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氣候型別判斷技巧

  氣候型別的判斷是初中地理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困擾學生的主要問題在於無法迅速、準確地判斷出氣候型別,特別是一些特徵較為相似的氣候型別,這就需要教師結合氣候型別知識的特點,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進行分類規劃、對照分析,讓學生學會識別方法、判斷技巧,全面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效率。

  如下:

  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佈在赤道附近,如馬來群島、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等地區,其特點為常年高溫多雨,氣溫年較差小,各月平均溫在25—28℃之間,年降水量大多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分配比較均勻。

  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佈在熱帶雨林氣候區南北兩側,這裡年平均氣溫高,但氣溫年較差略大於熱帶雨林氣候,年降水量大多在400—1500毫米之間,有明顯的乾溼季之分,離赤道越遠,乾季越長,因而降水量也越少。

  3.熱帶季風氣候分佈在南亞和中南半島等地,其特點為全年高溫,最冷月平均溫也在18℃以上,降水與風向有密切關係,冬季盛行來自大陸的東北風,降水少,夏季盛行來自印度洋的西南風,降水豐沛,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1500—2000毫米,但有些地區遠多於此數。

  4.熱帶沙漠氣候分佈在南北迴歸線附近的大陸內部或大陸西岸,其特點為年平均溫高,年溫差較大,日溫差更大,降水稀少,年降水量普遍在250毫米以下,許多地區只有數十毫米,甚至數毫米,降水變率很大,常常連續數年不下雨。

  5.亞熱帶季風氣候分佈在大陸東岸的亞熱帶地區,這裡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乾溼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

  6.地中海式氣候分佈在大陸西岸的亞熱帶地區,以地中海沿岸地區最為典型,故名。這類氣候的特點是冬季溫和,夏季炎熱或暖熱,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乾旱,因此又稱為亞熱帶夏幹氣候。

  7.溫帶海洋性氣候分佈在大陸西岸的溫帶地區,其特點為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在0℃以上***,夏季不熱***7月平均溫在22℃以下***,全年都有降水,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在地形有利的地方可達2000毫米以上或更多。

  8.溫帶季風氣候分佈在我國秦嶺、淮河以北的東部地區,朝鮮和日本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亞東部沿海地區,其特點為夏季溫暖,冬季較冷,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夏溫差由南向北增大,降水量由南向北減少。

  9.溫帶大陸性氣候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部,由於全年在大陸氣團控制下,冬冷夏熱,氣溫年較差大,降水少,年降水量都在500毫米以下,在大陸中部形成乾燥或半乾燥氣候;而大陸北部,則由於緯度偏高,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涼、短促,蒸發不旺,降水雖少,但不幹旱,形成特殊的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10.極地氣候分佈在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的北部邊緣地區、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在大陸邊緣地區,冬季長而寒,但夏季最熱月平均溫可達10℃,苔蘚、地衣是這裡的典型植物,故又稱為苔原氣候;格陵蘭島、北冰洋諸島和南極洲等地的絕大部分地區,終年在冰雪覆蓋下,最熱月平均溫也不超過0℃,因此被稱為冰原氣候。

  11.高山氣候可能出現在任何緯度,其特點是氣溫和降水都有垂直變化,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降水在一定高度範圍內隨高度增加而增加,超過這一高度則隨高度的增加而減少。

  12.極地氣候包括苔原和冰原氣候。***1***極地長寒氣候***苔原所候***。分佈在北美大陸和亞歐大陸的北部邊緣***南以最熱月10℃等溫線與亞寒帶大陸性氣候相接***、格陵蘭島沿海的一部分及北冰洋中的若干島嶼;在南半球則分佈在馬爾維納斯群島、南設得蘭群島和南奧克尼群島等地。其特徵是:全年皆冬,一年中只有1~4個月月平均氣溫在0°~10℃之間,冬季酷寒而漫長;年降水量約200~300毫米,以雪為主;地面有永凍層,只有地衣、苔蘚等低等植物。??***2***極地冰原氣候。分佈在極地及其附近地區,包括格陵蘭、北冰洋的若干島嶼和南極大陸的冰原高原。這裡是冰洋氣團和南極氣團的發源地,整個冬季處於永夜狀態,夏半年雖是永晝,但陽光斜射,所得熱量微弱,因而氣候全年嚴寒,各月溫度都在0℃以下;南極大陸的年平均氣溫為-25℃,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陸,1967年挪威人曾測得-94。5℃的絕對最低氣溫,可堪稱為世界“寒極”。地面多被巨厚冰雪覆蓋,又多凜冽風暴,植物難以生長。

  13.亞寒帶針葉林氣候***。這種氣候出現在北緯50°~65°之間,呈帶狀分佈,橫貫北美和亞歐大陸。具體來說,在北美從阿拉斯加經加拿大到拉布拉多和紐芬蘭的大部分;在亞歐大陸西起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南部除外***,經芬蘭和蘇聯西部***南界在列寧格勒—高爾基城—斯維爾德洛夫斯克一線***至蘇聯東部***除南部以外***。北部以最熱月10℃等溫線為界。這一帶的氣候主要受極地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的影響,併為極地大陸氣團的源地。在冬季,北極氣團侵入機會很多;在暖季,熱帶大陸氣團有時也能伸入。該類氣候的主要特徵是:冬季漫長而嚴寒,每年有5~7個月平均氣溫0℃以下,並經常出現-50℃的嚴寒天氣;夏季短暫而溫暖,月平均氣溫在10℃以上,高者可達18°~20℃,氣溫年較差特別大;年降水量一般為300~600毫米,以夏雨為主。因蒸發微弱,相對溼度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