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演講技巧和特點
阿道夫·希特勒,是奧地利裔德國政治人物,納粹黨黨魁,1933年被任命為德國總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兼任德國武裝力量最高統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關於,供你參考閱讀。
他習慣性運用沉默開臺控場
我們在講課時也強調過,在上臺之前先不要講話,沉默四五秒再演講,效果非常之好。而希特勒在演講前沉默的時間更是可怕,他一定要沉默很長的時間,一直等到群眾由鬧到靜,又從靜到嘰嘰喳喳時,才開始發言。這是欲擒故縱、製造懸念、大吊胃口的開場技巧。
快速達到高潮
他演講開始時語調極其平緩,但很快就激昂澎湃起來,伴隨著手舞足蹈,還經常掂起腳尖,幾分鐘內就可以達到歇斯底里的境界。能夠瞬間達到演講高潮,並且把聽眾帶進去的演講者,是情緒掌控的高手,是現場氣氛的狂熱製造者。
希特勒的演講短小但是精準
他的演講從來不超過半小時,往往只有十分鐘左右,在此期間,他不會給聽眾任何打瞌睡或織毛衣的機會,在極短的時間內把握主題,直達目的,高潮處戛然而止,留下大量想像的空間。他從來都是在最狂熱的時候停下演講,給聽眾更大的回味的意境。
他演講的內容煽動性極強
他演講的內容相當簡潔,提到最多的就是“德意志”、“國家”、“民族”、“振興”、“正義”、“敵人”、“形勢”、“鬥爭”、“成就”之類的詞,從來不引經據典,只談論現代的事情。在他牙縫裡冒出的每一個字都洋溢著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的氣息,令從幼兒到老者的全體公民都為之熱血沸騰,那種瘋狂的場面使得中國期的狂熱場面都黯然失色。
雖然有語言隔閡,但是拋開內容,只關注形式,我們仍然能感受到希特勒演講當中帶來的衝擊力。一段急促的感召,一個迸發的詞彙,甚至是一些微妙的小動作,烏合之眾們就像感染了瘟疫一般瘋狂。那個時候他們彷彿不是在看一次講演,而是一場搖滾演唱會,而希特勒就是那個舞臺中央毫無疑問的Rock Star。
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的大多是希特勒成為國家元首之後的演講片段,那個時候他面對的是頂禮膜拜聽眾,而在1941年之後,希特勒的演講已經非常少了,而且已經沒有當初激情洋溢的勁頭。我相信他演說的精華部分,應該是他代表納粹參加選舉和之前,那個時候他一天要做三四場演說,完全靠自己在口才上的能力征服投票者,有辯論,有陳詞,有詆譭,有交鋒。
最重要的是他對於自己和自己所傳遞思想的完全認同,並且把這種信念傳遞給每一個聽眾。就像@曾林 的話:“自我膨脹,把聽眾當成豬”。雖然話不好聽,但確實就是這個道理。
特點
1、先入為主。“無論在什麼時候,我每在演說之前,必定預先猜想在討論中將在哪種情況和性質的論辯發生,因此我在演詞的前段,先把敵人的理由駁斥得使他體無完膚,這方法就是把對方一切可能完全說了出來,來證明他們是虛妄而無價值的。”
2、目的是說服,而不是說理。“如果一個演說家,他知道了聽眾對於他的演辭不有全領悟的時候,便應該作十分淺明的解釋,使大家都能夠明白而且在解釋的時候,審慎而很慢地說著,使那些知識最低的人也能夠領會。”他曾譏笑貝特曼·霍爾威克的演辭,“雖然是長於說理,實在不過是證明他這一個人不能向群眾來講演的。”
3、選擇最好的時間。“善於演講的人,他要感動聽眾,最好的時間是在晚上;因為聽眾在晚上精神疲倦,不像上午的頭腦清醒意志堅決而反抗力也比較強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