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反思高中化學
化學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是知識不斷創新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中,教育傳遞人類知識的功能必然更多的為資訊系統所替代,教育的根本意義和價值進而落在了培養創新能力上。而化學是一門重要的自然科學,它以大量的實驗為基礎,形成了堅實的理論體系,然後應用於廣闊的科技空間。雖然化學屬於理科,它有著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有不少知識只能知其然,而無法探究其所以然,只能記住。甚至不少老師都贊同化學與英語的相似性,說“化學就是第二外語”,化學的分子式就相當於英語單詞,化學方程式就是英語的句子..化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在中學教育體系中佔重要的地位,不少同學認為化學知識較難掌握,成績提高慢。與其他科目相比較,化學確實有著較為顯著的特點,同時也是學習的難點。在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清楚地強調這些特點,同時這些特點,使他們對化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知道學習化學“難在哪裡”;更重要的是,要針對這些特點,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化學”,這對他們學習信心地樹立,成績的提高至關重要。下面關於化學教學反思提出自己的觀點。
一、對教學主體的反思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俗話說:“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例如,雕刻家面對一塊石頭,他肯定不先忙著下手,而是細細的琢磨,這塊石頭像什麼,質地是什麼,有什麼缺陷等,然後再雕刻出一件精美的藝術品,同樣,我們面對的學生,在教學前,我們也要對他們細細的琢磨反思,然後才能因材施教,培養出人才。就像一位軍事家戰前觀察作戰地形一樣,我們瞭解學生的過去和現狀,才能知道把學生培養將來的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可以通過分卷調查法、觀察法、實驗對比法等,瞭解反思學生,使一切都瞭然於胸,才能找到適當的解決途徑。
如:學生中普通存在的一種心理障礙叫“習得無助”,是指人在長期的持續緊張或失敗後,對自我喪失了信心,即便是解決困難的方法就在面前,或問題非常簡單,也不能通過自己來解決問題,事實上已經有些麻木和機械了,在化學教學中,特別是高一化學,由於在體系上和學習方法上與初中化學有較大的差別,一開始高一新生普遍感到化學特別難,如果教師不加以及時的引導,經過一段時間困難學習後,許多學生都感到學習化學的希望沒有了,放棄了,這樣,化學中再簡單的題目,他們也感到特別的難,難怪有的老師抱怨:“我講的已經很簡單了,但學生還是不懂”這怪不得學生,是老師沒有及時去反思學生的心理障礙。
二、對教學內容的反思
作為教師而言,這是我們課前反思的重點,我們的教學內容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都有十分豐富的內涵,僅憑熟悉遠遠不夠,我們需要反思揣摩的地方很多,這就是為什麼同樣一個知識點,不同的教師領悟不同,當然最後的結果也不同。教材,歷來被作為課程之本。而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為教與學的一種重要資源,但不是唯一的資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學活動的綱領性權威文字,而是以一種參考提示的性質出現,給學生展示多樣的學習和豐富多彩的學習參考資料;同時,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設者。因為本次課程改革中的一些改革理念仍具有實驗性質,不是定論,不是新教條,不是不允許質疑的結論,還有待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發展和完善。因此,我們在創造性使用教材的同時,可以在“課後反思”中作為專題內容加以記錄,既積累經驗又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使教師、教材和學生成為課程中和諧的統一體。
三、對教學模式的反思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種教學模式,每種教學模式都有理論依據,都有專家論證,可以說各有千秋,每一種教學模式的成功運用,都可以取得較好的成績。但反過來,無論選用何種模式,都是縛住了自己的手腳,教學內容的不同,學情、校情的不同,怎能用一種或幾種教學模式解決,人常言“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句話有深刻的含義,它告訴我們不要被傳統的刻板的模式所束縛,在抓住核心內容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同樣可以幫助學生開啟知識的大門,就象木偶劇的演員那樣,手中的成就這樣幾根,但通過他們可以做出成千上萬種的造型。在例題講解的過程中,我可以毫無準備地與學生同步思維,共同審題,共同試探解題,共同得出正確答案,要知道如果教師有準備,學生無準備,而教師無論是知識還是能力都比學生強的基礎上,怎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總之,教學的方法是多樣的,無固定的模式,我們可以有多種的嘗試,在一定的大框架下,我們應追求教學的不拘一格,不限一法,把教學的多樣性、穩定性、靈活性與獨特性有機的結合和統一。
四、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這裡包括兩方面:
1、教師要引導和注意學生對知識的反思,幫助學生從原有知識模型的基礎上,反思新知識→提出問題→討論探究→解決新問題→建立新模型。通過教師提問,分段檢測測試學生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要相信學生,捨得放手,捨得留給學生時間,避免教師滔滔不絕的講。但要講究效率,把重點放在關鍵地方,及時調控,防止學生出現鑽牛角尖的情況,讓教學處於最優狀態。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去經歷、去體驗、去感悟、去創造。教學過程中,學生常常會於不經意間產生出“奇思妙想”、生髮出創新火花,教師不僅應在課堂上及時將這些細微之處流露出來的資訊捕捉、加以重組整合,並藉機引發學生開展討論,給課堂帶來一份精彩,給學生帶來幾分自信。更應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提煉,既為教研積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通過反思,促使教師主動地將與教育教學行為有關的因素納入到自己教育教學活動的設計中來,慎重審視自己教育教學活動所依據的思想,並積極尋找新思維、新策略來解決所面臨的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教師將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自覺而有效的反思者,從而不斷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
篇二
一、認真處理好初中高中課程的銜接。
高一化學是處於初中化學教學承上啟下的一個重要階段,初高中化學教材銜接始終是高一化學教學中要面對的問題。如果銜接不好,使他們過早地失去對化學的興趣,甚至打擊他們的學習信心,學生的成績就會下滑,而一蹶不振,我認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個高中。
