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家長育兒經驗交流

  寶寶在長大的過程裡面是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的,特別是在寶寶還年幼的時候,要是爸爸媽媽能夠陪伴在它身邊、每天和他說說話,那麼寶寶和爸爸媽媽之間就能形成一種分不開的親密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培養你的寶寶成長有所幫助。

  篇一

  潛能開發要稍微提前一點進行

  寶寶在長大的過程裡面是很需要爸爸媽媽的陪伴的,特別是在寶寶還年幼的時候,要是爸爸媽媽能夠陪伴在它身邊、每天和他說說話,那麼寶寶和爸爸媽媽之間就能形成一種分不開的親密感,寶寶能夠獲得很好的安全感,這類的安全感是寶寶能夠茁壯成長必不可少的東西。每個寶寶都希望爸爸媽媽對他十分的重視,在一天勞累工作完回到家以後,爸爸媽媽最好還是要留一些時間來和寶寶一起玩遊戲。寶寶的成長機會只有一次,所以各位爸爸媽媽最好是親力親為地照顧寶寶,不到萬不得已的話是不要把寶寶交給別人去撫養教育,寶寶是爸爸媽媽生命的延續,照顧寶寶並且教育寶寶逐漸長大成人是一個很重要的過程,相信很多的爸爸媽媽都是很重視的。

  寶寶是通過觸碰一些有形狀的、模擬的和生活有關的東西來獲得知識,最好是要和小夥伴、一些長輩們進行互動和交流,安排寶寶經歷各種各樣的事情,讓他從實踐中慢慢獲得知識,盡最大可能讓寶寶接觸到各類東西。

  可是值得注意的是,寶寶要關注到的東西並非是無休止地一直增多。給予寶寶最好的東西是能夠讓寶寶感到愉快,在寶寶需要獲得關注的時候而給予的關注。同時在教育和照顧寶寶這個問題上,讓自己和寶寶都不覺得勞累的方法就是適當地滿足寶寶的需求。寶寶在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能力時,最好是讓他自己做決定。

  寶寶不是一塊黑板,不是爸爸媽媽想讓寶寶獲得什麼就能夠獲得什麼的。記住一點,不要強迫寶寶在他不想學習的時候學習,同時也不要阻止他學習。寶寶在平時活動中的行為都是和他的發育水平是一樣的,寶寶只能獲得和他的能力差不多程度的經驗。要是知識和要求超過他的發育水平,那麼寶寶就會覺得沒有意思,就會覺得害怕不想去學習。

  最好是從寶寶的心理髮展規律為出發點進行教育,採用內容和手段最好都稍微提前一點。音樂、體育、美術的學習最好是在寶寶幼兒時期的時候開始,英語的學習重要的是語言環境,所以不是早一點開展就好的。一些爸爸媽媽讓寶寶早一點學習課本知識實際上是不對的,學習知識與開發智力是相輔相成的,可是本質上是不一樣的。學習知識不是發展智力的唯一辦法。那麼問題來了,是否可以讓寶寶提前學些知識呢?回答是可以的,可是最好不要把目標放在學習課本知識上。

  寶寶在發育的各個方面***如運動、智力、情感和言語***進展的速度其實是不一樣的,爸爸媽媽要注意這個現象是正常的。一部分寶寶到一歲左右已經走路了,但是某些寶寶 到13個月大時還是很喜歡爬行;一些寶寶1歲時已經學會了部分詞彙,相反一些寶寶到2歲時才會說零星的詞語。要是爸爸媽媽遇到這樣的問題肯定會覺得十分憂傷,可是爸爸媽媽不用害怕。很多的起步較晚點的寶寶其實都會在以後某段時光突飛猛進,接著就和別的寶寶差不多了。因此爸爸媽媽沒有必要為你寶寶緩慢的學習進度擔心,也不需要一下子讓他轉變學習的方式。這時候就是應該為他創造一個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提醒他注意到他所處的發育階段,幫助他在學習過程中循序漸進,取得進步。

  篇二

  游泳真的能夠提高孩子智商嗎?

  游泳帶給孩子的作用其實是很多的,接下來就給大家來講述一下。

  新生兒游泳的主體是0-12月內的新生寶寶,然後讓寶寶進行遊泳的話可以刺激寶寶全身,這樣能夠幫助寶寶大腦皮層快速發育,對於智商、情商和加強全身協調反應能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是什麼原因使我們提倡嬰幼兒游泳?

  1、能夠幫助食物消化吸收,這樣能夠增強孩子的抵抗力。

  2、能夠讓寶寶有一個規律的睡眠。

  3、能夠幫助嬰幼兒大腦和神經的發育,開發寶寶的潛能,這樣可以提高寶寶的智商和情商。

  4、孩子能夠不經常哭,促進親子情感的交流。

  5、可以幫助新生兒胎便早排出,生理性黃疸能夠快速康復,能夠快速吸收營養,生理性體重下降早恢復。

  6、運動量大,孩子進行了運動以後能夠幫助寶寶營養攝入增加,胃腸蠕動增加,這樣有利於孩子吸收營養。

  7、能夠幫助寶寶的胸廓發育和肺活量的提高。

  8、由於水對外周靜脈的壓迫,能夠幫助血液的迴圈,促進寶寶的心臟發展。

  9、可以幫助恢復新生兒在宮內蜷縮已久的肌肉,關節和韌帶的發育,對寶寶以後身高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幫助。

  二、注意:什麼樣的寶寶不適宜游泳?

