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通用議論文

  議論文從標題到論點,從結構到語言,從論證部分到非論證部分,都有其鮮明的特徵印記,這些印證就是議論文的特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篇1

  故鄉在建造“宋城”。城牆高聳,旗幟飄揚,徽派民居古樸風雅,青石板路鋥亮光滑,乍看似有唐宋遺風。

  但這樣的“宋城”已然太多。如今的城市,有山便是山城,有水便是水鄉,神州大地上湧現出無數的烏鎮周莊。風情不同,特色各異的城市漸漸失去辯識度,怨不得餘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中吶喊:再也找不到慷慨的遺恨,只有幾座既可休息也可憑弔的涼亭。

  城市雷同,千篇一律,景區相似,粗製濫造,不禁發問: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與智慧,難道被一些人盡數使在炮製城市上了嗎?

  我想到了布拉格。

  看似高貴優雅的“天鵝絨革命”曾把這裡的一切衝突得茫然不知所措。而布拉格拒絕政治遊戲選擇生活的藝術。她明白外來的蠻力終究泯滅不了美麗。尼采說:當我想以一個詞表達神祕時,我只想到了布拉格。她是德沃夏克的指揮棒是波西米亞的水晶。

  《基督山伯爵》結尾講:人類的一切智慧都蘊藏在這兩個詞中:等待和希望。在布拉格,智慧使她等待,堅韌充滿希望。

  足夠忠貞的布拉格,橫亙在歐洲動盪的歷史中,沉靜而安恬。足夠智慧的布拉格,拒絕每個時代的粗魯,獨自美妙,只留下天涯友人虔誠的膜拜。

  反觀當下,竟有張家界的山峰因好萊塢電影而易名。環顧左右,“英倫風情”、“巴黎之光”的建築填塞了許多城市。不禁恐慌,外來文化的滲入竟已深入骨髓了嗎?它塞住了靈動的氣息,篡改了城市的脈絡,上海弄堂,北京小巷,它們仍舊無恙嗎?

  聯想到捷克的知識分子,即便家園荒蕪,依然拒絕德國納粹的文化入侵,拒絕抹煞他們的城市記憶。這種果敢和決絕,不禁讓人心絃震撼。

  我們中的一些人,其智慧是否僅僅浮於表面?從小時的奧數金獎到成年的勾心鬥角,這樣的“智慧”恐怕缺乏筋骨。詩人科勤律治說:“心靈仍需要一種語言。”我們的城市也需要一種語言,一種特立獨行的智慧,這種智慧貫穿整個城市的脈搏,千百年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道德經》有言:“大辯若訥”。可惜窗外,城市改造的轟鳴不絕於耳。

  而布拉格不說話。

  篇2

  有這樣一段故事,說幾個人在一個山洞中發現了許多大蝴蝶,即使他們小心翼翼,生怕驚擾了它們,卻還是因為幾支蠟燭壞了事。

  這事,肯定沒有發生在某些智慧的中國人眼前。

  要是碰上他們,簡單了去了:叫上一票人,把那些大撲騰蛾子全泡進福爾馬林,一百年這顏色都不會掉;再給它粘回牆上,嗬,那叫一個壯觀。啥?不像活的?簡單,裝倆風機,吹撲騰起來不就完事了麼!

  洞外邊搞上個售票點,再打上幾個廣告:“××山蝴蝶洞”。這一年,光賣盒飯就得有好幾百萬的賺頭了吧?

  遇上個有心的老闆,直接造成個“蝶界”或者“蝴蝶主題公園”,也不是什麼難事。

  我當然沒有在說笑,這碼事在咱們周圍並非少見。“××故居”,已然遍佈全國。某市更以保護文化遺產為由,將杜甫的故居拆掉,又在郊外重建了。這杜甫的故居是真是假暫且不論,但怎麼總讓人覺得跟做標本似的,還能叫“故居”嗎?

