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會戰的結果是什麼

  湘西會起於1945年4月9日,止於6月7日。在雙方參戰總兵力28萬餘人,戰線長達200餘公里。在王耀武指揮下,湘西會戰取得了雪峰山大捷,殲敵3萬餘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湘西會戰結果

  湘西會戰是歷史上進行的中日最後一次對戰,在這次戰爭中日軍為了能夠挽回失敗的局勢,並且消除中國地區帶給他們的威脅所以集合了十萬的軍隊,而中國方面也派出了九個軍的二十六個師的力量與之作戰,然而在戰爭逐漸深入的過程中也可以看出日軍已經呈現出不可挽回的失敗局勢了,這也為湘西會戰結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那麼湘西會戰結果是怎樣的呢?

  湘西會戰的結果還要從這一年的五月十三日開始說起,芷江方面中軍也動用了新式武器對日軍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同時國民黨各部分軍隊也進行了合力夾擊,這樣一來日軍很快就出現了潰敗的現象,士兵們除了戰死的之外也幾乎全部開始驚慌失措的逃竄,就算有留下來死守的日軍也被美國軍隊的空軍大範圍功績,最終只能向空中下跪並且搖晃著國旗示意投降。又經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日軍重廣地區的支隊幾乎全部被殲滅,只有少量的一些人和主力部隊集合。到了這個時候日軍在湘西等地的全部軍隊都開始撤退。

  另外湘西會戰的結果統計日軍在這次戰爭中死亡人數達到了一萬兩千人以上,其中還有一千多人是因為被包圍後絕望自殺而死,日本方面一個旅和四個聯隊幾乎被國民黨軍隊全部殲滅,國民黨繳獲的武器也非常的多。而國民黨軍隊則出現了兩萬人的傷亡,其中四萬人數在七千八百人左右。

  湘西會戰兵力

  湘西會戰是歷史上中日雙方進行的最後一場戰爭,這次的戰爭主要是為了奪取芷江地區的空軍基地,當時美國已經對日本步步緊逼,在太平洋地區日軍幾乎已經呈現出失敗的局面,而中國芷江地區的空軍也一直處於積極作戰的狀態之中,對於日本來說這個地區已經嚴重的威脅到了他們的生存,在這種情況下雙方的戰爭已經一觸即發無可避免。而湘西會戰兵力的對比也為這次戰鬥的結局奠定了一些基礎,那麼湘西會戰兵力是怎樣的呢?

  這次戰爭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芷江地區也成了兩個國家必須要爭奪的重要地區,從湘西會戰的兵力也能夠看出雙方對於這次戰爭的重視,日軍方面主要以第20軍軍長作為總指揮,計劃在湘西會戰投入的兵力達到了五個師團的力量,人數幾乎達到了10萬人。主要的部隊還是以11***7師團作為主要的力量,這兩個師團一部分力量在邵陽縣南方集合完畢,而第47師團的主要力量則是集中在黑田鋪這個地方。除了這兩個主要師團之外還有一些力量協助日軍方面進行攻擊。

  而國民黨方面投入到湘西會戰的兵力也達到了9個軍和26個師,力量也是相當強大的,在整場會戰中主要的力量還是第4軍,負責指揮這場戰鬥的人是王耀武,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將軍,他所帶領的軍隊主要的目的就是和日本的主力部隊進行最後的戰鬥。

  湘西會戰的意義

  在湘西會戰中日軍已經完全淪入了被動的局勢之中,當時各方面的壓力和威脅都是十分巨大的,而日軍已經面臨著失敗和被滅亡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之下日軍進行了非常冒險的攻擊,最終卻以最為狼狽的姿態作為結局。在湘西會戰受到重大打擊之後日軍再也不敢有任何冒險的舉動,所以說湘西會戰的意義是非常巨大的,那麼究竟湘西會戰的意義是什麼呢?

  湘西會戰的意義可以分為多個方面,首先這次戰爭徹底的粉碎了日軍想要奪取芷江地區空軍基地的目的,並且讓國民軍隊對反攻日軍有了很大的信心,這次戰爭也是國民黨軍隊從防禦開始轉向進攻的一個轉折點。日軍受到慘痛的打擊之後,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幾乎全部陷入了狼狽逃竄的境地,在這種情況下敵人的士氣開始低迷,而國民黨軍隊卻因為這次的戰爭士氣高昂。

  另外湘西會戰的意義還在於張揚了中國的國威,與日本軍隊作戰對抗多年,可是國民黨方面卻是失敗的次數比較多,而勝利的機會是非常難得,這次戰爭讓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有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這次戰爭也充分的顯示出中國軍民勇猛無畏的愛國精神,在這次戰爭中失去了一些重要的官員,犧牲的戰士也不在少數,他們可以與敵人進行近身搏鬥,就算最後重傷去世也是為了中國和人民犧牲。然而在國民黨之中還是有一些人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這些人的行為讓這次本來應該更加重大的勝利縮小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