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感冒小偏方如何預防風寒感冒

  在生活中,要想做到採取正確的方法防治感冒,就應當對感冒的中醫分型與診治有所認識,只有中醫辯證診斷確切,才能做到“對症下藥”。中醫感冒小偏方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編整理感冒小偏方的資料,歡迎閱讀。

  中醫感冒小偏方

  1.橙子

  橙子,除了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如維生素C、B族,胡蘿蔔素、糖,以及鉀、鈣等電解質離子外,中醫藥理論還認為,橙子性甘、酸、涼,具有理氣和中,生津止渴,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風熱感冒引起的口乾渴、咽喉癢痛、乾咳或咳痰黏色黃的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對於風寒感冒、脾胃虛寒的患者忌用。

  2.薑湯

  生薑,性辛,溫,具有解表散寒、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臨床上常用其他辛溫解表藥聯用治療風寒感冒,以及寒邪引起胃脘冷痛、嘔吐等病症。日常生活中,對於惡寒,無汗,鼻塞流清涕,周身肢節痠痛屬風寒感冒的患者服用薑湯、薑絲可樂,用熱姜水泡腳的方式發汗是有助於治療風寒感冒的。當應注意使用薑湯發汗時,只需微汗出就可停止,不可使大汗淋漓傷及正氣。而對於風熱感冒,以及熱性體質,症屬實熱、溫熱的病症是不宜服用的。

  3.板藍根***顆粒***

  板藍根,性苦、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風熱感冒,以及風熱外邪引起的急性咽喉炎、急性扁桃體炎以及丹毒、痄腮等病症,而對於風寒感冒、體虛無實火、無熱毒者是不能使用的。雖然板藍根對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中醫屬風熱感冒有一定預防與治療作用,但對於無病預防服用板藍根、大青葉等苦寒藥物是不提倡的,既消耗人體正氣,還會因苦寒敗胃,導致胃氣受損,出現便溏、不思飲食、脘腹冷疼等症狀,長時間服用板藍根還可能引起造血系統不良反應,尤其對於兒童、老年患者更是不宜採取預防使用。

  4.薰醋防感冒

  用薰醋的方法殺滅房間的病菌,來預防感冒,是很多人熟悉的“偏方”。有人為了預防感冒,睡覺前將醋倒進加溼器,結果半夜裡一家三口出現了呼吸困難、嗓子難受和噁心等情況,關了加溼器後,不適症狀才漸漸緩解。用薰醋的辦法預防感冒是不對的。

  對於家庭而言,預防感冒以及消毒最好的辦法就是通風,而薰醋如果濃度過離、時間過長,不但會引起呼吸困難和噁心等症狀,還會對面板和呼吸道黏膜造成傷害。因為薰醋的醋酸味兒對呼吸道黏膜有刺激作用,尤其會導致氣管炎、肺氣腫、哮喘等病人的病情發作或病情加重。醋酸在一定濃度時確有消毒、殺菌作用,但效果並不是很好,也不推薦使用。況且,食醋所含醋酸濃度很低,遠遠達不到能消毒的效果。

 

  5.捂汗能治療感冒

  發汗,是中醫藥治療外感風寒表證的治療方法,常藉助藥物的辛溫之性來達到治療風寒感冒的目的。喝熱稀粥,填衣、蓋被捂汗是中醫治療風寒感冒藥物治療的輔助方法。對於捂汗治療感冒,與服用薑湯治療感冒的方法都屬於中醫“汗法”範疇,其適應治療感冒型別與注意事項與服用薑湯的方法一致。對於惡寒輕、發熱重,或已汗出的患者應忌用。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對於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的嬰幼兒、兒童當慎用此法。不乏有“捂汗”治療嬰幼兒感冒導致傷亡事故的悲劇發生報道。

  如何預防風寒感冒

  1.加強鍛鍊

  在氣候變化時適時增減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慎接觸感冒病人以免時邪入侵等,對感冒的預防有重要作用。

  2.預防服藥

  一般可使感冒的發病率大為降低。主要藥物有貫眾、大青葉、板藍根、鴨跖草、藿香、佩蘭、薄荷、荊芥等。隨著季節的變化,預防感冒的藥物亦有所區別。如冬春季用貫眾、紫蘇、荊芥;夏季用藿香、佩蘭、薄荷;藥物煎煮時間宜短,取其氣全以保留芳香揮發有效物質,無汗者宜服藥後進熱粥或覆被以促汗解表,汗後及時換乾燥潔淨衣服免再次受邪。

