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個全面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新內涵

  3月9日電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2014年12月,在江蘇調研時,第一次明確提出“四個全面”的總體佈局。“四個全面”戰略思想的提出,在理論界及社會各界引起了廣泛反響。如何全面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佈局?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艾四林、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韓振峰在做客人民網強國訪談時談到,“四個全面”既是一個重大的戰略佈局,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和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徵。

  既是一個重大的戰略佈局,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

  “‘四個全面’是包含一個目標,三個重大舉措的重大戰略佈局。一個目標就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那麼它有三項重大舉措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艾四林在接受採訪時談到,“四個全面”不僅僅是重大戰略佈局,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近期,圍繞著“四個全面”的基本內涵,及其邏輯關係和重大的意義進行了深入的闡述,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思想。所以,“四個全面”既是一個重大的戰略佈局,也是一個重要的戰略思想。“四個全面”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實際上是繼承了我們黨關於小康社會、關於改革、關於依法治國以及從嚴治黨的一系列思想,並且“四個全面”的提出也是一個“萌生”、“豐富”和“發展”的過程。

  體現出必須走“全面發展”和“重點發展”相結合的路子

  “提出的‘四個全面’重要論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韓振峰認為,首先這“四個全面”體現了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一種新的認識,那就是發展和建設不能單打一,也不能鬍子眉毛一把抓,必須走全面發展和重點發展相結合的路子;其次,它體現了以為的黨中央治國理政的一種新的戰略佈局,也就是說黨中央在當前和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將圍繞“四個全面”的戰略佈局來謀劃藍圖、開展工作。韓振峰指出,正因為“四個全面”的提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義,所以這一論述提出後立即在黨內外、國內外引起極大反響。在今年的“兩會”上,“四個全面”也理所當然地成了熱門話題。現在大家已經形成了一個共識,只有按照“四個全面”的戰略部署來規劃我們的藍圖、推進我們的工作,我們的事業和工作才能更加全面、協調、可持續、有重點地向前推進。

  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徵

  在我們黨的革命、建設、改革的時期,我們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面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了兩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這就是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艾四林在訪談中談到,以來,圍繞著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中國夢”和“四個全面”,可以說“中國夢”和“四個全面”是著眼於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因此,“中國夢”和“四個全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注入了新的內涵和賦予了新的時代特徵。因此,有人認為“四個全面”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新的飛躍,這種提法實際上涉及到了“四個全面”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係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