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有道理的文章精選

  過去不等於未來;沒有失敗,只有暫時停止成功;採取更大量的行動。人生就是需要一些這樣的勵志文字和勵志文章伴隨我們一路前行,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3篇,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真能付諸行動者有幾個人

  怎樣可以做事有成就、做人有人氣?問題在於你是否真的“做”起事來、“做”起人來。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十個人沒有九個坐言起行。心裡明白道理,真能付諸行動者有幾個人?

  我也曾多次按照常規禮數去策劃投資,可是,只止於“想”,並無實踐。

  那年的全球股市大崩圍,其時我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任職,為著應付停市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忙得幾天沒睡。心裡不斷地想,黑暗總會過去,既如此也就等於乘低吸納的好時機到了。可惜,只有念頭沒有行動。

  多年過去,那年的亞洲金融風暴颳得香港人臉如土色,我一邊忙於收拾家族業務一邊想,再大的颶風都不可能刮上一兩年,哪一場颶風不是早晚登陸,就煙消雲散了?應在風暴把市場吹得七零八落時,也像狂風掃落葉般在市場上掃“貨”***股票與房屋***,才是正辦。結果呢,又是空想,沒做。

  到那年非典肆虐,香港的房產跌得一塌糊塗。還記得發生了幾宗肺炎的那個屋苑,樓價急跌一半。我當時笑說:“這樣的價錢,不買白不買。”結果是白白沒有買。高賣低買是硬道理。

  市場上有價資產一定是升到泡沫就會爆,跌到谷底就會升,也是亙古常新的走勢。道理不需要專家提點,人人皆懂。可是,按著道理來做事才會成功。成功者其卻寥寥可數,就因為知而不行。做人也一樣。

  回顧香港地產,最保守的估計,一九九八年投資三百萬元買優質房子,現在房價可以達一億元,嚇死!

  別用“忙碌”做藉口,去原諒自己當時沒有坐言起行。最忙碌的人都不會忘記吃飯,因為不吃飯會餓死,生死攸關,就自然不會掉以輕心。之所以懂了道理都不實行,就是信心不夠,決心不強,定力不足,腦子靈活卻行動猶疑、緩慢,以致失之交臂,其責在已。

  在個人投資上,我錯失的良機,數之不盡。辛虧我做人和工作方面,說得出做得到,這還算好。

  我認識一位商業上的合作伙伴,她做生意的調研功夫很特別,非常注重業務對手的言行,於是在跟我們公司合作之前,她與我相交半年,認識我的個性,然後她悄悄地讀了我的作品,更在網上下載了很多篇我的訪問,熟讀我對記者與讀者的迴應,然後她就和我公司簽約了。理由是她沒辦法發現我所說的、寫的跟我的真人言行有什麼差距,她認為與我這樣的人合作,她不會失算,對日後合作有利。

  所以言行一致,還是真有好處的。

  :有夢想才有希望,有夢想才有未來

  幼年時的夢想是:長大了當一名教師——有很多學生,教他們寫字、教他們畫畫;

  童年時的夢想是:長大了當一名世界導遊——專門給國家領導人講解世界各國風光、風土人情;

  少年時的夢想是:長大了當一名外交官——讓全國、全世界的人們認識自己;

  高中時的夢想是:能考上中國傳媒大學!畢業後能到北京去參加工作!以後生活在北京,可以在閒暇時去北京大劇院看看話劇、欣賞音樂會、聽聽相聲表演,感受藝術薰陶!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夢想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

  夢想,伴隨著我們每一個人。

  夢想是美麗的,它是心底最美的期望,所以美夢成真也成了我們長久以來的信仰。

  夢想是陽光的,它使人們由浮躁走向踏實,由彷徨走向堅定,並走向成功。

  夢想是有力量的,它是人生前行的動力之源;高遠的夢想可以激發一個人生命中所有的潛能。

  夢想是從不言棄、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柱,是堅持心中永不服輸的信念,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

  夢想是生命的一雙無形的翅膀,惟有夢想的力量才能激勵和激發我們的生命,擺脫平庸和低俗,克服人性的弱點,走向優秀和傑出。

  上帝沒有給我們翅膀,卻給了我們一顆會飛的心,一個會夢想的大腦。於是讓我們大家都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人生因夢想而高飛,人性因夢想而偉大。從小給自己一個夢想,一個人生的遠大的目標,從而讓夢想帶著自己在人生遼闊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有夢想的人是幸福的,有夢想的人生是充滿希望的。願每一個孩子在他們的童年、少年、成年都能夠擁有自己的夢想,無論這個夢想是什麼,這個夢想有多大,這個夢想是否能實現。因為有夢想才有希望,有夢想才有未來!

