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

  頸椎病是指因頸椎退行性變引起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壓迫頸部脊髓、神經根,並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疾病,那麼,有什麼治療方法嗎?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分享頸椎病的最佳治療方法,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頸椎病的最佳治療方法

  保守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主要用於緩解疼痛、區域性消炎、放鬆肌肉治療,對於頸椎不穩等繼發的區域性軟組織勞損等療效較明確,但不能從根本上治療頸椎病。對於伴有四肢無力或麻木的患者來說,還可以使用神經營養藥物輔助康復,促進受壓神經的恢復。

  2、牽引法:通過牽引力和反牽引力之間的相互平衡,使頭頸部相對固定於生理曲線狀態,從而使頸椎曲線不正的現象逐漸改變,但其療效有限,僅適於輕症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且在急性期禁止做牽引,防止區域性炎症、水腫加重。

  3、理療:理療法是物理療法的簡稱。就是應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種物理因子,如聲、光、電、熱、磁等作用於人體,以達到治療和預防疾病的目的。但其作用也較微弱,不能從根本上治療。且經常理療易對面板產生燙傷。

  4、中醫療法博大精深,療效但與醫生的個人經驗有很大關係,需慎重選擇。

  手術治療

  對頸椎病診斷明確,神經根壓迫症狀嚴重,保守治療後症狀無明顯好轉者應採取手術治療,而對於脊髓型頸椎病患者,即主要表現為雙下肢走路無力、行走不穩等症狀的患者,則應儘早實行手術治療,以獲得良好的恢復效果,因這類患者的治療效果與神經壓迫時間長短有密切關係。而對於椎動脈和交感神經興奮型的患者,手術效果相對來說就不太確切。

  主要手術方法有以下幾種:

  1、頸前路手術:顧名思義,即在脖子前面進行的手術,目前大部分頸前路手術都是微創技術,手術切口小,術後恢復快。手術主要切除突出變形的椎間盤,對於伴有骨贅增生者還要去除增生的骨贅,以及兩側鉤椎關節,以免殘留可能的致壓物。正常結構切除後的重建物多種多樣,大多使用鋼板和融合器來重建頸椎的高度和穩定性。不論何種內植物,主要作用是恢復頸椎正常的曲度,並將手術操作的幾節頸椎長在一起。我們目前僅採用椎間融合器,不用鋼板,治療效果顯著,為病人節省寶貴經費,已經在國際上發表文章。近幾年還出現人工椎間盤置換,可以保留了頸椎節段間的運動功能,對合適的病人臨床療效也很好。

  3、頸後路手術:即從脖子後方進行的手術,適用於多節段頸椎病、伴椎管狹窄或後縱韌帶骨化者。後路手術主要通過切除全部或部分後方的椎板來達到間接減壓的目的,手術風險比前路要小,暴露簡單,對於頸椎本身生理曲度存在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儘管後路手術對於頸椎正常生理結構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也需要內植物來重建頸椎的穩定性。後路單開門椎管成形術等手術可以保留頸椎間的活動度,術後後凸畸形及鄰近節段退變等發生率較小,已被我們廣泛採用,在國際和國內率先報道。

  術後護理

  1、手術後返回病室要保持脊柱水平位搬動病人,頸部制動兩側用沙袋固定。

  2、患者術後由於全麻插管和牽拉關係,可出現咽部不適, 吞嚥和呼吸困難,症狀輕的病人一般都能自愈。 常規霧化吸入以解決痰液粘稠和咽部刺激。

  3、頸前路患者觀察傷口滲血情況及呼吸頻率、節律,發現異常,及時通知。

  4、保持引流管的通暢,不要打折和受壓。觀察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

  5、術後每兩小時給予患者更換體位一次,預防壓瘡。

  6、術後儘早進行功能鍛鍊,術後半天即可坐起,鼓勵咳痰。術後一至兩天即可下床走動。每日數次進行上肢、下肢和手的小關節活動。 保持各關節良好的功能位。下床時可以帶頸託。

  7、出院後加強上肢、下肢的 功能鍛鍊,睡眠時注意枕頭的高度,不可過高,術後定期複查

  頸椎病的注意事項

  1、頸椎病患者需定時改變頭頸部體位,注意休息,勞逸結合。抬起頭並向四周各方向適當地輕輕活動頸部,不要老是讓頸椎處於彎曲狀態。伏案工作不宜一次持續很長時間,超過2個小時以上的持續低頭工作,則難以使頸椎椎間隙內的高壓在短時間內得到有效的恢復緩解,這樣會加重加快頸椎的退變。

  2、已經有頸椎病症狀的患者,應當減少工作量,適當休息。症狀較重、發作頻繁者,應當停止工作,絕對休息,而且,最好能夠臥床休息。這樣在頸椎病的治療期間,有助於提高治療的效果,促使病情早日緩解,機體早日康復。

  3、頸椎病患者在工作中應該避免長時間吹空調,電風扇. 由於頸椎病的發病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寒冷和潮溼容易加重頸椎病的症狀。應當儘量減少在氣溫過低或者寒冷潮溼的條件下長期低頭伏案工作的時間,以防止頸椎病症狀的出現,或者頸椎病誘發頸肩背部痠痛的症狀。

  4、頸椎病患者應當避免參加重體力勞動,提取重物等等,平常應當注意保護頸部,防止其受傷。上肢應該避擴音取重物, 當上肢提重物時,力量可以經過懸吊上肢的肌肉傳遞到頸椎,從而使頸椎受到牽拉,增加了頸椎之間的相互壓力。頸椎病患者在參加重體力勞動後症狀有可能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