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白居易是什麼居士

  白居易是我們國家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那麼?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白居易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朝時期傑出的現實主義詩人,與元稹並稱“元白”,與劉禹錫合稱“劉白”。

  白居易出生亂世,但自幼聰慧,讀書非常地刻苦,讀書讀得嘴巴都生了瘡,手也摸出了繭,甚至年紀很輕的時候就白了頭髮。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庢縣尉,開始了為官的道路,後又任翰林學士、左拾遺、京兆府戶部參軍等職,公元811年因為其母親去世而離職還鄉,直到公元814年才回到了長安,任太子左贊善大夫。公元815年,白居易被誹謗,因而被貶江州,後任忠州刺史,在上任的途中與元稹相遇。公元820年,回到長安,其後在蘇杭一帶任職。

  白居易與元稹一同主張新樂府運動,留下了許多作品,白居易本人的作品就包括《新樂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白居易詩歌的題材比較廣泛,形式也很多樣,語言又比較通俗,被後人稱為“詩魔”、“詩王”,其《白氏長慶集》流傳至今,另有代表作《長恨歌》、《琵琶行》等等。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去世,葬在了洛陽的香山,終年七十五歲。

  白居易詩歌特點

  白居易的一首《與元九書》,體現出白居易詩歌特點。白居易的詩歌保持著為時為事的創作原則,把詩歌與人民生活、政治相結合,在內容上要求諷喻美刺,反應百姓生活的疾苦,在功能上強調詩歌教化作用。詩人追求真誠去偽,在詩中闡釋了形式與內容的聯絡,論述了文學和現實的關係。

  白詩中又以主題集中突出為特色的諷喻詩為主。詩人追求詩歌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會選取最典型的一件事,圍繞一個主題來寫。白詩大多數是敘述詩歌。詩人巧妙地結合敘述和議論於一體。

  白居易詩歌特點還表現在敘述上,在敘述時,白居易常常發表議論來評價自己敘述的事情,藉此表達自己的志氣。在刻畫人物方面,詩人善於捕捉人物特徵,運用白描的寫作方法,刻畫出了一個鮮明的人物形象,讓讀者感受到一個生動的故事。諷喻詩的藝術特點還在於詩歌中的對比強烈,用詞質樸,語言淺顯,通俗易懂,生動自然。

  詩中常常可以看見民間俗語、口語,很少出現古典和古奧的詞句。其次白詩中的感傷詩歌也有其不同的藝術特點。詩人通過感傷的詩歌抒發自己的情懷,兼用寫實和抒情。

  詩歌的節奏變化很快。白居易運用通過視覺聽覺從色彩和聲音等方面勾勒出一幅畫面,借用景物來烘托氛圍。白詩詩風曉暢通俗,用詞精煉準確。詩人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能夠寫出新穎的比喻。

  白居易和元稹的關係

  白居易與元稹絕對算是唐朝詩人中的一對好“基友”,二人同年考取功名,分配到一個單位,做了同事,此後二人形影不離,一同遊玩,詩歌唱和,幹了一切“好基友”之間會幹的事情,這還是早年間的事,後來二人的命運更是時時牽連在一起,二人的心更是時時掛牽著對方。

  之後,白居易被調到長安城郊當縣尉,就是現在的縣公安局局長,元稹與其分別,很是痛苦,寫詩遙寄相思之苦,說我們認識有三年了,從來沒有分開過,你這忽然被調走,我每天魂牽夢繞的,每天只能望著遠處的山頂,不能與你一起相隨,真想化作雲和雨,一起在天邊會和啊。你看,連雲雨之情都說出來了,真是赤裸裸地表達愛意啊。其實,像雲雨這樣露骨的字眼,二人彼此唱和的詩篇中,還有很多。

  不僅如此,二人還創了一個惺惺相惜,深交挈闊的佳話。元和四年,白居易回京當了左拾遺的官,而元稹卻是監察御史,這個官要全國各地出差辦案,所以,二人不能經常在一起。一次,白居易和好友一起遊慈恩寺,席間,白居易惆悵無比,就寫了一首詩給元稹,說忽然想起友人元稹去了遠方,如果計算一下路程的話,應該到了梁州了吧。說來也巧,二人真的是心心相印。這一天,正如白居易掐指一算情況一樣,元稹真的是到了梁州,而且晚上還做了一個夢,夢境和白居易白天遊玩的情景一模一樣,這個故事還演變成了後人夫妻之間相互思念的一個典故,可見元白之間真的是超越了一般的朋友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