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辯論中取勝的方法

  當論辯局勢不宜速戰速決,或時機尚不成熟時,應避免針尖對麥芒式的直接交鋒,而應拖延時間等待戰機的到來,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後發制人,戰勝論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提供的,供大家參閱。

  在辯論中穩中取勝的方法技巧

  其一,以慢待機 後發制人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在時機不成熟時倉促行事,往往達不到目的,論辯也是如此,“慢”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必須的,“以慢制勝”法實際上是論辯中的緩兵之計,緩兵之計是延緩對方進兵的謀略,當論辯局勢不宜速戰速決,或時機尚不成熟時,應避免針尖對麥芒式的直接交鋒,而應拖延時間等待戰機的到來。一旦時機成熟,就可後發制人,戰勝論敵。如在例子中,丘吉爾在時機不成熟時,不急於成功,以慢待機。在討論首相人選的關鍵時刻,以沉默表示反對,最終贏得了勝利。

  其二,以慢施謀 以弱克強

  “以慢制勝”法適用於以劣勢對優勢、以弱小對強大的論辯局勢,它是弱小的一方為了戰勝貌似強大的一方而採取的一種謀略手段,“慢”中有計謀,緩動要巧妙,這裡的“慢”並非反應遲鈍,不擅言辭的同義語,而是大智若愚、大辯若訥的雄辯家定計施謀的法寶之一,如在例子中,丘吉爾面對張伯倫的追問,裝聾作啞,拖延時間,實際上是假痴不癲的緩兵之計。在這一種韌性的相持中,張伯倫一方終於沉不住氣了,丘吉爾以慢施謀終於取得了勝利。

  其三,以慢制怒 以冷對熱

  “慢”在論辯中還是一種很好的“制怒”之術。論辯中脣槍舌劍,自控力較差的人很容易激動。在這種情況下,要說服過分激動的人,宜用慢動作、慢語調來應付。以慢制怒,以冷對熱,才能使其“降溫減壓”,只有對方心平氣和了,你講的道理他才能順利接受。

  總之,論辯中的“快”與“慢”也是一種對立統一的辯證關係。兵貴神速,“快”當然好,可是,有時“慢”也有“慢”的妙處,“慢”可待機,“慢”可施謀,“慢”可制怒。“慢”是一種韌性的戰術,“慢”是一場持久戰,“慢”是舌戰中的緩兵之計。緩動慢進花的時間雖長,繞的彎子雖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它卻往往是取得勝利的捷徑。

  辯論中反客為主的技巧

  一借力打力

  武俠小說中有一招數,名叫"借力打力",是說內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對方攻擊之力反擊對方。這種方法也可以運用到論辯中來。

  例如,在關於"知難行易"的辯論中,有這麼一個回合:

  正方:對啊!那些人正是因為上了刑場死到臨頭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嚴,可謂"知難"哪,對方辨友!熱烈掌聲

  當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難"的例項論證於知易行難"時,正方馬上轉而化之從:"知法不易"的角度強化己方觀點,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扭轉了被動局勢。

  這裡,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證反治其身,是因為他有一系列並沒有表現在口頭上的、重新解釋字詞的理論作為堅強的後盾:辯題中的"知",不僅僅是"知道"的"知".更應該是建立在人類理性基礎上的"知";守法並不難,作為一個行為過程,殺人也不難,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剋制內心滋生出惡毒的殺人慾望,卻是很難。這樣,正方寬廣、高位定義的"知難"和"行易"借反方狹隘、低位定義的"知易"和"行難…的攻擊之力,有效地回擊了反方,使反方構建在"知"和"行"表淺層面上的立論框架崩潰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於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