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勵志小故事
人類對於生活中遭遇會很主觀地賦予某種意義,積極的信念可使人重拾破碎的心,繼續往前邁進,而消極的信念很可能不此便又毀掉人的一生。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信念的力量
兩個旅行中的天使,到一個富有的家庭借宿。這家人,對他們並不友好,並且拒絕讓他們在舒適的客人臥室過夜,而是,在冰冷的地下室,給他們找了一個角落。當他們鋪床時,較老的天使,發現牆上有一個洞,就順手把它修補好了。年輕的天使問為什麼,老天使答到:“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第二晚,兩人,又到了一個非常貧窮的農家借宿。主人夫婦倆,對他們非常熱情,把僅有的一點點食物,拿出來款待客人,然後,又讓出自己的床鋪給兩個天使。第二天一早,兩個天使,發現農夫和他的妻子在哭泣,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一頭奶牛死了。年輕的天使,非常憤怒,他質問老天使為什麼會這樣,第一個家庭什麼都有,老天使,還幫助他們修補牆洞,第二個家庭,儘管如此貧窮還是熱情款待客人,而老天使卻沒有阻止奶牛的死亡。
“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老天使答道,“當我們在地下室過夜時,我從牆洞看到牆裡面堆滿了金塊。因為主人被貪慾所迷惑,不願意分享他的財富,所以,我把牆洞填上了。昨天晚上,死亡之神,來召喚農夫的妻子,我讓奶牛代替了她。所以,有些事並不象它看上去那樣。
有些時候,事情的表面,並不是它實際應該的樣子。如果你有信念,你只需要堅信,付出總會得到回報。你可能不會發現,直到後來,你就一定會明白的。
人是為什麼而活?又是什麼在支撐著人們努力奮發?其實,這不過就是兩個字——信念。
信念的力量是偉大的,它支援著人們生活,催促著人們奮鬥,推動著人們進步,正是它,創造了世界上一個又一個的奇蹟。
記得,長篇小說《苦兒流浪記》有一段情節:主人公與幾名礦工,在工作時遇難了,大家,被困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腳下,是無盡的水流,他們所有的,不過就是幾盞燈。在這極度惡劣的情況下,他們看起來,不是被淹死就是被窒息而死,再不然,就是被餓死,總而言之,似乎是必死無疑了。
營救,雖然在努力進行著,但是,人們都沒多大把握成功。而礦井下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因為好些人都抱著必死的心。他們中有一個人帶了表,最後有人提議熄了燈,每隔一段時間,讓那名礦工報一次時間,大家都休息,節省體力。時間在一分一秒的過去,人們的心,也慢慢地被揪緊,但等到營救隊到達時,他們竟然奇蹟般地存活下來,只有一個人死了,就是那個報時間的礦工。
原來,開始他的確是準時報時間的,但是,當他發現了同伴們的異常後,他便開始了“虛報”,半小時,他說十五分鐘,一小時,他說半小時,兩個小時,他說一個小時,結果其他人,都在信念的支撐下,活了下來,而那個報時的礦工,卻被自己的心魔給逼死了。
由此可見,信念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啊!
再舉一個例子,四川汶川大地震中,被埋在廢墟下一百多個小時,仍然被活著救出的人們,那個不是憑藉頑強的信念努力著,最後,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生命奇蹟,讓人們無不為之感動、欽佩。反之,一個人若是沒有了信念,即使他活著又怎樣,還不是與活死人無異!
所以,信念的力量便是生命的源泉,在它的幫助下,人生路上
:盲人的鏡子
一位朋友年近而立,正值人生巔峰時卻被查出患了白血病。無邊無際的絕望一下子籠罩了他的心。在一個沉醉的夜晚,他差一點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是一個深秋的午後,朋友從醫院逃出來後一個人在街上游蕩。忽然,一陣略帶嘶啞又異常豪邁的歌聲吸引了他:天橋下,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正手拉一把破舊的二胡,向著寥落的人流動情地自彈自唱。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盲人的懷中竟掛著一面鏡子!
“鏡子是你的嗎?”,趁盲人一曲唱罷歇息時,朋友不解地問。
“當然嘍,自我離家那天起我就一直把它帶在身上。知道嗎?我有兩年寶,一件是二胡,另一件就是這面鏡子。”
“可這面鏡子對你豪無意義呀?”朋友迫不及待地問。
盲人面色了凝得地說:“我希望有一天出現奇蹟,能用這面鏡子看見自己的臉,因此我一直帶著它。”
朋友的心一下子被震撼了:一個盲人尚且如此熱愛生活,而我……朋友突然徹悟了,也終於找到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儘管每次化療,都會給他帶來死去活來的痛楚,但從那以後他再沒有逃脫過。病情穩定時,他繼續筆耕不輟地寫歌,在有限的生命裡完成自己未竟的夢想。他意味深長地說:
自從與盲人邂逅的那天起,我也擁有了人生彌足珍貴的兩件寶,一是樂觀積極的心態,另一個便是屹立不倒的信念。現在上帝正在與我玩一場生死遊戲,而這場遊戲的殘酷性在於,上帝打算拉我進入天堂,我則要與上帝賭一回,在天堂唱一首歌再回來……
:信念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
一個美國女孩一雙眼睛意外受了重傷,她只能從左眼角的小縫隙看到東西。小時候,她喜歡和附近的孩子玩跳房子,但卻看不見記號,只有把自己遊玩的每一個角落都記清。這樣,即使賽跑她也沒有輸過。正是憑著這股韌勁,後來她獲得了明尼蘇達大學的文學學士及哥倫比亞大學的文學碩士兩個學位。
她曾在明尼蘇達州的一個鄉村教過書,後來又成為奧加斯達·卡雷基的新聞學和文學教授。這13年間,她除了教書,也在婦女俱樂部演講關於各種書籍,並客串電臺談話節目。她的自傳體小說《我想看》轟動一時,成為暢銷的名著。她就是過了50年如同盲人的日子的波基爾多·連爾教授。
“在我心裡不斷地潛伏著是否會變成全盲的恐懼,但我以一種樂於面對的高度去面對我的人生。”連爾這樣說道。終於,在她52歲時,經過現代醫術的診療,她獲得了40倍於以前的視力,她面前展開了一個更為絢爛的世界。
有人認為成功依賴於某種天分,某種優越的條件,但是從波基爾多·連爾身上,我們看見的卻是成功來自於某種缺陷及樂觀力量帶來的震撼。同樣的困境,同樣的際遇與磨難,有些人可能會很快垮掉,有些人卻能站起來。
其實,面對同一種境遇,誰也不比誰佔一定的優勢,關鍵是他的心境是否早早俯首於來自苦難的壓力。這時,信念的高度就決定了他人生的高度,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總是以積極的信念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戰勝自己的缺陷,而失敗者卻恰恰相反。
有什麼樣的信念,就有什麼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