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

  是在中國大陸與中國臺灣學生之間進行的著名辯論賽事,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海峽兩岸辯論賽的相關事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質詢的種類

  我們一般可以把質詢內容分為兩類,一類是攻擊的、臨場的、用來解構對方立論的,一類是防守的、賽前準備好的、誘使對方承認我方論點並展開自己邏輯。

  第一類問題起到的作用是用連續的追問來將迫使對方展開自己的邏輯並舉證,進而將邏輯鏈中的薄弱之處予以截斷,或者是確定對方的答案,讓對方失去迴旋的餘地。

  舉例:

  辯題:經濟全球化使競爭多於合作

  1.請問對方辯友,您方今天比較的標準是什麼?

  答:看何者更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顯然合作比競爭更能促進社會發展。

  2.這是一個價值標準,是嗎?

  答:是的。

  3.今天的辯題是一個事實命題,而您方出示了一個價值標準,請問您如何用一個價值標準來衡量一個事實命題?

  答:……

  由於這類質詢問題是臨場組織的,所以很大程度依賴於攻辯方辯手的個人實力,如果勉強去拆,反而讓對方有機會展開自己的邏輯,或者自己自亂陣腳。

  第二類問題由一連串封閉式問題和一兩個開放式問題組成,效果是要麼讓對方陷入兩難,要麼承認我方觀點,要麼違背公眾的經驗法則。這需要賽前精心組織。

  舉例:

  辯題:經濟發展優先於環境保護

  1.請問當今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麼?開放式問題

  答: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2.請問主要矛盾需要被優先解決還是次要矛盾需要被優先解決?封閉式問題,二選一 答:主要矛盾

  3.那麼請問解決這個主要矛盾是要靠發展經濟還是靠保護環境?

  答:……

  大家可以想一想怎麼破解這套陷阱

  第二類問題兼顧取得戰果和展開自己的底線,但是連環問題很難設計,碰到經驗豐富的答辯者,他們是不會按照你預期的答案來回答的!

  不過,在你決定採用哪一類質詢問題前,有一點需要被瞭解:奧瑞崗制一開始規定的時間是“三、三、三”,但是比賽到後來,很多辯士發現了這樣一個問題:時間不夠!也許剛剛好把對手逼到懸崖邊,這時候時間就到了!所以後面又把質詢時間延長到四分鐘甚至五分鐘。

  但是海峽賽的一輪質詢時間是兩分半,這意味著時間一定是不夠的,第一類臨場攻擊型的問題很難收到戰果,同時一辯立論陳詞時間三分半,時間也是不夠,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時間來展開自己的立論。

  所以在海峽賽的質詢中大多都是用第二類也就是賽前組織好的連環套問,第一類的問題,除非你非常有自信,不然不要把一整輪的時間扔在這上面。

  二、質詢的準備

  出色的質詢相當程度需要依賴臨場反應,但這絕不表示質詢無法準備。透過“逆向思考”和“打造地基”,多數質詢都可以在上臺前準備妥當。

  1.逆向思考

  在分析立場的過程中,辯手應該已經對哪些爭議點有機會發展為“可能議題”有了基本概念,質詢的準備應該以這些可能議題為重點。例如在“大學生創業利大弊大”的辯論中,針對我方主打的“大學生創業即使失敗,仍將增進其挫折抵抗力”,以及對方可能主打的“大學生創業會造成課業分心”等議題,辯論隊伍都應該設計好質詢題目;如果場上確如意料中的出現了這兩個議題,就可以使用事先備妥的質詢來回應。

  換句話說,事前的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猜中的議題越多,質詢就越可以依賴事前的準備情況,而不必只靠臨場發揮。因此,準備質詢題目時,辯手不應該從“我要怎麼問,問什麼”的“問題設計”開始,而要先思考“我要問出什麼”,也就是先想結果,再想題目。這種由結果倒推問題的準備方式,就是所謂的“逆向思考”reverse thinking。

  一般而言,對攻防而言越重要的議題,也就是對質詢而言越主要的主題,質詢時辯論隊伍攻擊對手立論和防禦本方立論的重要工具。

  2.打造地基

  接下來辯手要思考怎樣問出自己要問出的東西。前面說過,辯論或者論證的基本過程是透過雙方都同意的事,來使對方承認他原本不同意的事由“第一共識”找“第二共識”。因此最好的論證擁有三大組成要素:1、無可否認的根據;2、無從推翻的“推論”,因此產生3、無可迴避的主張。

  簡單的說,主張的“大樓”必須建立再根據與推論的穩固“地基”之上。而質詢就是打造地基ground building的有效手段。

  舉例來說,如果我方統一“大學生創業回造成課業分心,因此弊大於利”的方式,是“很多事情都會造成大學生分心,因此造成分心不構成弊大於利的理由”,這個我方主張就是要試圖構建的大樓。而要怎樣使對方接受這個主張呢?類比論證使一個可能的方法。我方如果以交男女朋友、打球與參加社團做類比,強調這些事情也會使大學生分心,但卻不被認為弊大於利。辯手可以這樣問——

  問:對方辯友,請問您有沒有女朋友?

  答:有。

  問:請問您交女朋友是不是會花時間?

  答:我懂得時間分配。答辯者打算逃脫

  問:那請問有沒有大學生會交女朋友交到無法兼顧課業?質詢者不為所動,繼續以其它大學生為物件進行追問

  答:這不一樣……答辯者回避問題

  問:請回答我的問題,有沒有大學生會因為交男女朋友而耽誤課業?質詢者不為所動,再次追問同樣問題

  答:呃,有可能,但是……獲得對方承認類比

  問:謝謝你,我得到我想要的答案了。

  在打造地基時,質詢者最常用的就是“類比論證”。如果對方無法否認類比,又無法證明二者“不能類比”,他將就無法迴避主張——交男女朋友利大於弊。如果交男女朋友、打球、參加社團這些多數人不認為弊大於利的事情,依照對方的邏輯都屬於弊大於利,其辯論的外部連貫性就將受到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