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佛教的發展

  宋代佛教是敘述從宋太祖建隆元年到衛王祥興二年***960—1279***三百二十年間趙宋一代的佛教。其中以密教的典籍佔最多數,論部最少。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

  宋代佛教歷史背景

  宋代政權建立之後,一反 前代後周的政策,給佛教以適當保護來加強國內統治的力量。建隆元年,先度 童行八千人,停止了寺院的廢毀。繼而又派遣沙門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去印度求法,使內官張從信往益州***今成都***雕刻大藏經版。這些措施促使佛教傳播逐漸恢復和發展。以後宋代各帝對佛教的政策大體未變。

  太宗太平興國元年***976***度童行達十七萬人。五年***980***中印 度僧人法天、天息災***後來改名法賢***、施護先後來京,因而朝廷設立譯經院,恢復了從唐代元和六年***811***以來久已中斷的翻譯。太宗還親自作了《新譯三藏聖教序》。後來院裡附帶培養翻譯人才,改名傳法院。又為管理流通大藏經版而附設印經院。當時印度等國僧人送贈梵經來中國者絡繹不絕,從宋初到 景佑初八十年間,即有八十餘人。真宗一代***998—1022***接著維護佛教,在京城和各路設立戒壇七十二所,放寬了 度僧名額。天禧末***1021***,全國僧尼比較宋初增加了很多。寺院也相應增加,近四萬所。另外,還有貴族私建或侵佔的功德文寺很多。這些寺院都擁有相當數量的田園、山林,得到豁免賦稅和徭役的權利。於是寺院經濟富裕,舉辦起長生庫和碾顗、商店等牟利事業。到神宗時***1068—1085***,因年荒、河決等災害頻仍,國家需用賑款,開始發度牒徵費。這一 權宜之策,後來繼續執行,數量漸增,流弊也愈大,致使寺院經濟與政府財政間的矛盾有加無已。最後到徽宗時***1101—1125***,由於篤通道教,一度命令佛教和道教合流,改寺院為道觀,並使佛號、僧尼名稱都道教化。這給予佛教很大的打擊,但不久即恢復原狀。

  限制

  宋代南遷之後,政府益加註意對佛教的限制。高宗時***1127—1162***即停止額外的 度僧,使僧數自然減少。但江南地區的佛教原來基礎較厚,國家財政又有利用度牒徵費及免役稅等收入以為補充,故佛教還是能保持一定的盛況,以迄於 宋末。

  宋代譯經開始於太宗太平興國初。當時特別設立了譯經院,並制定一些規章。

  如譯場人員設譯主、證梵義、證梵文、 筆受、 綴文、參詳、證義、 潤文***後更設 譯經使***等,組織比較完備。從太平興國七年***982***起,逐年都譯進新經,繼續到天聖五年***1027***,譯出五百餘卷。其後因缺乏新經梵本, 譯事時斷時續,維持到政和初***1111***為止。總計前後 譯家***及其譯經年代***可考的有十五人,即法天***譯經年代974—1001***、天息災***980—986,後改名法賢,987—1000***、施護***980—1017***、法護***中印人,980—983***、法護***北印人,1006—1056***、惟淨***1009—?***、日稱***1056—1078***、慧詢***1068—1077***、紹德***1068—1077***、智吉祥***1086—1093***、金總持***1095—1112,下四人均同***、天吉祥、相吉祥、律密、法稱。其中惟淨、慧詢、紹德都是由傳法院培養出來的中國僧人,天吉祥等則幫助金總持翻譯。諸人所譯的總數是二百八十四部、七百五十八卷。

  宋代佛教歷史影響

  也影響到國外的佛教界。如高麗,從五代以來常有禪師來中國受學各宗禪法。宋元豐末***1085***更有教家義天入宋,從汴京覺嚴寺有嚴、杭州大中祥符寺淨源、從竦等學賢首宗,天台宗,攜歸章疏三千餘卷,後編錄刻入續藏經。他在高麗,弘傳賢首宗而外,還弘天台之教。又日本在北宋時入宋僧人不多,知名的有奝然、寂昭、成尋等三數人。他們多為巡禮 祖庭,到天台、五臺等地。奝然還接受了宋帝贈送的新刻大藏經印本,又模造旃檀 佛像攜歸,近年在佛像中還發現了當時裝藏的各種寶貴文物。成尋也帶去宋代新譯和著述的印本。

  及入南宋,中日交通驟繁,日僧入宋者很多,現在可以指數的幾達 百人,宋代禪宗和律宗即因以弘傳於日本。如在南宋孝宗乾道中***1171***,先有日僧覺阿、金慶入宋參靈隱慧遠禪師,歸國談禪,引起日本佛教界極大注意。其後榮西於淳熙末***1187***再度入宋,學禪於天台萬年寺懷敞禪師,回國提倡,因有臨濟宗的立。

  榮西的再傳弟子道元,隨其師明全於寧宗嘉定十六年***1223***入宋,歷遊天台、徑山等處,從 天童長翁如淨得法而歸,創曹洞宗。嗣後日僧來宋問禪者還很多,宋僧蘭溪道隆也去日傳授禪法。又日本律宗原由唐代鑑真律師傳入,後漸衰微,南宋寧宗慶元五年***1119***,日僧俊芿入宋,從 明州 景福寺如庵了巨集***元照直傳***

  學律三年,又學禪與天台教,一共在宋十年,歸創泉湧寺,大傳律學。又有淨業,於嘉定七年***1214***入宋,就中峰鐵翁學律,在宋十四年,歸創戒光寺弘傳律學,與泉湧寺並峙。

  宋代的 佛教文學、藝術,也有其特色。當時禪宗盛行,各家的語錄,都運用接近口語的文字,別創新格,因而影響到一般文學。特別是儒者說理的記錄,也時常模仿它。還有 俗講變文一向在流行,並演變為唱曲,雖遭到當時政府的禁止,但俗文學中評話、小說及唱講詞本都已受其影響而益加發展了。在佛教藝術方面,塑像技巧顯著提高,而以寫實見長,形象亦端嚴優美,能刻畫性格。遺存的代表作品有麥積山石窟中供養 人像、長清靈巖寺羅漢像、太湖洞庭東山紫金庵羅漢像等。

  石刻比較稀見,但如杭州南山區及飛來峰諸刻,又四川省大足縣寶頂摩崖各像,都極生動精緻,技巧也很洗練。宋代造塔以多簷多角的為常見,僅江西一省遺構即不下十處***如浮樑西塔寺塔為宋初建築,安遠無為塔為南宋建築等***。又仁宗寶佑初***1048***,開封建塔供奉阿育王寺佛舍利,其塔連基高二十餘丈,用褐色琉璃結構,有鐵塔之稱,尤為突出。在繪畫方面,則發揮宋畫寫實之長,多畫觀音、羅漢、高僧等像。作者有 李嵩、 梁楷、 賈師古等。僧人以佛畫著名者有 牧溪、玉磵、 仲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