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紅軍長征學習心得體會
還記得毛澤東寫的那首威風凜凜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前山只輕易……”整整二萬五千裡的長征,距今已經八十週年了,對此,你有什麼心得體會嗎?下面小編分享3篇關於紅軍長征的心得體會範文,供大家學習參考。
紅軍長征心得體會篇1
文化是經濟和政治在觀念形態中的存在方式,是人類精神活動的表現和產物。而長征文化,便是“五四”以來形成的最重要的革命傳統文化之一。“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當年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之後,毛澤東同志曾就長征作過如此精闢的總結。紅軍長征已過去了七十年,但長征精神依然鮮活地留在人們心中,鼓舞著我們每一人。
我是一名普通百姓,在我青少年時期,就熟悉了紅軍的事蹟,特別是“會澤擴紅”更加耳熟能詳,隨著年齡增長,這種情結愈發強烈。在我眼裡,紅軍能完成“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的長征,每一位紅軍將士都是英雄好漢。連外國人斯諾?索爾茲伯裡都高度評價了紅軍長征。沒有長征,就不能儲存我們的黨,我們的人民軍隊和革命根據地,就不會有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的勝利,也不會有新中國,更不會有現在改革開放的成就。
飲水思源,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也是我們紀念紅軍長征的動力,在紅軍長征七十週年之際,我們用自己的方式舉行紀念活動,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就是為了把這感動一代代人的革命精神發揚光大。
面對自己的先輩,每一個人都應該捫心自問,我們的幸福生活來自哪裡?我們有沒有忘記那些為我們打天下的革命先輩?
有人可能會認為,當年窮人蔘加紅軍是為了有飯吃。確實是有這樣的人,但是他們當了紅軍以後,其信念就不只是為了吃飯。我們在長征七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苦卓絕和巨大犧牲,“送郎當紅軍”絕不僅僅是為了吃飯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紅軍將領就出身於書香門第,家裡有飯吃,他們就是為了人民的利益,為了大眾的解放扛起了搶。
假如僅僅為了吃飯,你就無法解釋這樣的故事,紅軍長征到咱們雲南時,有12位紅軍傷員被敵人抓住了。敵人說,只要你們不當紅軍了,就可以放你們生路,不殺你們,但是這幾位紅軍戰士個個堅強不屈,敵人沒有辦法,就把紅軍傷員帶到半山腰一個深不見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兩個傷員推到山洞裡面,在後面的10位紅軍就說:“不用你們推,我們自己跳”。當地群眾後來把這個洞叫“紅軍洞”,這個事蹟刻在那個洞口的碑上。
我覺得,紅軍作為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在那個年代裡,承擔起了自己的歷史責任。這種歷史責任感,最值得我們紀念,也是今天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最需要的。
什麼樣的精神讓我落淚?那就是寧可犧牲自我,去保全集體的團隊精神。從資料上見到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陳樹湘率部隊為紅軍墊後。掩護主力隊伍撤退以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們撤退的時候,湘江已經被******封鎖了。他們又餓著肚子翻山越嶺退回到湘西打游擊。撤退途中,陳師長腹部中了敵人的子彈,他命令其他的戰士撤退,自己來掩護,不幸被敵人抓住。敵人非常得意,在抬著他去邀功的時候,陳師長把自己的腸子掏出來扯斷,最後壯烈犧牲,年僅29歲。這個故事讓我流淚,長征中還有許許多多的紅軍戰士為了大部隊的安全,犧牲了自己,如果一支軍隊,一個民族擁有這種精神,那就無堅不摧了。長征精神是一個寶庫,過去,現在和將來都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如果要問我,紀念長征的感悟是什麼?我們今天紀念紅軍“長征”,已經沒有了戰火紛飛的氛圍,七十年前艱苦程度甚至超乎我們的想像,但其精神卻會永遠激勵著我們。毛主席曾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艱苦奮鬥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談,但不能虛度光陰。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們今後要繼續發揚紅軍長征精神。遙望著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總會浮現長征中一個個鮮活的面容。今天的紀念活動遠遠無法表達出我們對紅軍的崇敬之情。
紅軍長征心得體會篇2
還記得毛澤東寫的那首氣勢磅礴的“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前山只等閒……”是啊,整整二萬五千裡的長征。漫長的征途,我們的紅軍戰士又要經歷何等的艱難困苦呢?誠然,廣大紅軍基層指戰員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一路上披荊斬棘,克服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用自己的血和淚譜寫了這二萬五千裡的動人篇章。
面對山高鄰禿,朔風凜冽,冰雪覆蓋的高山,戰士們團結一致,齊心協力,用超乎想象的毅力和艱辛為部隊探索出一條前進的道路。這不僅僅是一條磨鍊意志的艱難之路,也是一條生命之路。遇到開闊美麗的草原,本以為有了希望,誰又能想到裡面蘊藏著意想不到的困難。很多戰士就這樣倒下了,沒有一句怨言。當他們把自己交給黨的時候,就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然而,面對糧食的短缺,環境的惡劣,戰士們又何嘗不是風雨前進,風餐露宿呢?
