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寒假髮生的趣事四年級作文

  在期盼中,終於迎來了寒假。在寒假裡,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趣事,那我拿一件事來跟大家分享吧。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1

  雪花紛紛送福祿,冰凍寒襲迎春節。天降瑞雪,雪迎新春。春節已經悄悄來了。

  明天就是期盼已久的除夕了,我一覺醒來,屋頂上就穿上了一件白雪紗衣,這是天降瑞雪啊!我們坐上車回到了老家,剛到家我就有了任務,幫忙貼福字,我十分敬業的跟在爺爺長官的後面,開始了!我拿著膠帶和剪刀忙的不亦樂乎,不一會兒家裡就“熱鬧”多了,到了晚上,我們放鞭炮,看煙花,鞭炮可真如雷聲轟鳴,煙花就溫順多了,它帶著閃光燈飛入雲霄,舒展著它那閃亮的裙襬,在黑暗的天空留下了美麗的身影。那煙花又猶如美麗的花朵印在如漆黑的黑綢帶上,真美!

  今天是大年初一,我早早起了床,我看見了爺爺奶奶,對他們說:“祝爺爺奶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紅包拿來!”爺爺奶奶笑了起來,把紅包遞給了我,說:“長大了!”爸媽也給了我紅包,我樂得合不攏嘴,出去拜年了,我規規矩矩:“xx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親戚們個個樂呵呵的。

  過年真好。我又長了一歲,在新的一年裡我會更努力的!

  篇2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又稱上元節、元夜、燈節。相傳,漢文帝***前179—前157年***為慶祝周勃於正月十五勘平諸呂之亂,每逢此夜,必出宮遊玩,與民同樂,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稱元月,漢文帝就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這一夜就叫元宵。

  吃“湯圓”是元宵節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糰”、“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於宋代,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的應節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鹹、甜、葷、素之分。

  猜燈謎是元宵節的專案之一。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裡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還有好多好多的節目呢,說都說不過來了。

  總之一句話,今天的元宵節肯定特別熱鬧。

  篇3

  在爆竹聲中,我們迎來了中國人最盛大的節日--春節,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紅紅的春聯,忙忙碌碌~~~~

  正月初一,又是一個快樂的日子。

  以往我都是起的最晚的人,可今天我卻整了個第一,因為極想聞聞那香氣撲鼻的爆竹煙兒味。一串串鞭炮在人們手中點燃,聲音真大,四處飛濺,彷彿要把每個服送到千家萬戶,一陣陣爆竹聲連線不斷,噼裡啪啦的,熱鬧非凡。

  吃飯過後,我邀請幾個朋友一起去玩,在街上點燃的爆竹在地上開出美麗的花,漂亮極了,袋裡裝著父母給的零花錢,甭提多高興了。

  街上不愧是街上,吃的玩的樣樣俱全。看到的大多數是一些小孩,臉上洋溢著快樂的笑容!小孩們牽著他們的父母親的手,說說笑笑的,那些父母看著自己的孩子,眼裡盡是滿滿的愛。街上還都掛著象徵著喜慶的紅燈籠,街上無處不充滿快樂。

  新年真快樂!

  篇4

  在這個小學階段最後的寒假裡,除了出門旅遊之外,我幾乎是整日泡在輸的海洋裡暢遊。

  寒假裡,我看了各種各樣的書籍。從童話到科普圖書,從小說到名著……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可以抱你麼,寶貝》,講述的是一段媽媽和孩子的愛。回想著精彩環節,章章扣人心絃,讓人愛不釋手,受益匪淺。有他們的相伴,當然不會寂寞。

  讀書讀累了,我也會出門去玩。雖然,我去不了祖國的名勝古蹟。但是,我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打羽毛球,乒乓球,跳繩……這不也很有意思嗎?

  輕鬆之餘,當然不能把學習落下。除了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我還會寫寫作文,學學英語。全面鍛鍊自己的腦力。你可別說作文是件頭疼的事,只要投入其中,你會發現作文其實很有趣。

  這個寒假,我過的既充實又有意義。真是一個難忘的寒假啊!

  篇5

  春節期間,一天晚上我和媽媽回家時順便去買桔子。

  精挑細選後付了錢回到家,媽媽說:“嚐嚐這砂糖桔好吃嗎”我將塑料袋遞給媽媽,不一會就聽到媽媽用疑問的口氣問我:“你是怎樣挑的?怎麼這麼多壞的?”我也很奇怪“沒有啊!我挑的都是好的,怎麼能有壞的呢?”於是,我拿過袋子仔細察看,一包桔子竟然沒有一個好的。我對媽媽說:“就算再是天黑,也不至於全都挑成壞桔子啊!”一種憤怒的心情油然而生,“這個賣桔子的心太黑了,趁著晚上這樣騙人,走,媽媽,我們去找他!”

  到了賣桔子的攤點,只看見有個爺爺正坐在一個小火爐旁邊,攤位上放了一包桔子,爺爺看見我們過來了,趕快對我們說:“你們剛走一會,我們就發現挑出的一包壞桔子不見了,那包壞桔子是留給我們自己吃的,發現以後我就在這等著了。你們快拿走吧。”我當時非常感動,又為錯怪了別人感到慚愧。

  是啊!雖然現在以次充好的奸商很多,但是好的人也是很多的,這件事就一直感動著我!

看了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