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寫出大氣的高考作文

  大氣之作,必有大見識、大氣概、大文采。在高考作文訓練中要重視指導學生學寫"大氣"的文章。學生作文最忌諱的是書生味和學生腔。一篇好的作文,不僅要有讓人感動的題材,還要有能讓人心動的語言。學生依託語言的載體,向閱卷老師展示自己的寫作才華。考生眼中有世界,腹裡裝詩書,寫前慎構思,筆尖有妙詞,方能寫出有"大氣"的文章,定能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睞,得到高分。

  

  一、沉積豐厚的底蘊。大氣作文需要以豐厚的閱讀積累作底蘊。閱讀積累充足,大腦中建立起無數個生長點,思維靈感隨時可以被啟用,寫作時便能左右逢源,率性而作,自如傾吐,文氣如海似江滔滔奔湧;積累單薄,腹中空空,縱有好的題材,依然文思壅堵筆下乾澀,文氣自然弱。將美好的青春時光託付給高貴的思想和真誠的文字吧,在厚積中積蓄薄發的力量,你會登臨寫作的新臺階。

  請看這樣的作文片段:

  如果沒有書,就沒有古埃及、古巴比倫和古印度文明;如果沒有書,就沒有華夏燦爛的五千年文明;如果沒有書,人類也就失去了支柱,沒有了靈魂。

  獸骨到獸皮,竹簡到白紙,不知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才有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書!一本本知識豐富的書,飽含著無限美麗的文字,敘寫了無數壯麗的詩篇。它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

  我們應怎樣讀書,來獲得知識呢?“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正如杜甫所說,“讀書破萬倦,下筆如有神。”讀書靠的是頑強的毅力執著的熱情。孔子手不釋卷,才有“韋編三絕”的故事,中華才有這位大名鼎鼎的教育家和儒家鼻祖;魯迅正是用別人休息的時間加緊學習,才成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鋒。

  你看,作者從書的作用、書的演變、讀書的方法等角度深入淺出,侃侃而談,其中詩詞典故、歷史知識信手拈來,如果沒有廣闊的閱讀視野,沒有足夠的寫作自信,是不會有如此流暢明淨、從容老練的語言表達的。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博採眾約的閱讀,是韻味悠長的寫作的前提和基礎。

  二、關注廣闊的人生。大氣作文是偏愛大題材的。如果我們只是眼光向內,筆觸侷限在學校、家庭、個人的狹小天地裡,滿足於抒寫自己的小情小緒,小恩小怨,那這樣的題材難免瀰漫著一股小家子氣,格局勢必小。而如果我們能從自己生活的小圈子中跳出來,眼光向外,關注廣闊的人生,體察紛紜的外部世界,國家與社會,人類與自然,戰爭與和平,歷史與未來……國事家事盡攝視野,民風世態移諸筆端,何愁寫不出大氣概的作文?

  請看這樣的作文片段:

  今夜,星光燦爛!浩瀚的天際劃過一顆流星,我默默地許下一個心願:願世界永遠和平!

  濃黑的硝煙還圍繞在你身邊嗎?轟隆的飛機還盤旋在你頭頂嗎?哦,伊拉克女孩,你那雙稚嫩的眼睛噙滿淚水,你無助的眼神充滿了恐懼,你在想什麼?

  可以看出,本文的作者決不是“一心只讀考試書”的人,他的眼光穿越課堂,棲息在紛紜變幻的外部世界,對戰爭的譴責,對幼小生命的關注,字裡行間充溢著的悲天憫人的情懷,使文章呈現出一種深沉、博大的境界。

  三、提升自己的境界。有大胸襟、大氣魄才能有大氣作文。大氣作文的作者首先應該是一個大氣的人。他熱愛人生,富於理想,他會以一種人文情懷去穿越時空,發掘文化,關注人類的情感和生存等大問題。在這樣的過程中他的心靈得以淨化,境界得以昇華,作文也因之自由舒展,意境開闊,呈現出一種開豁博大、超乎時空的大境界。他的文字,就是他的性格、氣質、審美情趣的一種自然流瀉。

  請看這樣的作文片段:

  溯流而上,漫步在長江上游。走近大壩,見到的是兩側動與靜的對比。壩身上游水波不興,一平如鏡;下游一側導流底孔噴出的洶湧波濤,如無數條奔騰舞動的巨龍,在空中濺起數米高銀白色的飛珠碎玉,撞擊著,直瀉而下。問蒼茫大地,哪一處江河曾經積澱瞭如此厚重的文化?哪一方水域曾經薈萃瞭如此眾多的靈秀?承載著這沉甸甸文化與靈氣的江水,匯聚到三峽大壩時,怎能不迸發出強大的能量?由此,我們觸控到了祖先的分量,歷史的分量,江山的分量。

  我想唱:啊,三峽之水蘊藏著怎樣的美麗,它將行進到底,因為那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這樣的文字具有一種大氣勢的衝擊力,它立意高遠,情感充沛,在對祖國建設之壯美的深情謳歌裡凝聚著自己真摯、熾烈的情感。沒有一顆赤子之心,哪有如此充沛的激情,又怎會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衝擊?

  讀大氣作文,如同聆聽生命的歌吟,會讓我們多一份感動,多一份熱情。寫大氣作文,如同譜寫人生的壯歌,會讓我們走出小我,走向大我,走向更高的寫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