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紅軍長征個人心得體會

  長征精神作為一種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文化,具有其堅實的群眾基礎和廣泛的接受範圍,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促進現代化建設的巨大精神力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長征精神個人心得體會,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長征精神個人心得體會篇1

  長征,它是一次當年令全世界震驚的行動,中國工農紅軍爬雪山過草地。沒有飯吃也是很平常的事,為了生存,他們吃草根,啃樹皮,有多少英雄好漢犧牲在那荒無人煙的草地和那皚皚白雪中。最終,二十萬大軍只剩下廖廖三萬人馬,他們都是靠著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而活了下來。

  在長征途中,常發生一些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就拿我們學過的一篇課文——《豐碑》來說,文中的軍需處長在過雪山的時候,把棉衣讓給了一位小戰士,帶著安祥的微笑死去了。他身為軍需長,如果他沒有棉衣穿,他可以去取,但他沒有那樣做,因為他為了讓別的戰士能穿上暖和的棉衣,正是這種精神,捨己為人團結互助的精神,鼓勵著紅軍走完了長達二萬五千裡的艱難之路。他們自己不吃,讓給戰友吃,他們不穿,讓給戰友穿。有困難,大家齊心協力地解決。比如爬雪山,那些身強力壯的戰士有能力爬過那終年積雪的雪山,但他們沒有獨自爬過去,而是和老了、病了的戰友一起手拉手,肩並著肩,一同爬過了雪山。

  因為有了紅軍戰士那種精神,長征才能成功,長征成功就讓革命有了一次歷史性的轉變,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長征雖然已成為歷史,但它那捨己為人,團結互助的精神我們不能忘記。日常生活中那種精神也是不可缺少的,同學有困難,我們要及時給予幫助,不能只顧自己的利益,對同學置之不理。我們是祖國的花朵,只要有了這種精神,我相信,將來我們一定開得最鮮豔,為祖國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我們國家肯定會更強大,一定要記住,長征精神不能忘,它永遠在我們的心中。

  長征精神個人心得體會篇2

  長征是人類戰爭史上的奇蹟,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話,突破時代和國界,在世界上廣為傳揚。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部史無前例、雄偉壯麗的史詩。“長征是歷史記錄上的第一次,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

  長征是我們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

  儘管,紅軍長征已經過去了七十年,但它的豐功偉績,驚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冊,萬古流芳,長征精神萬歲!

  人民是革命的母親。紅軍一切為了群眾,又很好地依靠了群眾。在長征中,紅軍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對人民群眾的財產秋毫無犯。在經過少數民族地區時,紅軍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與少數民族群眾坦誠相見、交朋友。劉伯承同志與彝族首領小葉丹面對青山碧水歃血盟誓,結為兄弟的故事,成為紅軍長征中的千古佳話。由於紅軍所到之處,真心誠意為群眾辦事,打土豪分田地,幫助窮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廣大群眾把紅軍視為自己的子弟兵,是窮人的隊伍,把紅軍稱為“菩薩兵”。紅九軍團經過雲南東川一帶,由於得到當地幹人兒的幫助,因而順利攻下了東川縣城。紅軍開啟糧倉,把糧食發放給窮苦群眾,並且根據群眾的要求,公審處決了反動縣長和一個大土豪,城內外群眾對此拍手稱快。在東川縣城,紅軍得到群眾的大力支援,籌款達6萬餘元,幹人兒踴躍參加紅軍,不到一天半的時間,便擴大了800多個紅軍戰士。

  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許多難以想到的困難,都是依靠地方群眾的幫助解決的。紅軍強渡大渡河時,不僅要冒著對岸敵人的炮火,還要克服大渡河的急流險灘。要強渡過河,必須找到熟練的船工。經過做工作,十幾名船工來了。戰鬥打響了,老鄉們冒著槍林彈雨,一槳連一槳地拼命划著。船到河中向下滑出幾十米,撞在大礁石上,在面臨船毀人亡的危急關頭,四名船工跳進滾滾的急流裡,用背頂著船,船上的船工盡力用竹篙撐著,經過驚心動魄的搏鬥,終於脫離了險境,把紅軍勇士們送到對岸。在紅軍面臨茫茫草地的時候,當地一位六十多歲的藏族通司不畏艱險,帶領紅軍在水草地行軍四天四夜,終於開闢了一條可以讓紅軍大部隊通過的生命線。

