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居易是什麼居士

  白居易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是唐代時期著名的詩人。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自居易香山居士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自居易香山居士的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太原***今屬山西***人。唐代著名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遺,後貶江州***今屬江西***司馬,移忠州***今屬四川***刺史。後為杭州刺史,又為蘇州、同州***今屬陝西***刺史,以刑部尚書致仕。晚居洛陽,自號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詩早年與元稹齊名,稱“元白”;晚年又與劉禹錫齊名,稱“劉白”。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詞不多,但影響後世甚大。有《白氏長慶集》。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的生平簡介

  白居易出生亂世,但自幼聰慧,讀書非常地刻苦,讀書讀得嘴巴都生了瘡,手也摸出了繭,甚至年紀很輕的時候就白了頭髮。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庢縣尉,開始了為官的道路,後又任翰林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部參軍等職,公元811年因為其母親去世而離職還鄉,直到公元814年才回到了長安,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誹謗,因而被貶江州,後任忠州刺史,在上任的途中與元稹相遇。公元820年,回到長安,其後在蘇杭一帶任職。

  白居易與元稹一同主張新樂府運動,留下了許多作品,白居易本人的作品就包括《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白居易詩歌的題材比較廣泛,形式也很多樣,語言又比較通俗,被後人稱為“詩魔”、“詩王”,其《白氏長慶集》流傳至今,另有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等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去世,葬在了洛陽的香山,終年七十五歲。

  白居易的小故事

  白居易11歲那年,因避家鄉戰亂,隨母將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徐州符離***今安徽省宿縣境內***。之後在那裡與一個比他小4歲的鄰居女子相識,她的名字叫湘靈,長得活潑可愛,還懂點音律,於是兩人就成了朝夕不離、青梅竹馬的玩伴。到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時,情竇初開,兩人便開始了初戀。白居易有一首詩名為《鄰女》,追敘了十五歲的湘靈,讚美湘靈的美麗和她悅耳的嗓音。

  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27歲的時候,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一路上他寫了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別是《寄湘靈》、《寒閨夜》和《長相思》。由詩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白居易與湘靈經過17年的相處和8年的相戀,感情已經很深了。離別後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慮過結婚問題。但是湘靈擔心她家門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後表示了願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懇切願望。

  貞元十六年初,白居易29歲考上了進士,回符離住了近10個月,懇切向母親要求與湘靈結婚,但被封建觀念極重的母親拒絕了。白居易無奈,便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離開了家。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將家遷至長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結婚,但門戶大於一切的母親,不但再次拒絕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遷離時,不讓他們見面。他們的婚姻無望了,但他們深厚的愛情並沒從此結束。白居易以不與他人結婚懲罰母親的錯誤,並三次寫了懷念湘靈的詩:《冬至夜懷湘靈》、《感秋寄遠》和《寄遠》。在近8年裡,母親再沒讓白居易和湘靈見面,也不允許他提起湘靈。

  白居易37歲時才在母親以死相逼下,經人介紹與同僚楊汝士的妹妹結了婚,但直到元和七年還寫詩思念湘靈。例如《夜雨》、《感鏡》等。後來白居易蒙冤被貶江州途中,和楊夫人一起遇見了正在漂泊的湘靈父女,白居易與湘靈抱頭痛哭了一場,並寫下了題為《逢舊》的詩。這時白居易已經44歲,湘靈也40歲了,但未結婚。這首詩裡白居易再次用了恨字,此恨與《長恨歌》的恨不會毫無關係,所以說白居易親身經歷的這段悲劇般的愛情為《長恨歌》打下了基礎。

  直到白居易53歲的時候,他在杭州刺史任滿回洛京途中,看到變換舊村鄰而湘靈已不知去向的時候,這段長達35年之久的戀愛悲劇才劃上了離開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