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多動症的高發年齡段

  兒童多動症在我們生活周圍並不少見,這樣的孩子給家庭帶去了太多的悲傷和痛苦,因此一定要及時進行預防和治療。下面小編帶你瞭解,希望對你有幫助!

  

  多動症好發於學齡期的孩子,起病於7歲以前,多動症主要是好發於學齡期的孩子。按照我們以前診斷多動症的標準,是要求起病於學齡以前才可以診斷為多動症,7歲以前出現多動症的症狀才可以診斷為多動症,假設是7歲以後出現多動症的這些症狀,一般不考慮是多動症。但是這個年齡標準現在還在展開討論,有可能再更改。

  多動症起病於7歲以前,很多胎兒期就起病,表現為胎動次數比正常的要多。多動症的發病年齡是很難去鑑定的,有些小孩是三歲發病,有可能只是3歲以前就發病了,只是3歲時這些症狀才引起家長的注意,到醫院進行了診斷。

  如果7歲以前是個很好的孩子,沒有這方面的症狀,而7歲後出現這些多動症的症狀,一般考慮是否是其他疾病引起的繼發性的多動症。很多疾病,比如抽動症,大概有50-60%的孩子會伴有多動症的症狀。

  兒童多動症是什麼引起的

  1、遺傳因素

  多項研究表明多動症是具有複雜遺傳特徵的家族性疾病,遺傳度平均為0.76,提示遺傳因素在多動症。病因學方面起主要作用。

  2、器質性因素

  母孕期、圍生期及出生後各種原因所致的輕微腦損傷可能是部分患兒發生該障礙的原因,但沒有一種腦損傷存在於所有該障礙患兒,也不是所有有此損傷的兒童都患此病,而且許多患兒並沒有腦損傷的證據。

  3、神經生理學因素

  該障礙患兒腦電圖異常率高,主要為慢波活動增加。腦電圖功率譜分析發現慢波功率增加,α波功率減小、平均頻率下降。提示該障礙患兒存在中樞神經系統成熟延遲或大腦皮質的覺醒不足。

  4、心理社會因素

  早期智力開發過度,學習負擔過重,不良的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如經濟過於貧窮、父母感情破裂、教育方式不當等均可增加兒童患多動症的危險性。

  5、其他因素

  該障礙可能與鋅、鐵缺乏,血鉛增高有關。食物新增劑可能增加兒童患多動症的危險性。

  兒童多動症有什麼表現

  1、活動過多

  表現為病人經常顯得不安寧,手足小動作多,不能夠安靜坐著,在座位上扭來扭去。在教室或其他要求安靜的場合擅自離開座位,到處亂跑或攀爬。難以從事安靜的活動或遊戲,一天忙個不停。

  2、行為衝動

  在資訊不充分的情況下快速地做出行為反應。表現衝動,做事不顧及後果、憑一時興趣行事,為此常與同伴發生打鬥或糾紛,造成不良後果。在別人講話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談話,在老師的問題尚未說完時便迫不及待地搶先解答,不能夠耐心地排隊等候。

  3、學習困難

  因為關注障礙和多動干擾了病人在課堂上的聽課療效、完成作業的速度和質量,致使學業成績差,常低於其智力所必然達到的學業成績。

  淘氣與多動症有什麼區別

  實際上,淘氣與醫學上所說的兒童多動症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指正常兒童的頑皮現象,後者則屬異常的行為障礙。

  從醫學角度看,兒童有以下幾種生理特點:身體和心理髮育都很迅速,但心理還不成熟,所以他們幼稚、天真活潑、精力充沛,似乎有使不完的精力,對外界的一切事物倍感新鮮,總想親自摸一摸,動一動或是“實踐”一番。由於兒童的神經系統功能以皮質下中樞活動佔優勢,大腦的抑制能力不如成人。

  所以,小孩子表現活躍,卻不穩定,易激惹,不聽話,也不像成人那樣坐得住,因此孩子貪玩、喜動、淘氣是符合兒童生理、心理髮展特點的正常現象。如果比較小的孩子整天孤僻、少動,象個“小大人”,反而可能是不太正常的現象了。

  怎樣預防兒童多動症

  1、多動症的預防要提倡婚前檢查,避免近親結婚,配偶的選擇,要儘量注意有無癲癇病、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患,這些都是導致多動症的因素。

  2、為了避免產傷,減少腦損傷的機會,應提倡自然順產,因為臨床中發現,多動症患兒中剖腹產者比例較高。這也是屬於多動症的預防措施之一。

  3、孕婦應注意陶冶性情,保持心情愉快,精神安寧,多動症的預防還需謹避寒暑,預防疾病,慎用藥物。

  4、創造溫馨和諧的生活環境,使孩子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渡過童年,切勿盲目望子成龍,剝奪孩子歡樂的童年,造成不必要的精神創傷,導致多動症的發生。

  5、多動症的預防需注意合理營養,使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偏食、不挑食,保證 充足的睡眠。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防止多動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