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模板

  語文是人類交流思想的工具之一,它屬於人文社會科學中的一門重要學科。想要提高語文學習能力,不如做一份漂亮的語文手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供大家學習參考。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的圖片欣賞

>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圖片***1***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圖片***2***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圖片***3***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圖片***4***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圖片***5***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的資料:寓言故事

  在印度瓦拉納西的杜爾加廟一帶,生活著一群長尾葉猴。這種猴身長不過六七十釐米,而尾巴卻有七八十釐米長。它們身上的毛是粽灰色的,面部、耳朵、手、腳卻都是黑色的。瓦拉納西人把杜爾加廟當作神廟,在杜爾加廟一帶生活的長尾葉猴,也就被當成了神猴。每天,許許多多香客帶著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去餵養神猴,祈求神猴保佑自己和親屬遇難呈祥,逢凶化吉,平安幸福,心想事成。平時,神猴們大搖大擺地在大街上行走,見水果拿水果,見花生拿花生,人們也只敢“喏喏”連聲。

  一隻神猴在神廟一帶呆膩了,獨自跑到另外一個國家,想見識見識異國風光,結果,被一個耍猴人抓了去。耍猴人把它帶到街頭,讓它翻跟頭、鑽圈、拿著盤子向圍觀的人討錢。

  神猴生氣地把盤子摔到地上,雙手叉腰說:“呔!我是神猴!”

  耍猴人揚起鞭子說:“看你這神氣,是想討打吧!”說著,一鞭子抽下去,神猴痛得“嘰嘰”直叫。

  從此,神猴跟著耍猴人,每天在大街上賣藝討錢。它怎麼也想不通:只不過換了個地方,自己怎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賤?

  六年級語文節手抄報的內容:成語故事

  【成語】: 金口木舌

  【拼音】: jīn kǒu mù shé

  【解釋】: 以木為舌的銅鈴,即木鐸,古代施行政教傳佈命令時所用。指宣揚教化的人。

  【成語故事】:

  夜久月高風鐸響

  在銅鐘的家族中有一種稱為“鐸”的。它的式樣象鍾,但個頭很小,上有孔,裝上木柄,可以執在手中。鐸裡裝有鐸舌,搖動時鐸舌撞擊鐸壁而發出清脆的聲音。有以銅為舌的,稱為“金鐸”;有以木為舌的,稱為“木鐸”。按今天的叫法,它是一種大鈴鐺。

  鐸還有一個重要用途是用於軍中發令。按古代軍法:五人為伍,五伍為兩,兩的長官稱“司馬”,司馬執鐸。釋出軍令:“必奮鐸以警眾,文事奮木鐸,武事奮金鐸。”所以司馬又叫“振鐸”、“鳴鐸”。軍中以鼓聲為進軍之令,以金聲為退軍之令。鐸為銅鑄,為金聲,司馬以鐸聲指揮鼓手。

  “鐸”與“度”同音,有號令限度之意。古時釋出政令時須用鐸聲召集民眾。朱熹曰:“木鐸,金口木舌,施教時所振,以警眾者平。”後世常以“金口木舌”***即鐸***代指傳教佈道之人。故爾,《論語.八修》篇雲:“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孔夫子自喻為天的代言人了。

  商代時,在岐王宮中竹林內,曾用絲繞懸若干個很細小的玉片,每當風起,玉片互相碰撞發出聲音,宮中人聽見響聲便知外面起風了。因玉片聲弱,後來便在宮殿簷角懸掛若干裝有鈴舌的小銅鐘,風起而鈴響,被稱為“佔風鐸”或“風鐸”。後代高大建築尤其是塔,每層簷角上都懸有風鐸。微風乍起,一陣叮噹之聲,別有一番情趣,引人發思古之幽情,或借景抒情懷。唐代詩人白居易在《遊悟真寺》詩中寫道:“前對多寶塔,風鐸鳴四端。”另一位詩人張耒也有“夜久月高風鐸響,木魚呼覺五更寒”的傳世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