  祝福所有的朋友都能夢想成真!

  :你該堅持些什麼?

  有一天上網,收到這樣一份短訊息,標題是:“現實中,我們該怎樣權衡放棄與堅持?”

  正文是這樣的:“老師,在我看得許多有關勵志方面的書中,有些裡面提到要學會堅持,而且舉了很多因為堅持最後取得成功人。而在一些書中,裡面也會告訴你要學會放棄,學會轉身另闢蹊徑,然後重新尋找適合你的道路。可在現實中,我們身處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很難分辨我們到底是該繼續堅持還是重新回到起點,做出新的選擇。在此,還請老師幫助指點迷津。”

  看到這份留言,我也深有感觸,畢竟這也是很多人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我想更詳盡地把這個問題給大家談一下。

  人的一生當中要面臨很多選擇,這並不是問題,因為在一次又一次的選擇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而變得成熟。問題是正如文中這位朋友所言,到底什麼選擇才是對的,什麼才是錯的;哪些是應該放棄的,而哪些又是應該堅持的?

  勵志方面的書籍,大家並不陌生。他給了普通人一個偉大的夢想,並告訴你,在遇到難時,一定要堅持。同時書中還會通過一個又一個的案例告訴你:他們都是通過堅持,最終達到了成功的彼岸。

  現在回到現實,我們身處其中,在遇到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到底是該堅持還是放棄?我想,這無非要回答兩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我們為什麼堅持?

  目標是支撐我們堅持下去的、源自內心的最原始的驅動力。有了目標,我們才不會茫茫大海中迷失方向。唐僧能夠堅持不懈19年,行程5萬餘里而不放棄,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普渡眾生,把佛教發揚光大。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於生活的激情全部來自於目標的追求:有的人是為了成就事業而堅持,在商場上忘我地打拼;也有的人是為了讓女兒上學能夠背上一個新書包,起早貪黑賣茶葉蛋。不管目標是什麼,也不管目標的大小,但只要目標存在,就足以在很大程度上支撐我們前行。

  對於大多數在校學生而言,也同樣要問一下自己:“我們為什麼要堅持?”很多人迷茫、困惑、沒有動力,到了職場上依然是這種狀態,其根源便在於目標的缺失。而目標,則是支撐我們前行的最高信仰。

  所以,一定要想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有這樣一篇調查似乎也說明了什麼:有一年,一群意氣風發的天之驕子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了,他們即將開始穿越各自的玉米地。他們的智力、學歷、環境條件都相差無幾。在臨出校門前,哈佛對他們進行了一次關於人生目標的調查。

  結果是這樣的:

  27%的人,沒有目標;

  60%的人,目標模糊;

  10%的人,有清晰但比較短期的目標;

  3%的人,有清晰而長遠的目標。

  以後的25年,他們穿越玉米地。25年後,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又是這樣的:

  3%的人,25年間他們朝著一個方向不懈努力,幾乎都成為社會各界的成功人士,其中不乏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10%的人,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地實現,成為各個領域中的專業人士,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

  60%的人,他們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成績,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剩下27%的人,他們的生活沒有目標,過得很不如意,並且常常在抱怨他人、抱怨社會、抱怨這個“不肯給他們機會”的世界。

  其實,他們之間的差別僅僅在於:25年前,他們中的一些人知道為什麼要穿越玉米地,而另一些人則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故事到此完結,具體到底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因為我看到的時候就是不具名的,不知道是何人所寫。不過,在這裡,我們的確看到了人生職業規劃的重要性,在將這個規劃細細拆分,我們馬上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根本沒有時間停下來發呆。而對於那些還在困惑、迷茫、鬱悶、無聊中虛度光陰的人來說,又何嘗不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呢?

  如果是我們生命中追求的東西,我們無疑要堅持。而對於那些無所謂的東西來說,過度堅持,則會更多地浪費我們的時間。所以,把精力花在你認為該做的、值得做的事情上,才更有意義。如果方向本身就是錯的,一味堅持,只會把我們推向深淵。

  第二,我們憑什麼堅持?