  3.飲食起居

  感冒病人應適當休息,多飲水,飲食以素食流質為宜,慎食油膩難消化之物。常用食品如蔥、大蒜、食醋亦有預防作用。臥室空氣應流通,但不可直接吹風。

  4.鹽水漱口

  每日早晚、餐後用淡鹽水漱口,以清除口腔病菌。在流感流行的時候更應注意鹽水漱口,此時,仰頭含漱使鹽水充分沖洗咽部效果更佳。

  5.冷水浴面

  每天洗臉時要用冷水,用手掬一捧水洗鼻孔,即用鼻孔輕輕吸入少許水***注意勿吸入過深以免嗆著***再擤出,反覆多次。

  6.熱水泡腳

  每晚用較熱的水***溫度以熱到不能忍受為止***泡腳15分鐘,要注意泡腳時水量要沒過腳面,泡後雙腳要發紅,才可預防感冒。

  7.呼吸蒸汽

  初發感冒時,在杯中倒入開水,對著熱氣做深呼吸,直到杯中水涼為止,每日數次,可減輕鼻塞症狀。

  中醫對感冒的認識

  風熱——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

  風寒——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

  風寒感冒是風寒之邪外襲、肺氣失宣所致。

  症狀可見:惡寒重、發熱輕、無汗、頭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熱飲、苔薄白。治法應以辛溫解表為主。常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等解表散寒藥。代表方劑為《蔥豉湯》、《荊防敗毒散》。服中成藥可選用感冒清熱沖劑、正柴胡飲沖劑、感冒軟膠囊、川芎茶調散、通宣理肺丸等等。服藥後可喝些熱粥或熱湯,微微出汗,以助藥力驅散風寒。患風寒感冒也可服用驗方:蔥白5節、淡豆豉9克、生薑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薑30克、紅糖30克,煎湯分三次服用。

  風寒感冒,其起因通常是勞累,沒休息好,再加上吹風或受涼。風寒感冒通常秋冬發生比較多。風寒感冒屬於太陽經症,太陽開機受阻。其特徵症狀為:

  * 後腦強痛,就是後腦袋疼,連帶脖子轉動不靈活。

  * 怕寒怕風,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

  * 鼻涕是清涕,白色或稍微帶點黃。如果鼻塞不流涕,喝點熱開水,開始流清涕,這也屬於風寒感冒

  * 舌無苔或薄白苔

  * 如果你會把脈,你應該可以測到脈像是浮緊,浮脈的意思是陽氣在表,輕取即得。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

  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治法應以辛涼解表為主。常選用菊花、薄荷、桑葉等。代表方劑為《銀翹散》、《桑菊飲》。服成藥可選用銀翹解毒丸***片***、羚翹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蘭根沖劑等。如發熱較重、咽喉腫痛明顯,可以配服雙黃連口服液***沖劑***、清熱解毒口服液。這些藥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患風熱感冒要多飲水、飲食宜清淡,可以喝蘿蔔湯或梨湯。患風熱感冒也可以服用驗方:薄荷3克、蘆根30克、板蘭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劑;或竹葉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連翹9克,每日一劑。 風熱感冒,其起因通常是便祕,很多時屬於陽明經症。通常情況是這樣的,便祕兩天以後,喉嚨痛一兩天,然後出現感冒症狀,這就是風熱感冒***也可以是外感熱邪,首先犯肺***。為什麼便祕會引致感冒?中醫認為肺和大腸相表裡,排便不暢,大腸影響肺就出現感冒症狀啦。同樣反過來,風寒感冒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對對症也會外邪內進引致便祕或拉肚子,其實風寒感冒後拉肚子,在中醫屬於變症,屬於病由外入裡,大家不要隨便使用止瀉藥。

  風熱感冒的症狀:

  * 喉嚨痛,通常在感冒症狀之前就痛,痰通常黃色或帶黑色。

  * 濃涕,通常黃色

  * 舌苔帶點黃色,也有可能是白色的,舌體通常比較紅。

  * 便祕

  * 身熱、口渴、心煩

 

  * 脈像通常為數脈或洪脈,就是脈搏比正常的為快,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