也許,我們只能從書中或電視上了解這些感人的事蹟,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到他們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階級友愛。
作為中學生的我們不得不被紅軍的頑強,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然而我們能做的就是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困難面前決不低頭。用科技強國,以人才壯國。同學們,我們要臥薪嚐膽,急起直追,用民族的偉大智慧迎接挑戰,以祖國的興衰為己任,為祖國的強盛奮鬥不息。我們絲毫也不能陶醉在祖先創造的業績中了,而是要自強、自立,創造二十一世紀的偉業。這是一定要做到的,也是完全能夠做到的!當然,這需要頑強拼搏的精神。
紅軍長征心得體會篇3
曾向一些年輕人問起長征的事情,令我驚訝的是,不少人竟然對長征知之甚少,知道的也僅僅侷限於“爬雪山、過草地”。我不禁悵然:難道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時代的變遷,80年前那場人類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蹟,在如今有些青少年頭腦中留不下太多的印記?
也怪不得如今的年輕人。畢竟,那硝煙瀰漫、炮火連天的歲月,和現實生活相距太遠,引不起他們足夠的關注也可以理解。但問題背後的隱憂是,先輩們留下的精神遺產如果在下一代人身上得不到有效的繼承,那我們面臨的將是精神上的斷層。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只有牢記歷史,我們才能找到我們的傳承,明確我們的奮鬥方向。所以說,追憶和紀念那段歷史是我們需要做的重要事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喚起人們對先輩豐功偉績的記憶,通過社會輿論的力量,讓人們重溫我們的過去,記住那段不平凡的歷史,從而弘揚偉大的長征精神,在多元化的思想文化背景下唱響主旋律。
追憶和紀念固然重要,但僅僅停留於此還遠遠不夠。追憶和紀念是為了不忘卻,是為了發揚光大,但能否真正讓歷史在人們尤其是青少年頭腦中紮根,能否把這種光榮傳統和偉大精神真正注入人們的思想意識,轉化為一種作用於人們行動的精神營養,則是需要我們長期努力的事情。原因就在於,隨著社會環境、社會風氣的變化,社會上一些人的思想意識和價值取向也發生了改變,傳統意識淡化、價值取向多元化是一個不能迴避的社會現實。作為我們這個民族、這個社會所需要的寶貴精神財富,長征精神無疑需要我們大力弘揚,但要真正讓它發揚光大、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則需要努力改變我們的“精神土壤”,通過長期不懈的、切實有效的努力,營造出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和追求崇高的價值取向。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能沒有傳統,不能沒有精神的支撐。一個牢記光榮傳統、推崇偉大精神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正如胡*錦~濤同志最近所指出的:“只有銘記歷史,特別是銘記我們黨領導人民創造的中國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過去、全面把握現在、正確創造未來。”在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這個時刻,我們需要追憶歷史,需要隆重紀念,但更重要的是永遠銘記,把這段歷史、這種精神真正融入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裡,轉化為振興祖國、奉獻社會的實際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