於此,櫛風沐雨,砥礪而行,在學術的道路上,執子之手,一生的朋友。在中文系書寫讀書與友情的新篇章。
其三、“博學而篤志”。這也是你們熟知的一句話。語出《論語·子張》,據說為子夏所說。原文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這一點,我不想再和你們談道德修養了,你們要說我是在搞說教。我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博學卻能篤志,這就是說,博學能堅定志趣,因為博學,志趣更加堅定。這就是要開啟眼界,不要只是陷在專業裡,多讀、多看、多想,自己的方向才會更加明瞭,對專業的理解才會更加堅定和深刻。現在北大的教學改革也是圍繞專與博的矛盾展開。中文系是比較堅持專業培養,以專業為核心來開展教學。學校現在的教學改革是希望本科教育能向人文大平臺通識方面發展,這一點當然有適應時代變化的需要。太專不博不行,都博無專可能也不太好。所以,我理解,博學也是深化專業的一個方法,但並不是說,博學只是手段,篤志可能更要理解為一種學術精神,一種追求真理的態度,一種學術抱負。從讀書來說,沒有專業意識,沒有方向,也沒有中心,今後看家本領沒有學到手;只專不博,這樣的專也深不下去,思路眼界打不開,陷在狹窄的視野裡。所以,在本科階段,或研究生初步階段,還是要有博的眼界。但不管如何博,都不能不以經典為中心,這個篤志,就是就是要讀好書,要讀經典之作,要讀經典才可能篤志,如果隨便看一些娛樂逗樂子的書,上網看新聞,那是很博,但如何能篤志呢?把博學也要放在經典上面。大凡經典之作,都在語言、文字、文學性、審美都處於高的地步。經典也並非高深莫測,不可接近,經典也大都是有道理、通人性、好理解的東西。大道至簡,也說的是如此。好的作品,經典作品,它處於一種高度,這並非高而不可理解。經典之作,其意是貼近普通真理的。科耶夫當年在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開講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聽講者甚眾,都是法國一代俊傑,後來影響世界思想界。說幾個人,拉康、巴塔耶、佈列東、梅洛·龐蒂、雷蒙·阿隆、薩特……等等。據說巴塔耶某天聽完講座,發出感慨說:“老黑格爾,他真的不知道自己多麼有道理。”後來德里達寫了一篇文章論巴塔耶,引述這句話作為題辭。黑格爾的學說晦澀嗎?或許是,但它包含的道理既有高深一面,也有樸素平易普遍的一面,它那麼有解釋的效力,可以貫穿到所有的問題中。胡塞爾的哲學那麼玄奧晦澀,他要追求的道理卻那麼簡單樸素:“回到事物本身”。我記得有位哲學史家說,海德格爾得益於乃師胡塞爾的就是這一句話“回到事物本身”。很多年我也沒有太明白這樣的評價,後讀海德格爾晚年的著作,這才理解了一點。當然,這裡只是我說的一層意思。一開始好好讀一些經典,甚至是一些比較難啃的書,它會自然而然貫穿於你今後的學習和閱讀中。當然,有些老師可能觀點與我不盡相同,會勸諭同學們由易入難,由淺到深,這當然也是一種路徑。我是擔心,同學們讀慣了好讀好玩的東西,易懂的東西,一些有難度的經典拿起來就頭痛。現在的同學們有幾個還讀得下黑格爾呢?確實是很少很少了。當然,中國的古典、經典的書更要讀。這方面,我們的老師們應該列出一些計劃,供同學們選擇。老師們也可以同學一起讀,經典總是需要不斷地重讀。什麼是經典,就是可以不斷重讀的作品。如今可讀的書很多,即使博學也要有選擇,不知疲倦地淵博,是一種學術精神,它本身內含著堅定專業志趣的好學態度。現在你們讀書是最為寶貴的時間,在本科階段讀的書受用一輩子。今後讀書或許體會很深,但最有用,最有效率是在本科、研究生階段讀的書。
這幾句話都是先賢的高見,還是古文,我也算是新生,不對處也請在座的做古典的老師們指教。我說與同學們,並非以這些理想化的人生境界要求諸們,只是提供參考。我也做不到,也做不好;高山景行,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因為咱們有同級之誼,故我們一起分享,一起共勉。
祝願你們在北大中文系渡過美好幸福、順利快樂的學習時代!
謝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