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退燒的方法

  孩子一發燒,家長常常是急作一團。急忙給孩子喂退燒藥、扎退燒針來迅速降溫。小編告訴家長們要有正確的而降溫方法。

  38.5℃以下最好物理降溫

  “孩子發燒不要急於降溫。”王淑芬表示,很多家長一見孩子發燒就給孩子服用退熱藥。其實,發熱不是獨立的疾病,而是一個常見的臨床症狀。我們的身體通過升高體溫來調動自身的防禦系統殺死外來病菌,從而縮短疾病時間。“發熱是體內抵抗感染的機制之一。”所以,如果確定孩子只是感冒了,在兒童能耐受的範圍內,最好不要急於服用解熱藥。

  當孩子體溫低於38.5℃,且一般狀態良好時,可以不用退熱藥,最好是多喝水,同時密切注意其病情變化,或者應用物理降溫方法。

  根據發熱情況選擇口服藥

  “家長和醫生要改變以往那種動不動就給小兒打退熱針的做法。”王淑芬表示,小兒發熱時,還是應該首選口服藥配合物理降溫的方法。“現在,不少價格低、安全有效、且適合小兒服用的退熱藥退熱迅速,如撲熱息痛、布洛芬和以這兩種藥為原料製成的藥物可維持6~8小時,可以作為家庭常備的小兒退熱良藥。”

  王淑芬同時提醒,服用退熱藥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病情對症下藥。“小兒泰諾林、美林等口服退燒藥效果都比較好,但是吃的次數不能多,吃多了副作用大,一定要按照說明進行服用。”此外,有幼兒的家庭需常備退燒藥品,還可常備退熱帖、退熱栓等。

  退熱針副作用大盡量不打

  王淑芬表示,小兒發熱,是常有的事。發熱會給孩子帶來許多不適,引起哭鬧、煩躁不安、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食慾不佳、消化功能降低等,甚至發生高熱驚厥。“每到這時,家長往往驚慌失措,到醫院就診時,極力要求醫生給孩子注射退熱針,以迅速降溫。”有些基層或偏遠地區的醫生,甚至將注射退熱針當作治療小兒發熱的“法寶”。

  “兒童退熱能不打針就不打針。”王淑芬介紹,小兒常用的退熱針有精氨酸阿司匹林、安乃近、複方氨基比林等。這類藥物雖然可以達到降低體溫的目的,但可能會產生一些副作用,如大汗淋漓、虛脫等,甚至發生休克。有過敏體質的孩子還可能會出現藥疹、蕁麻疹,甚至發生致命性的剝脫性皮炎,嚴重的還可造成粒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退燒最好辦法,想必這是很多人想知道,尤其是對家裡有小孩的新爸爸新媽媽來說,這是必須知道的常識。常見的退燒方法是用冰塊降溫、退燒,這種做法是否合理呢?除了用這種方法退燒,還有其他方法嗎?

  退燒最好辦法是什麼

  退燒的方法包括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所謂物理降溫就是指不用藥的,不管是低熱或者高熱,都建議選用熱水擦浴,用40度以上的熱水,手摸上去稍微感覺有點熱了,這個溫度正好。擦浴時最好到面板微微見紅,面板下面的毛細血管張開了,血流增加了,就可以散熱,把身體裡多餘的熱量帶走,就起到了有效的退熱效果。因為小孩子身體機能還處於發育階段,不宜隨便用藥,所以這是給小孩子退燒的最好辦法。

  如果出現一般高熱或者超高熱的時候,可以用冷毛巾在額部敷一敷,市面上買的退熱貼也可以選用。但是不建議用酒精退燒,因為它通過面板,在酒精揮發的時候帶走了一部分熱量,但面板表面會通過面板把酒精吸收進去一部分,增加肝臟負荷,對人體沒有好處。

  如何選用退燒藥

  家長們知道嗎?一發現孩子發燒就讓孩子吃退燒藥的做法是不科學的!那麼,什麼時候可以用藥物降溫呢?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38℃以上可以選用退燒藥。一般我們醫生會建議超過38.5℃,或39℃以上再用退燒藥。一般低燒不要用藥,用溫水擦浴即可。如何選用退燒藥呢?泰諾林退熱滴劑、美林、恬倩等可以作為家中常備的退燒藥。而對於寶寶而言,兵兵退熱護腦貼較為可靠,外用貼劑,安全,方便,速效,植物成分,無任何毒副作用。醫生推薦使用高含水量產品大人小孩都可用。

  家庭可用的退燒方法

  1、維持家中的空氣流通:若家有冷氣,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可將幼兒置於冷氣房中或以電扇繞轉著吹,使體溫慢慢地下降,如此幼兒也會感覺舒適些。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2、脫掉過多的衣物:如果寶寶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

  3、溫水拭浴:將寶寶身上衣物解開,用溫水***37℃***毛巾全身上下搓揉,如此可使寶寶面板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氣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

  4、用退熱貼:有助於散熱,但對較小的幼兒並不建議,因幼兒不易轉動身體,冰枕易造成區域性過冷或致體溫過低。使用退熱貼也可以,退熱貼的膠狀物質中的水份汽化時可以將熱量帶走,不會出現過分冷卻的情況。

  5、多喝水:以助發汗,並防脫水。水有調節溫度的功能,可使體溫下降及補充寶寶體內的失水。

  6、使用退燒藥:當嬰幼兒中心溫度***肛溫或耳溫***超過38.5℃時,可以適度的使用退燒藥水或栓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