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文字有什麼來歷

  蒙古文字是對蒙古人使用的語言***蒙古語、衛拉特語***記錄系統的泛稱。從蒙古人開始紀錄自己的文字以來,就有很大的變化。那麼?

  蒙、元時期先後行用兩種蒙古文字。一是蒙古畏兀字,一是八思巴蒙古字。它在發展民族文化,儲存蒙、元時期豐富的文化遺產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蒙古畏兀字創制於成吉思□時期***1206~1227***。蒙古原無文字,據《蒙韃備錄》、《黑韃事略》等書記載,習用刻木記事。成吉思□建國時,以畏兀字母書寫蒙古語,稱為蒙古畏兀字。畏兀字即古回鶻字,源於粟特字,是一種拼音文字,創始於8世紀。原為自右向左橫寫,後改為自左向右豎寫。共有字母二十個左右,各時期有所增損。蒙古畏兀字以畏兀字母拼寫蒙古語言,亦自左向右豎寫。自1206年以來,逐漸在蒙古族中行用。蒙元統治者用以書寫詔令文書,並曾用以譯寫《孝經》、《資治通鑑》、《貞觀政要》等漢文典籍。現存蒙古畏兀字文獻,最早者為蘇聯列寧格勒所存1225年移相哥刻石***或稱成吉思□石***文字五行。

  中國所藏1240年紫微宮碑蒙古畏兀字三行***《元代白話碑集錄》***也是較早的一種。元朝建國以後,刊有蒙古畏兀字的碑石,現有多種留存在中國各地。北京故宮圖書館藏有元代刊刻的蒙古畏兀字與漢字對譯的《孝經》,是罕見的古籍。元世祖忽必烈命八思巴製作蒙古字頒行後,蒙古畏兀字不再作為官方文字,但仍在民間行用。

  八思巴蒙古字元世祖忽必烈在1260年即位後,封授吐蕃薩斯迦□嘛八思巴為國師,命他製作蒙古字。至元六年***1269***正式頒行,稱為蒙古新字,次年又改稱蒙古國字。至元八年規定:“今後不得將蒙古字道作新字。”八思巴新制的蒙古字由此成為官方法定的文字。這種蒙古字系依據藏文字母改制而成。藏文字母來源於梵文字母,橫行拼寫。八思巴制蒙古字,改為方體,自上而下直寫,自右向左行,當是參照了蒙古畏兀字和漢字的書寫及構字方式。

  八思巴蒙古字共有字母四十多個,用以拼寫蒙語,也拼寫漢語。字母基本通用,但有些字母在拼寫蒙語和漢語時,代表的音值不同。現存八思巴蒙古字文獻,主要是保留在中國各地的碑石和歷代收藏的拓本,以及官印、錢鈔等文物上。廣東南華寺儲存的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聖旨原件,是現存元代八思巴蒙古字的珍貴文獻。《事林廣記□蒙古字百家姓》和傳寫本《蒙古字韻》將漢字與拼寫漢語的八思巴蒙古字對照,是當時的識字課本。

  此外,現在還可見到八思巴蒙古字拼寫藏語的佛經殘片。至元六年元世祖頒行新字的詔書,曾明確規定,以新制的蒙古字“譯寫一切文字”,實際上是企圖以一種通用字母拼寫蒙、漢、藏等各民族的語言。這是中國文字史上的一次創造性的嘗試,也是製作漢語拼音字的第一次嘗試。但由於同時兼顧幾個民族的語言,在表示音值和構制字型時都不免存在各種缺陷。

  採用漢字方體字形拼寫蒙語,以一個方體字拼寫一個音綴,致使語詞割裂,不易識讀,不如蒙古畏兀字以詞為單位構字,便於讀寫。八思巴字百家姓《事林廣記》卷五/續集十二下元朝一代,八思巴蒙古字始終作為官方文字行用。元朝亡後,北元也還用以鑄造官印。此後,八思巴蒙古字漸不通用。蒙古畏兀字經過改革,沿用至今。

  文字的改進

  現行蒙古文與回鶻式蒙古文相比,有下述特點:一些字母的形狀有了改進,更便於連寫;一些字母的寫法發生分化,分別表示不同的語音;補充了拼寫藉詞時使用的字母;一個詞分寫成兩段的現象消失了;增加了新式標點符號。現行蒙古文字母表包括29個字母。其中,表示母音的5個,表示子音的24個。圓脣母音o、u共用一個字母,?、ü共用一個字母。子音d、t在詞首使用一種字母變體,在詞中有母音前和母音後兩種字母變體,在詞末使用另一種變體,ɡ、k 在陰性詞裡寫法一樣。蒙古文在蒙古族的文化發展上起過重要作用,通過它儲存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用蒙古文出版了大量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圖書,其中包括本民族的創作和中外名著的譯本,併發行了多種報刊。

  託忒文是1648年衛拉特高僧札亞·班智達***那木海札木蘇***在蒙古文基礎上改制的。它比較準確地表達衛拉特方言的語音系統。託忒文字母表包括31個字母。其中,表示母音的7個,表示子音的24個。字母的形狀和讀音與現行蒙古文有些不同。用4個不同的字母分別表示4個舌位不同的圓脣母音。子音k和ɡ,t和d也分別用不同的字母區分開。設定了表示長母音的附加符號,並且規定了表示長母音的雙寫形式。

  1945年,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蒙古族轉用了以西裡爾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俗稱“新蒙文”或“西裡爾字母蒙古文”。這種文字的字母表比俄文多Θ、Y兩個母音字母。長母音用雙寫字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