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市原文翻譯及賞析
《山市》出自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作者著力捕捉山市的每一次變化,在短短的一百字中,將其描寫的生動、形象、令人拍案叫絕。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學習。
山市原文欣賞:
奐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數年恆不一見。孫公子禹年與同人飲樓上,忽見山頭有孤塔聳起,高插青冥,相顧驚疑,念近中無此禪院。無何,見宮殿數十所,碧瓦飛甍,始悟為山市。未幾,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居然城郭矣。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忽大風起,塵氣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風定天清,一切烏有,惟危樓一座,直接霄漢。樓五架,窗扉皆洞開;一行有五點明處,樓外天也。
層層指數,樓愈高,則明漸少。數至八層,裁如星點。又其上,則黯然縹緲,不可計其層次矣。而樓上人往來屑屑,或憑或立,不一狀。逾時,樓漸低,可見其頂;又漸如常樓;又漸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見。
又聞有早行者,見山上人煙市肆,與世無別,故又名“鬼市”雲。
山市原文翻譯:
奐山的山市,是***淄川***縣有名的八景之一,但好幾年也難得見到一次。有位名叫孫禹年的公子,同幾位志同道合朋友***在***樓上飲酒,忽然看見***奐山***山頭有一座孤零零塔聳立起來,高高地插入青天。***大家***面面相覷,驚疑不定,心想附近並沒有這麼個禪院。沒過多久,又出現了幾十座高大的宮殿,碧綠色的琉璃瓦,飛翹的殿簷,***人們***這才明白是***出現***山市。不到一會兒,只見一座高高低低的城牆,連綿不斷有六七里長,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景物***有像樓一樣的,有像廳堂一樣的,有像街巷一樣的,***一個個***清晰地出現在眼前,***多得***可以用億萬來計算。忽然,一陣大風颳起,空氣中的塵土之大,城市變得隱隱約約。接著,風停了,天空又變得晴朗起來,剛才的一切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樓,直插雲霄,這座樓每層有五間,門窗全都是大開著的;每一行有五處明亮的地方,***透露出***那是樓那邊的天空。
一層層地指著數,樓越高亮點越小,數到第八層,亮點才如星星一般大了;又往上數,就昏暗得看不分明,沒法計算層次了。樓上的人往來匆匆,有靠著的,有站立的,形態各不一樣。過了一會,樓漸漸低矮下來,可以看見樓頂了,慢慢地又像平常的高樓一樣了,又漸漸地像座高房子,突然間又只像拳頭那麼大,像豆粒那麼小,接著就什麼也看不見了。
又聽說有起早趕路的人,看見山上有店鋪集市***人來人往***,和人世間沒有兩樣,所以又叫“鬼市”。
山市原文賞析:
縱觀山市出現的全過程,可分四個階段。
初生階段
這是目擊者眼中的畫面。文章還描寫了目擊者的心理變化:見孤塔時,彼此“相顧驚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現的,而且跟實讀者帶到目擊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寫仍是目擊者所見畫面,但讀者在感覺上發生了變化:一切都如同親見。
發展階段
先總寫一筆:“高垣睥睨,連亙六七裡。”頗有恢巨集的氣象。然後分寫:“中有樓若者,堂若者,坊若者,歷歷在目,以億萬計。”雖然寥寥數語,卻可以誘發讀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圖》相似的畫卷來。這幅畫卷最後在風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悵然。
高潮階段
因“風定天清,一切烏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漢的危樓,所以樓的形狀看得格外清楚,連樓外天空也顯現了出來,給人的感覺是距離比先前的城郭縮短了一些。更為特殊的是,樓上還有來來往往的人,或憑或立,與人有照應開頭的作用,說明奐山這個地方確實能看到這種奇異的現象。
時間的變化:忽——無何——未幾——忽——既而——逾時——倏忽
景緻的變化:孤塔——宮殿——城郭——危樓——消失
消退階段
景象全部消失,山市景象結束。作者的最後一句話和第一句話相呼應,給山市增加了神祕感。
《聊齋志異》以談狐說鬼的形式.揭露當時現實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惡,對科舉制度和禮教也有所批判,並以同情的筆調描繪了青年男女相愛的故事。但書中也存在著一些宣傳“忠,孝,節,義”的封建倫理觀念和迷信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