  不知哪位仁兄說過,“美麗的東西總是脆弱的”,再怎麼保護總會有消失的一天。

  羅馬人明顯比咱們看得開,那些古時的遺蹟,就在城內:柱子倒了,沒有人去扶;雜草叢生,也沒有人清理。

  國內去的遊客,紛紛覺得羅馬政府不重視全人類的遺產。而在羅馬人看來,這些遺蹟本身就不應該過多幹預,它所見證的是時代也是歲月,過多的干預只會加速它的死亡。

  對比羅馬政府的舉措,再想想我們的“維修性拆除”,是不是過於做作了?

  無論精神文化還是物質文化,都如同一隻只美麗的蝴蝶,我們越是想要“保護”她們,她們就越會遠離。

  如今她們已經被驅趕到了山洞的深處,難道我們還應當燃起一大把蠟燭,再去尋找?

  啊啊,還是讓她們融化在歷史裡,靜靜地美下去吧……

  篇3

  德國席勒有句名言:“愛使偉大的靈魂更偉大。”這則材料告訴我們:愛,不僅使偉大的靈魂更偉大,愛還可以感化、可以傳遞。尚先生向災區捐款這一愛心舉動不僅感化了那位拾到手機的年輕人,讓年輕人歸還手機的同時,也學會了傳遞真誠和友善。同時這則材料也向社會傳遞了正能量;愛,是為人之根本。贈人玫瑰,手留餘香。

  愛是什麼?愛是為人之本!“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是母親對孩子的愛;“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是情人之間的愛;“我死後,把我的骨灰帶回故鄉……把它埋了,墳頭上種上一顆蘋果樹,讓我最後報答家鄉的土地,報答父老鄉親”,這是遊子對故鄉的愛;“錦繡河山收拾好,萬民盡作主人翁”,這是赤子對國家的愛,“地球無愛則猶如墳墓,”正是這多姿多彩的愛,匯成了博愛這股洪流,詮釋了愛的含義。

  愛是什麼?愛如果是雪域高原,那麼胡忠、謝曉君夫婦會不顧一切地攀登。在那片高原上,他們用愛心培育著那些孩子,不求回報,孩子們的笑臉即是他們最大的歡愉。他們是雪域綻放的並蒂雪蓮;與那些虐打孩子的老師相比,他們的靈魂更加高尚。有人問,心靈在哪裡?心靈不在它生活的地方,但在他所愛的地方。胡忠,謝曉君夫婦的心靈就在他們所愛的雪域高原上!

  愛是什麼?愛不是大難來了各自飛,愛是對周圍人的關心、愛護、是的,不是地震來了的範跑跑;愛是地震來了,懷抱六隻電腦,身背三個單反,手提一隻小烏龜衝出去的“最美室友”黃昱舟,為難見真情,危難時刻他一個人拯救全宿舍的財產。對比網上報道的那些向室友投毒、殘殺室友的學生,黃昱舟的行為感動了同學,更感動了全社會,傳遞著大愛的正能量。

  愛是什麼?愛是與時間賽跑,是與生命抗爭,愛是工作到生命最後一刻的林俊德,斯人已逝,但那震撼人心的一幕永遠定格在人們的心中;危病中,在眾人的攙扶下,挪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與時間賽跑,他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生命有限,愛無限,在林老師面前,那些想著挖掘國家財產,不擇手段謀求利益的貪官顯得多麼的猥瑣,直至低到塵埃!

  愛是什麼?胡忠、謝曉君夫婦,黃昱舟同學,林俊德院士淋漓盡致地給予了闡述,他們默默奉獻,一心給予,不求回報,無怨無悔,這就是愛;這就是恆古永恆的愛!

  愛是什麼?愛是為人之本!愛無垠,讓我們感動於生活中每一個愛的細節,從生活的點滴做起,讓社會開遍愛的鮮花,世間撒滿愛的芬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