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如何治療焦慮症焦慮症的治療方法

  生活節奏加快,再加上壓力山大,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患上一定程度的焦慮症。焦慮症帶來的危害,超出我們想象的範圍。那麼焦慮症有哪些危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焦慮症的治療方法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焦慮症帶來的危害

  1.當擾動心神,或心失所養,心神不安以及肝失柔和之象的時候,就會出現持續的緊張不安,和心悸、失眠、出汗等情況。那麼,原則上用偏寒涼的食品和偏酸甜的食品。偏寒涼的食品,如牛蒡、薄荷、百合、芹菜、茼蒿、馬齒莧、荸薺、蘿蔔、綠豆和多種綠葉蔬菜,其他像綠茶等也有去火的功能。

  2.當肝氣鬱結乘脾胃,就輕易出現輕易腹瀉、噁心嘔吐等情況。那麼,原則上,這種狀態採用的飲食以平和為主。主要讓病人先恢復正常的飲食狀態,以粥品較為理想,且採用平淡的大米或小米粥。

  3.當心脾膽虛的時候,輕易出現多思善慮,心悸膽怯,善驚易恐等情況。這種病人一般體力較弱,所以原則上以補為主。可以採用貝殼類食品作為收斂心神的一種方法如牡蠣、海蛤等。

  4.當肝鬱乘脾,脾運不健,生溼聚痰的時候,輕易出現咽喉梗塞感等情況。那麼,原則上採用既能順氣,又能化痰的食品。蔬菜主要有各種竹筍、毛筍、冬瓜、蘿蔔、魚腥草等。水果象橘子、柚子、蘆柑、西瓜都是很好的選擇。

  焦慮症患者的日常

  焦慮症是較常見的神經症之一,又稱焦慮性神經症,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

  情緒緊張不安。病人基本的內心體驗是恐懼,間斷或持續性地出現莫名其妙的害怕、緊張、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不少患者同時還伴有憂鬱症狀,對目前及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無故發怒。嚴重時,患者在某些特定觸發情境,如封閉空間等,會突然出現極度恐懼的心理,體驗到強烈的瀕死感或失控感。

  伴有軀體不適感、精神運動性不安和植物功能紊亂。表現常為,心慌、胸悶、氣短、心跳加快、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口乾、尿頻、尿急、出汗、發抖、全身疲乏,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等。這些症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形成惡性迴圈,嚴重地影響了身心健康。絕大多數輕度焦慮症患者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以及月經不調、食慾減退、頭昏眼花等。發作嚴重時,患者往往撥打“120”急救電話,去看心內科的急診。有的患者看上去症狀很重,但是相關檢查結果大多正常;也有患者因此引發身體疾病。

  焦慮症的治療方法

  患上焦慮症,通常情況下人們往往習慣性地去醫院期望開些藥解決問題,而且一些藥物可能在短期內也能讓患者見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服用一些成藥有時候對肝、腎的副作用比較大,且這一型別的藥物一般會讓患者產生非常強的依賴,一旦病人停止服藥,病情的反彈會比較嚴重。

  被不少人忽略的中醫,治療焦慮療效更為明顯。焦慮症屬於情志障礙,可致肝鬱血瘀,氣血失調,因此針對不同的人群,根據每個人的狀況,需要從養血柔肝、活血化瘀、調理氣血等各個方面進行鍼對性的治療。事實證明,中醫療法更容易讓病人從焦慮狀態走出來,快速恢復健康。

  與其他單純的生理性疾病不同的是,焦慮症的最重要特點是情緒問題,因此病人可能會比患某個具體的單純的身體疾病的人更痛苦,也更難治療。因此雷大夫特別建議,如果患了焦慮症的話,應該及早地、積極主動地尋求治療,尤其是在病情較輕的時候早早介入干預,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易患焦慮症的人群

  20歲到55歲的年齡段發病率比較高,男性發病率略大於女性,這之中四類人是高發人群。

  1.壓力大,生活不規律,情緒比較緊張,休息不好的人群患病比例比較大。在這類人群中,處於創業期的人患病機率更大。

  2.女性初來月經期間,容易出現青春期焦慮症;月經前期也容易出現焦慮症,表現為易急躁,或者冷漠,恐懼。

  3.由於體內激素髮生變化,產後的婦女容易發生焦慮症,稱為產後焦慮症。患者情緒急躁、抑鬱,嚴重者甚至發生跳樓等極端行為。

  4.更年期也是焦慮症高發人群,且女性病症比男性明顯。睡眠不好,心煩,陣汗,女性月經失調等更年期症狀,都容易引發焦慮。因更年期病人可能伴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其症狀表現得更厲害。

  放鬆身心的小妙招

  1.工作一兩個小時,走動幾分鐘;站立起來閉目,暫放思慮,放鬆整個身體——頭部、肩部、腹部、腿部、腳、四肢逐一放鬆。

  2.梳頭,兩手手指分開,緊貼頭皮,從額前梳理到後面。

  3.按摩穴位,外眼角延長線的太陽穴,內眼角稍上方凹陷處的睛明穴,鼻翼旁開約一釐米皺紋中迎香穴,分別按摩30次。

  4.雙手掌心相對搓手,熱後捂耳朵三次;放置腰部上下摩擦數次。

  5.堅持戶外鍛鍊。站樁、太極、瑜伽等都是鍛鍊身體,怡養身心比較好的方式。也可爬山、游泳、聚會等各種方式調劑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