初中高中課難於銜接是由於教材、學習方法及課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做好基礎知識銜接,實現化學平穩過渡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化學用語
2、原子結構與原子結構示意圖
3、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4、物質分類與酸鹼鹽相互的關係
5、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與技能
6、化學計算能力
7、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和要求介紹
二、教學中“度”難以把握
教改後高中的化學雖然整體內容略有減少,但卻更注重實際知識的應用,化學和日常生活的聯絡,整體難度並沒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級,新課改後,在高一化學新教材中幾乎安排了中學化學中全部的知識模組。
新教材重實驗,利於探究性學習,理論知識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應內容必須由教師引導和補充,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補充多少知識,補充到什麼程度,沒有統一的標準,容易造成兩個極端。對無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對舊教材不熟悉,使得他們認為沒什麼可補充的,這樣會造成容量不夠,而有高三經驗老師因為全面的知識積累,經常會憑藉增加已有的高考複習經驗,大量進行補充,這將會造成課程容量大,教學進度慢,課時不夠,不能按時完成教學任務等問題。我個人認為這兩種處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處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三、處理好探究教學與傳統教學的關係,強化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意識”
探究教學是新課標大力提倡的教學方法之一。各種傳統教學法是前人不斷總結得出的經典教學方法,與探究式教學方法無所謂誰優誰劣,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究,傳統教學方法也不排斥學生的主動參與。例如,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歸納知識點,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和交流,學與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通過觀察,讓學生總結說出現象,做出結論等。探究式教學法所花費的時間長,需要投入較大的精力,教師不可能所有知識點都用這種方法。
在這近一個學期的教學活動中,自己深深意識到教學過程是一個雙面過程,讓學生活動占主導地位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大有幫助。因為現在高一學生學科多,學習負擔重,大多數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點和所講過的典型方法遺忘現象比較嚴重。例如,高一化學第二次月考,有一道書裡四個方程式試題,方程式是課本及練習中常出現的,是送分題,而得分並不高。這說明學生課後沒及時鞏固,因此要特別強調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實踐證明效果很好。
四、認真處理好教材,注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培養。
新教材一味減少知識點,刪減有價值的內容,實踐教學與專家的設想出現了矛盾,我瞭解到很多學科存在這個問題,教學一線的教師其實比專家在“如何使學生能理解或掌握一些知識,培養相關能力”方面更有深入瞭解,而且絕對結合了不同學生的實際。因此,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認真備好每一堂課。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回顧所教學生初中使用的教材,瞭解初中相關知識體系,對一些概念要做重建工作。備課是要經常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和書籍,用來充實課堂的教學,儘量把一堂課上得充實些。
很多學生學習後,存在很多的問題,許多知識點不理解,通過批改作業及與個別同學交談得知,認為初中化學很容易學,所以就不太重視化學學科的學習及方法提煉,沒在化學上多做一些練習和鞏固,還以初中化學的學習方法學習高中的化學,這就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古人說:授人以魚,只備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可終身受用。實踐證明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是一項艱苦的勞動,要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決不能操之過急。在高一對學生設的問題臺階不要一下子就很高,而是他們能上得去,以防發生兩級分化。要通過引導,教會學生從比較中學習。如習題課,講解試卷,練習冊等,發現相似,尋找規律,逐步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在平時訓練中不斷找出好的學習方法。
以上談了我在實施新課程教學實踐後的一些問題與反思,這些問題可能是就課程實施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雖然我不知新課標走向如何,但我能肯定地說這些不可能是新課改所期望的,但課改必須進行到底是必然的。
篇三
本月的教學任務是期中複習考試和專題二——從海水中獲得的化學物質。從期中考情況分析來看,學生對高一化學的學習還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幾個:一,中考制度造成學生在初中化學學習中產生基礎知識不夠紮實以及學習方法的缺乏。二,初中學習中靠記憶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較多。三,初中化學課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難度也相對較低,所以學生的學習也感到比較吃力。
而在專題二的教學中,由於本專題屬化合物基本知識瞭解,所以學生實驗,演示實驗也較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較高,在教學中運用實驗探究導學、歸納對比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收到比較令人滿意的教與學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問題:
一、學生在實驗時,動手能力較差,只對化學反應產生的現象感興趣。
二、化合物基本知識中需要記的內容較多而學生又偏偏賴得去記,造成很多題目不會做,從而產生高中化學難唸的這一想法。
三、高中化學知識點稍微分散一點,而學生又缺乏歸納總結的能力,所以無法做到系統學習。四、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偏差。高中學習任務重,時間又緊,若不主動學習,那學習成績就無法保證。
總的說來,高一化學的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創出好成績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