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鑑賞法在美術鑑賞教學中的應用

  通過作品的比較分析,能使學生找出作品間的差異和共同點,瞭解作品各自的特點,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從獲得深刻的審美體驗,達到美術鑑賞教學的目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比較鑑賞法在美術鑑賞教學中的作用

  美術鑑賞教學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體驗美術作品或美術現象,提高審美能力的教學實踐。其優勢在於:

  ***1***引起學生鑑賞的興趣,教師在指導學生進行鑑賞活動之前,先講述或講解某種文學或藝術作品的創作背景、故事、軼事等,聯絡學生過去的經驗和當時的情景,引起學生鑑賞的心向。

  ***2***激發學生強烈的情感反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於利用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驚訝、讚歎、欣羨、欽佩、敬仰等情感反應,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3***指導學生的實踐活動,當學生對鑑賞的物件發生強烈情感的時候,教師指導他們從事閱讀、創作、表演等實踐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審美情感、道德情感和理智情感。

  中西方美術作品的比較

  中西方人的宇宙觀、世界觀、哲學背景和對世界的審美方式不同,導致了傳統中西繪畫在時間、空間等方面的差異。中國繪畫歷來是含道應物、澄懷味像,講究精神對過程的體味,對生活真諦的追求、對心境意絮的表現。西方繪畫則講究焦點透視、光影、明暗、色調等,對真、善、美的追求。這兩大傳統繪畫體系不僅成了世界美術的兩大支柱,也體現了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從中西繪畫中對空間、時間、表現手法等方面加以比較分析,進一步闡釋中西藝術家在對待客觀世界的不同認識和哲學思想。通過比較可使學生加深理解中外繪畫作品的藝術特徵。

  第一,空間的比較

  以北宋著名山水畫家王希孟的長達6米多的青綠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為例,與印象派後期保羅・塞尚的《聖維克多山》作比較。前者以中國畫特有的高遠、深遠、平遠三者結合的構圖方法,將繁複的崇山峻嶺表現在一幅長卷中。後者雖然與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風格有所不同,但近處的地平線和房屋牆面的直線、房屋屋頂的斜線,均體現出科學嚴謹的透視法則,塞尚試圖通過線條、色塊的擺放來表現事物的形體、透視及內在結構。通過比較,我們可以認識到:對於空間的表現,西方畫理的透視是運用近乎科學的幾何方法來認識理解空間的,是精確的、自然的。西方藝術家往往採用“焦點透視”的方法,利用觀者視覺上的錯覺和幻覺,來克服畫面這一平面侷限,使觀者產生空間上的距離感。而我們常以“散點透視”來理解中國繪畫中的空間特徵,中國藝術家則往往採用散點透視的方法表現空間的無限伸展,體現一種繪畫的意境。

  第二,時間的比較

  我們說音樂是時間的藝術,繪畫是空間的藝術,而從古至今,中西藝術家們也一直在探索著繪畫中的時間表現,同時也形成了各自的時間表達方式。法國立體派畫家杜尚在1912年畫的《正在下樓梯的裸體女子》,很像一張重疊曝光的照片,畫面充滿了動作,而沒有靜止狀態中的形象。畫家的目的是通過這種特殊的手段,表現在一段時間內一個裸體女子下樓梯的連貫動作,克服時間對繪畫的侷限。中國山水畫中,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所採用的手卷式構圖,在克服時間對繪畫的侷限上,是非常成功的。《清明上河圖》在結構上有序曲、高潮***虹橋部分***、尾聲,形成鮮明的情感節奏,突破時空的侷限,在同一時間裡展現不同環境。通過這樣的比較,使學生了解在克服時間的侷限上,西方藝術家往往強調瞬間的因素,在表現上選擇富有暗示性的動作的一瞬

  同時代藝術家的比較

  通過比較讓學生把握藝術家個人獨特的藝術風格,理解社會、文化環境、藝術思潮、時代的審美理想等對藝術家創作的影響。如賞析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三傑的作品,學生就可以體會到:達芬奇的繪畫典雅高貴,充滿神聖和神祕之美,是智慧的藝術,深沉、含蓄、理智;米開朗基羅的繪畫雄健有力,充滿陽剛之美,是力量的藝術,博大、雄偉、激情;拉斐爾的畫風則秀麗典雅,充滿陰柔之美,秀逸、和諧、優雅。

  精神氣質以及審美理想的不同形成了藝術家各自的藝術風格,但他們的作品共同體現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本主義思想”,風格雖然不同,但都是對人性的讚美,反映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特徵。另外,還可以進行中國元代山水畫“元四家”比較,揚州畫派諸家的比較,現代畫家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齊白石等的比較。實踐證明通過比較,學生們不僅能體會到藝術家獨特的個人風格,而且認識到形成其風格的個人及社會因素,加深了對藝術創作過程及理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