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博物館

  坐落在上海西南郊的歷史名山--佘山之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一、簡介

  坐落在上海西南郊的歷史名山--佘山之巔,它的前身是有著百年曆史的佘山天文臺。1872年,天主教的巴黎耶穌會傳教士在上海建立了徐家彙天文臺,從事氣象、天文和地磁等觀測、預報。1900年,又在佘山新建一座天文臺,安裝了從法國購置的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它在當時是亞洲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在上一世紀伴隨中國和西方的幾代天文學家度過無數不眠之夜,拍攝了大量珍貴的天體照片。直到80年代上海天文臺自行設計製造了更先進的1.56米天體測量望遠鏡,這架"世紀望遠鏡"才逐漸退出從科研第一線。

  地處上海市松江區西佘山之巔。其前身是法國天主教耶穌會於1900年建造的具有歐洲建築風格的佘山天文臺,是中國最古老的近代天文臺,1962年更名為上海天文臺佘山工作站,成為一個重要的天文科研基地,二十年前工作重點逐漸轉向文物保護和科普教育工作,1999年被定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2004年,上海天文臺佘山站以百年老臺為基礎,建成了獨具特色的。

  博物館包括"時間與人類"和"中外天文交流"兩大展館。前者展示時間的基本概念,闡述時間與人類社會和生活的關係,以及上海天文臺為我國時間工作所做出的貢獻。後者以豐富的文物和史料展示近代天文科學在中國發展的歷史,並穿插介紹相關的天文知識,其中建於1900年的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是我國最古老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可謂鎮館之寶。此外,博物館園區裡還設有星座廣場、日晷、國際經度聯測紀念碑等景點。

  二、館舍藏書

  積累了百年曆史沉澱的佘山天文圖書室是一個近代中外天文學圖書資料的寶庫,面積近200平方米,裡面收藏有2萬多冊、600餘種、26個國家出版的天文期刊和科學專著,還有大量的手稿照片、原始記錄、信件、繪畫等文物。藏書中的一些歐洲18世紀出版的珍本,用帶水印的優質紙和印刷,在經歷了200多年歲月滄桑後,仍保持潔白如新。圖書室的書架上下分為10格,從地板一直排列到高約4.8米的天花板,至今仍完全保持原狀,連取書的竹梯、木凳都是原先的舊物。

  我們日常工作、生活雖然離不開準確的時間和鐘錶,但許多人對時間的含義並不十分了解:為什麼北京和紐約的時間不一樣?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還是陰曆?"時間"和"時刻"有何不同?什麼鍾走得最準?世界上有哪些時間系統?……參觀者可以在時間展館裡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時間展館裡還有不少互動展品,如:行星秤可以讓你知道自己在月球和其它行星上的體重分別是多少;電子錶測量儀則可以測量你佩戴的電子錶在一天內會有多少秒的誤差。時間館還特設了"導彈追蹤"和"衛星著陸"多媒體互動節目,讓參與者充分體會高精度時間在高科技領域的重要意義。

  三、館舍歷史

  原佘山天文臺的主樓是始建於1898年的法式優秀建築,2002年被上海市政府列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由於該樓長期失修,在本次大修之前已是破舊不堪。所幸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共同承擔起了保護這個歷史文物並促進其煥發新生的責任。經過多年論證,上海市科委於2003年底正式投資興建"",並將其列入上海市府2004年十大科普實事專案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提升改造專案之一。與此同時,上海市文管委也撥款協助上海天文臺開展對這個百年主樓的歷史性整修。經過近一年的博物館建設和4個月的主樓大修。現在,展現在大家面前的,已經是一座基本恢復了歷史原貌的優秀建築物,而在其中,呈現給大家的則是既體現天文臺深厚的歷史內涵,又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新型博物館。

  四、展示內容

  中外天文學交流是的重要展示內容。展館裡比較詳細地介紹了徐光啟、利瑪竇、蔡尚質***法國傳教士、佘山天文臺首任臺長***、高平子***唯一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命名月面環形山的現代中國天文學家***、李珩***上海天文臺第一任中國人臺長***等科學家的事蹟,並且展示了天文望遠鏡的發明、傳入中國、在上海落戶的軌跡。博物館除了"鎮館之寶"-40釐米雙筒折射望遠鏡,還展示有歷史上使用過的各種天文望遠鏡和大量從未面世的老照片,以及100多年前的天文鐘以及航海鍾、計算筒等科學文物。博物館的另一個重要文物-帕蘭子午儀-1925年購於法國巴黎,參加了1926年和1933年兩次國際經度聯測,佘山天文臺是第一次國際經度聯測的基本點之一,該子午儀成為上海天文當時在國際上地位的歷史見證。

 

 看了的人還看了:

1.上海市內好玩的免費景點

2.2017上海免費的旅遊景點

3.上海免費旅遊景點大全

4.2017上海免費親子游好去處

5.上海菇涼帶你“窮”遊魔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