  長征中軍民魚水情,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篇章。1935年11月19日,紅二、六軍團攻佔湖南錫礦山。工人群眾個個興高采烈,不僅夾道歡迎,而且還燃放鞭炮,自發地在門口點上小油燈給部隊照路。時值初冬天氣,紅軍的衣著單薄,群眾紛紛把好房子騰給紅軍,把厚實的被子讓給紅軍,並主動為紅軍做飯、燒水。我們的紅軍戰士也爭著為群眾做事,真是軍民一家人啊!一天晚上,一連一排30多名紅軍戰士夜裡睡覺煤氣中毒,周圍群眾聞訊後,很快弄來了新鮮蘿蔔和淘米水,把鮮蘿蔔磨碎後和淘米水一起煮沸,然後一口一口地餵給中毒的戰士們吃,由於搶救及時,中毒的戰士全部甦醒過來了。紅17師在一次作戰後,有47名傷員打算寄放到六寨。在經過新寨時,苗族首領揚以沙老人帶領全寨男女老少,趕到路邊,硬是把傷員們“搶”到他們寨子裡去治療休養。傷員們到新寨後,全寨三十幾戶人家爭著讓出自己的床鋪安置傷員。婦女們為傷員端屎端尿,男人們扛上火槍站崗放哨。在遇到民團搜查時,苗族群眾就把傷員轉移到安全的地方。後來,有幾位傷員因傷勢惡化,光榮犧牲,苗寨用最隆重的儀式進行安葬,並特意為烈士們修建了“紅軍墳”,成為長征中軍民魚水情的歷史見證。

  長征精神個人心得體會篇3

  七十年煙雨同舟,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彈指一揮間,歷史在廢墟中蜿蜒。立於贛江河畔,風清如水,秋明如鏡,心亂如麻:兩萬五千裡,這究竟是怎樣的血肉長城?就像一位飽受滄桑的耄耋老者,凡塵不染心境,俗物不縈胸懷,經歷了短暫的驚豔,而後是長久的沉寂。可是,在華夏這個海納百川的版圖上,浮雲總難遮望眼,黃沙吹進始現金,沒有浮塵的一時騷擾,怎能襯托出那牆壁的歷久彌堅!

  這就是長征呵,萬里長征!千迴百折,雄關漫道真如鐵,跨越萬水千山,歷盡千難萬險,用理想和信念、意志和力量、生命和鮮血譜寫了一部的英雄史詩,在中國革命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沒有人懷疑過“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的險境,沒有人忘記過“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

  的惆悵,更沒有人淡忘了“今日長纓在,何時縛住蒼龍?”式的豪情!大雪覆蓋下的莽莽秦晉,千里冰封中的滔滔黃河,它們是否感知,那支經過長征錘鍊的紅色勁旅,正奉命東渡黃河,挺進山西,向著抗日最前線疾進? 說:人是要有點精神的。長征之路漫長而又曲折,15個省份、20多座巨大的山脈、30多條河流,這每一個數字都足以載入文明史冊。尤其是在長征的過程中,紅軍往往處在數倍於己的敵軍的追擊堵截中,平均3天就要發生一次激烈的大戰,而且平均每天還需急行軍50公里以上。試想一下,一天走近兩百里的山路,不論白晝,還有敵人。在這種情況下,一個人怎麼能在一天內走這麼遠的路呢?但是他們走到了,而且還打了勝仗,這是無爭的奇蹟。

  就是這麼一批被稱作“流寇”、“赤匪”甚或“烏合之眾”的人,在樂此不疲的創造著歷史、改變著現實。在這些人當中,有著海外歸來的時代精英,有

  脫胎於舊軍閥中的高階將領,也有封建地主階級的叛逆者,可是為了堅定的信仰和同一的理想,他們無一例外的拋棄了本該富足美滿的生活,艱難的開創著歷史的精神航道。方誌敏曾經這樣表達過自己的心聲:“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絕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因為我們信仰的主義,乃是宇宙的真理!”

  我一直認為,一個民族,如果不尊重科學,就要體現為現實的貧困;如果不尊重哲學,就要體現歷史的曲折;如果不尊重信仰,就要體現精神的貧瘠。信仰,是最崇高的信念,而信念又是催生理想的溫床。如果追隨理想而生活,本著真正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堅定不移的信念而行,則一定能夠達到至善至美的境地。而紅軍的長征,也正踐行著這樣一種精神:以“真”為開始,以“善”為歷程,以“美”為最終的追求。

  長征,無論從哪個角度講,都是一部理想和信念的史詩。人們永遠不會忘

  記,歷史就從瀘定橋上那十三根晃晃悠的鐵索上渡過去了,經歷了一場對革命信念最嚴肅的拷問,目的則不外乎是為了人之尊嚴與福祉的增進,也為後人樹立了一座可以仰望理想高峰的界碑!即使是一袋乾糧、一把野菜,也是為信念供給的精神食糧;即使是一隻有力的手臂、一次拉馬尾巴的機會,也讓人們感覺理想在漸行漸近。

  社會總是以極偶然的方式延續著歷史的必然,靜其心觀天下之事,平其心論天下之變。即使,誰也不能抹殺長征在今天乃至未來的精神偉力。原因在於,無論什麼樣的時代,只有建設性的行動,才能革除我們的懶惰;只有開拓性的理想,才能找到新的方向和目標;只有毅然決然的信念,才能產生最優效益的成果。所以長征並不是可以傳承的神話,它是真真切切可以觸控的,當索爾茲伯裡說長征“使中國朝著一個無人能夠預言的未來前進”時,我們已經沿著信念、向著理想開始了新的長征!