  1、有新生兒併發症,寶寶還在進行治療。

  2、胎齡小於32周的早產兒,或出生體重小於2000g的新生兒。

  3、面板受到傷害的寶寶。

  三、嬰兒游泳注意事項

  1、嬰兒游泳時,一定要有家長在身邊全程監護。

  2、出生10天內的寶寶臍部一定要給寶寶貼上防水護臍貼,不然容易感染。在擦乾身體以後要把新生兒防水護臍貼取下,進行消毒,並且最好包紮一下。

  3、最好不用游泳圈,小寶寶脖子很軟,游泳圈對於寶寶的頸椎是很不好的;脖圈要是塑料的話會讓寶寶有得皮炎的風險;同時要注意萬一寶寶的游泳圈壓到頸動脈竇,會發生壓力感受性反射,容易導致心率減慢血壓下降,可能還會有生命危險。

  4、在寶寶游泳時最好是由大人抱著,用一側前臂託著嬰兒的臀部;然後還要扶著嬰兒的背部,把寶寶抱在懷裡一起游泳。在水中,可以慢慢地只拖住寶寶的重要部位,讓寶寶好好玩一下。

  篇三

  傳統親子游戲比電子早教作用要大

  十幾年前的寶寶在成長的過程中,一般都是搖著撥浪鼓牙牙學語,然後和小夥伴一起玩玩丟手絹的遊戲蹣跚學步;現在社會,科技越來越發達,漸漸地電子產品已經完全融入我們的生活中了,一些爸爸媽媽想著利用新科技,於是就老是從網上下載一些早教軟體、早教遊戲,然後採用電腦、手機、電子書之類的工具教寶寶說話和走路之類的行為,爸爸媽媽覺得這樣又省心又省力。那麼我們接下來就來看一下傳統方法和現代方法哪種方式的早教更有利於寶寶成長呢?

  昨天,一位熱衷於現代科技的新媽媽遇到了這樣的麻煩——1歲的女兒在這麼小的年齡就成了近視眼,性格也變得不愛跟人交流。醫生是這樣說的,“電子早教”現象如今十分讓人憂慮,容易造成寶寶社交障礙和視力問題。

  例子:“遊戲迷”媽媽用電腦教寶寶

  削水果、彈鋼琴、打地鼠……朱小姐的電腦上下載了20多款遊戲,因為她平時比較喜歡玩遊戲,於是不但自己玩,並且還十分喜歡讓剛滿一歲的女兒在電腦上通過某些遊戲軟體來彈鋼琴,女兒覺得十分好玩,於是慢慢地養成了習慣,每天都讓爸爸媽媽抱著她在電腦面前玩遊戲。時間長的時候還會在電腦前玩到一個多小時。

  朱小姐發現,女兒玩遊戲的時候注意力特別集中,不會鬧彆扭,非常乖巧,“電腦遊戲可以讓寶寶在玩的時候體會到快樂,還能學知識,何樂而不為?”有了這樣的想法以後,朱小姐把電腦當做教育寶寶的工具,不但讓寶寶玩遊戲,還讓她玩學畫畫、看圖識字之類的幼兒早教軟體,讓寶寶跟著電腦學習。

  在這幾天,朱小姐發現之前活潑好動的女兒慢慢變得特別安靜了,不喜歡跟家人一起玩,總是待在電腦前,並且寶寶經常揉眼睛,看電腦螢幕總是湊得很近。昨天,朱小姐帶著寶寶去武漢市兒童醫院檢查,最後確診寶寶已經有假性近視,並且交流能力跟半年前相比不但沒有進步反而還退化了呢。

  回答:醫生建議父母以言傳身教為主

  我們也嘗試著在網上搜索了下“早教軟體”,發現早教軟體多得讓人眼花繚亂。在應用程式商店APP Store教育類軟體銷售排行榜前12名之中,幼兒教育類軟體幾乎佔據了半壁天下。

  我們注意到,幼兒教育類軟體一般都是收錄各種拼音學習、成語故事、經典兒歌等,用影象、文字、動畫等形式來吸引寶寶注意,讓她來學習。為了減少研究成本,一部分大人玩的流行的電子遊戲也推出“早教版”、“幼兒版”,這樣可以讓爸爸媽媽玩了之後用來教育寶寶。

  這些“電子早教”方式讓醫生產生了很多的擔心。武漢市兒童醫院眼科主任李世蓮跟我們說,寶寶長時間對著電子螢幕,是非常容易近視的。還有一部分的寶寶玩遊戲上癮,這樣會對寶寶的正常交流能力的發展造成傷害,嚴重的未來也許會產生社交障礙。

  李世蓮跟我們這樣說,在寶寶早教中,電子產品是能夠採用的,但是最好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是萬萬不可替代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的。爸爸媽媽要多和寶寶交流,多帶他們做傳統的親子游戲,效果比“電子早教”要好很多,並且也對於寶寶身心健康發育有著幫助,還沒有副作用,讓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