  一旦遇到困難堅持不下去,我們常常會聽到來自親朋好友的勸慰,“堅持就是勝利”、“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等等。

  對於堅持,我同樣深信不疑。因為堅持的過程,是對我們毅力的一種考驗,也是我們成功的必經歷程。“磨杵成針”的典故,更是說明了這樣一種道理。我們都渴望“平步青雲”,但那種機率,還不如買彩票中500萬更為現實。

  回頭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這個典故:“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鐵杵”之所以能夠磨成“針”,是因為“功夫深”。這個道理,世人皆知。但大家卻往往忽略了另外一個前提,那就是“鐵杵”。要想磨成針,只有“功夫深”是不夠的,還需要“料”——鐵杵。如果是一根木棍,到最後只能磨成一根棒槌。所以,在強調“堅持”的重要性的時候,我們還要問一句自己:“我到底是不是這塊料?”如果不是這塊“料”,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你到底是哪塊料?如果放對了地方,木頭也會有他不可替代的作用;否則,鑽石也可能一文不值。

  那麼,決定“料”的性質的因素又是什麼呢?主要有兩個:一是性格,二是優勢。

  首先來看性格。

  美國著名人力資源顧問羅傑安德生有一個驚人的發現:98%的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從事的職業與自己的性格相適應,相反,失敗者們則總是想在自己性格不適宜的領域獲得成功。上帝是公平的,他對每一個人都寄予了厚望,他給了別人那樣的天性,就一定會給你這樣的天性,他讓別人在這個領域成功,就一定會讓你在那個領域獲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每一種性格都有其擅長的職業,有的人擅長這一行,有的人擅長那一行。無論是哪一種性格,你都應該接受它,並按照這一性格去尋找適合的職業。然而,遺憾的是,世界上幾乎有近一半的人正在從事著與自己的性格格格不入的職業。

  性格無好壞優劣,只有合適與否。如果找對職業,每一種性格都能成功。本人一直信奉一個觀點:天下無不可用之人,關鍵是用在什麼地方。這種用人觀念,在一些優秀的外企,比如IBM,應用得非常成功,人力資源管理的效率也異常地高。而國內的企業,在這方面則連是起碼的認識都不具備。他們更多地相信“磨杵成針”,相信只要堅持努力就會取得成功。由此造成本土企業效率低下、員工積極性不高,根源之一也就在這裡。

  所以,一定要認清楚自己的性格是哪種型別。有人向我求助職業規劃方面的問題時,我通常第一步就是要看看他們的性格型別。在這裡給大家推薦我在第一職場論壇常用的《DISC性格測評》,一是因為這個工具比較實用,分析起來相對簡單,容易掌握;二是因為大多數的世界500強都在使用這個工具進行人才測評。許多想進世界500強的朋友們,一定要想清楚應聘的職位是否與性格相吻合。這樣錄用的可能性也會更高一些。同時這也為大學生的自我修養提出了新的挑戰:一定要認識自我,才有可能獲得成功。

  其次看優勢。

  蓋洛普將其稱為“才幹”。而中國人更習慣將其稱為天賦。我們常常會發現,做同樣一件事,有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輕而易舉地完成,而且相當優秀;而有的人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則仍然不能達到要求。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不在於後者不努力,而在於後者的優勢沒有發揮出來。如果你從事的工作能夠充分發揮你的天賦,那麼,你極有可能獲得更高的成功率。同樣,中國與此相反卻非常盛行的則是“木桶理論”:更強調補短的重要性,而忘記了長處的發揮。

  不是說補短不重要。相比較而言,補短能夠使我們達到“及格”,而發揮優勢則能使我們達到“優秀”。在現實工作中,“及格”是遠遠不夠的,這只是一個起碼要求,讓我們不被淘汰;而“優秀”則會為我們的事業成功貢獻更多的砝碼。

  奧托·瓦拉赫是191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他的成才過程極富傳奇色彩。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倒數第一。老師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在繪畫藝術上是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同學,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於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在同學當中,這位在文學和繪畫藝術上的不可造就之才竟然成為公認的在化學方面“前程遠大的高材生”。

  找準屬於自己的道路,踏踏實實幹適合自己的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這就是奧托·瓦拉赫給我們的啟示。如果你看不到自己的優勢,甚至對自己失去信心,這是你今生最大的缺憾。

  自尊和自信來源於對自己優勢的確認,以及隨之而來的對自我價值的肯定。確認自己的優勢是人的“精神生長點”。你必須獨具慧眼,善於發現自我,把握你的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長點”。

  切記:即使是智商很低的人也有自己的天賦。在中國,有一位無師自通的指揮天才——舟舟。這位重型先天愚患者,500萬分之一的發病概率,卻在音樂指揮方面取得了常人難以想像的成績,這足以說明天賦的重要性。

  所以,對於堅持還是放棄,我的觀點是:如果你所做的事符合自己的目標,並且符合自己的性格、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困難對你而言只是暫時的,堅持下去,你會取得比普通人更大的成功。

  如果目標本身不符合自己的性格,也無法發揮自己的優勢,那麼,建議你放棄,重新思考自己的未來。目標、性格、優勢三者吻合,才是最佳的選擇。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目標,那就做你適合的,同樣會獲得成功。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