  時光荏苒,長征,這條“地球上的紅飄帶”,已捲入歷史的浩渺。循著遠征者鏗鏘的足音,血性仍在,激情仍在,理想仍在,信念仍在。人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個人如此,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是如此,為此,我們應該慶幸,正是長征讓頹廢的中國人有了自己的座標和奮鬥的方向。時間不能倒流,命運也不能逆轉,所有長征時的血腥悲壯和以後的激情歲月,都沉到了時間的底層,寵辱皆忘,波瀾不驚。你只需記住,對於長征,我什麼都不曾忘記,只是把一切埋在了心底。

  時值今日,千帆過盡,能夠讓我們淚流滿面的,不是輝煌的長征,而是那種信念,那股理想。

  長征精神個人心得體會篇4

  今天,是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八十週年紀念日。想那七十年前,中央紅軍在黨中央毛主席的率領下,經過了艱苦卓絕的鬥爭,克服了難以想象的困難,做出了重大的犧牲,翻過了一道道山,涉過了一道道水,行程兩萬餘里,終於到達了陝北。

  實事求是地說,長征,是我們黨和軍隊,由於一錯再錯的錯誤路線的領導,迫於嚴酷形勢的一次無奈的戰略大轉移。“紅旗飄,軍號響,子弟兵,別故鄉。紅軍主力上征途,戰略轉移去遠方……”這是老紅軍蕭華同志所創作的《長征組歌》裡對中央紅軍離開江西革命根據地時的悲壯寫照。但是,正是在這個戰略大轉移的過程中,一次次失敗的教訓和血的事實,使我們的黨和軍隊認清了錯誤路線的本質和危害,從而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同志用他那政治家的敏銳目光洞察形勢,用他那軍事家的雄才大略指揮紅軍,戰勝了無數的艱難險阻,終於到達了陝北,取得了長征的偉大勝利,也使中國革命走向了一個新的起點,從此踏上了勝利的坦途。

  在長征勝利以後的歲月裡,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領導著中國人民前赴後繼,用不屈不撓的革命精神,又經過了十幾年的艱苦鬥爭,終於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沒有長征,就沒有中國革命的勝利,就沒有改革開放的今天。而在堅苦卓絕的長征過程中所形成的長征精神,正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能夠領導中國人民取得輝煌勝利的強大精神保證。

  歲月悠悠,轉瞬已經七十年過去了。當年那支衣衫襤褸、疲憊不堪,依靠著堅貞不屈的革命精神和實現共產主義,建立社會主義新中國,讓全中國人民過上好日子的堅定信念走出雪山草地的軍隊,已經成為了一支強大的、現代化的國家武裝力量,成為了一支所向披靡的威武之師。撫今追昔,讓我們深深的理解到,人是要有理想和信念的,正因為有了理想和信念的支撐,我們的紅軍才走出了雪山草地,才完成了艱苦卓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徵。理想和信念,是革命勝利的可靠保證!可以設想,如果沒有了理想和信念,或者說失去了理想和信念,那我們的黨,我們的軍隊,我們的國家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現在,經歷了社會主義革命和改革開放的祖國,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千變萬變,人民群眾的理想和信念沒有變,對黨和政府的期望和信任沒有變。人民群眾渴望革命老傳統、老作風的迴歸,期盼著革命老前輩為之奮鬥的目標早日實現的願望沒有變。

  隨著時光的流逝,老一輩紅軍戰士大都作古,離開了我們,但他們的精神和信念卻留存了下來,成為了我們黨,我們國家的寶貴財富。現在,在我們的黨內,特別是在一些領導幹部中,很有一些人對長征精神,對老紅軍的革命精神和信念、對革命的老傳統不屑一顧,有的甚至於肆無忌憚地糟蹋這些寶貴財富,這是非常令人震怒和痛心的。誰褻瀆了紅軍的精神和信仰,誰就是人民的敗類,就是人民的罪人!

  現在,我們新的黨中央領導集體,正在率領全黨和全國人民,為把我們國家建設成為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讓人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進行著新的長征。而長征精神必將為激勵和教育全黨、全國人民“發揚革命傳統,爭取更大光榮”,在新的長征中實現我們的最終理想而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