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失眠的穴位刺激療法

  失眠是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並影響日間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那麼治療失眠的方法有哪些?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

  失眠症狀

  我們的身體,原本一入夜便自然會想睡覺。不過,有人鑽進被窩中,卻怎麼努力也無法入眠。這些人一心要睡,反而使神經更加興奮,而無法入睡。它是因為自律神經的平衡不佳而引起。

  自律神經中,有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即由這兩組作用相反的神經,而調整全身器官或血管等的作用。其中,交感神經作用增強,則肌肉緊張,造成身體容易活動的狀態,清醒狀態也是其中之一。

  相反的,交感神經受抑制,副交感神經作用增強時,血液迴圈較佳、緊張的肌肉鬆弛,而呈現休息或睡眠狀態。總而言之,若自律神經不安定,都是交感神經作用在增強,身體便處於清醒狀態,再怎麼努力入睡,也無法睡著。

  治療失眠的穴位

  1、神經興奮無法入眠時,刺激穴道相當有效。特別是壓位於頭後側的完骨穴,可調整自律神經,具有誘睡的效果。

  2、觸控耳垂後方,有一突出的小骨-乳突,從乳突下端沿後緣往上觸控,可摸到一淺窪,一壓,會有震動之感的地方就是完骨穴。

  用兩手的大拇指仔細揉壓左右兩邊的完骨穴,不知不覺間,就會想睡,其它的天柱穴、神門穴、湧泉穴,對消除失眠也都有效,也請試試這些穴道。

  腳底下有一個稱為“失眠穴”的特效穴道。此穴即為“取回失去的睡眠”之意,所以,無法入眠時刺激它,非常有效。失眠穴在腳後跟的中央,此穴可以拳頭捶擊刺激,輕輕的來回多捶幾下。此穴又稱為百敲穴。因為在床上,只要敲100次此穴,就可以安然入睡,故而得此名。

  治療失眠的偏方

  敷臍法:等量珍珠粉、丹蔘粉、硫磺粉拌勻,再拌適量麻油敷於臍部,外蓋塑料薄膜膠布固定,3-5天更換。

  按摩穴位法:取湧泉穴、太溪穴、失眠穴,用指端按掐穴位各3-5分鐘。如果結合溫水洗足後按掐效果更佳。太溪穴:位於內踝骨後緣與跟腱的中點。失眠穴:位於內踝骨與外踝骨連線,在腳底的中點。湧泉穴:位於前腳掌1/3之處凹陷中。

  治療失眠的食物

  失眠了,想要治療,請戒除以下食物:戒菸、酒、忌辛辣刺激食品,如咖啡、濃茶等。晚餐不要過飽。

  治療失眠期間應適量選食一些有助於神經功能的食品:魚、牡蠣、蝦、泥鰍、豬肝、豬腰、核桃、花生、蘋果、蘑菇、豌豆、蠶豆、牛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