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耳忠言助我行隨筆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下面是小編精心為您整理的,希望您喜歡!

  篇一

  人的一生,潮起潮落。潮起時,我們心中非常激動,臉上掛著笑容,可能有的人在睡著了也會笑醒。那種感覺就好像在空中飛翔,在海洋裡暢遊。可當潮落時,情況就截然不同了,可能大哭幾場,也可能跳樓自殺,還可能與別人吵架、打架。

  可這是長久之計嗎?不,當然不是。我們應該聽取別人的意見,就好比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勸諫劉禪要廣開言路那樣,要把困難當做是挑戰。

  仔細想來,我正是聽進了親朋好友不中聽的話,才走到了今天。如果沒有那些逆耳的話,我想,我可能仍停留在潮落的困境裡。所以,在潮落時,那逆耳的話並不見得是嘲諷,相反,有可能正是忠言。

  哪怕是在潮起時,我們也需要聽聽來自親朋好友的忠言,儘管親朋好友的言語有時讓人振奮,有時又讓人消沉。“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這是一名中學生得出的經驗之談。

  我成功時,經常會禁不住大笑幾聲。可我正在興頭上時,親朋好友通常會說一些掃興的話。現在想想那些話,再想想如今的我,我覺得那些掃興的話都是良藥。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無論是潮起時的掃興話,還是潮落時的諷刺話,都是對我們有利的話。正是這些話,激勵著我前進,助我成長。

  篇二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意思就是說:好的藥雖然很苦,令人難以嚥下,卻可以治病;忠言可能和自己想法不同,卻對自己有利。這個道理人人皆知,可要做到卻十分困難。

  唐太宗李世民任用賢才,其中有一位叫魏徵的大臣,他敢於直言進諫,常常與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氣得唐太宗幾次想將其殺死,但都忍下了。魏徵死後,唐太宗十分傷心地說:"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鑑,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今魏徵逝,一鑑亡矣。"這種例子不僅在古代常有,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這是我對父親的教誨的總結。

  升到初一後,我與同學漸漸熟了。於是,父親常在午飯後與我聊學校的事。在聊一些名列前茅並有些討厭的女生時,我的反應非常大。父親笑著對我說:“那是人家學習好,有資本呀。”“還有學習不好呢!”我急忙補充道。“那說明人家口才好,你說不過人家。”就這樣,我被父親幹敗了。“對了,”父親補充道:有時間向她們問問是怎麼學習的。“‘那幫老……’我在心中罵到。不久就將其拋到腦後。

  我與父親的最近的一次是在期末考試即將來到時進行的。父親講了我不足以幫助我複習,我不耐煩地答應了一聲。父親見我沒聽進去,便批評了我一頓。考前複習那幾天,父親放棄午睡的時間監督我學習,剛開始我還不太情願,漸漸地,我開始投入到學習中去,覺得不能讓父親失望。在那期間,我還遇到了一個學習不錯的小學同學,我想起了父親說過的話,想她詢問她是如何學習的,她爽快地告訴了我。就這樣,我取得了全班第十的好成績,並且數學全班第一。

  走在回家的路上,風吹打著葉子,好似在為我鼓掌。父親知道後,嘴角揚起了微笑,讓我繼續努力。

  人們說:“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在生活中,沒有了那些逆耳的忠言,就好像失去了指引成功道路的風向標。所以,讓我們將那些逆耳的忠言記在心中,向著成功揚帆起航!

  篇三

  小時候讀過一句諺語:“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彼時的我,站在鏡子旁,露出還未長齊的牙齒,搖頭晃腦地揹著。心中生出不解,呵,忠言逆耳是什麼?一切疑問,到了現在,方有了答案。

  人生像一絹太珍貴的絲綢,而青春,則是那最璀璨的一匹。我們只有謙遜地對待,才能在這上面塗繪出七彩的天空。

  曾幾何時,叛逆的我常不服父母的管教,動輒甚至會大聲斥責。一次月考前,我信心滿滿地告訴媽媽自己的“完美”的計劃,拿到第一名。媽媽很久不說話,一會兒幽幽地說道:“孩子,你太傲!”那時的我,只記得她眼裡漂洋過海的憂傷。我想出口反駁,讓他相信我的能力,卻無法開口,媽媽背過身去洗碗,略顯肥胖的身影承載著失望和無奈。我不由想起汪國真的那首詩:“背影,有時很孤零,卻讓人記得清。”記得過去的我,一次一次地發誓要奪魁,媽媽一次一次地勸我要腳踏實地,我何曾聽得進去?結果一次次摔得鼻青臉腫。我哭泣,我抱怨,卻不知媽媽的逆耳忠言,會芬芳心田。

  曾幾何時,我參加過大小競賽,賽前,老師總要我提高效率,而我當成耳邊風。有一次,她嘆口氣:“孩子,你太慢,會吃大虧的。”我不屑,“慢工出細活”嘛!結果屢屢因速度問題而做不完卷子,展現不了自己的真實水平。這時,我才終於明白,老師的逆耳忠言,如醍醐灌頂,助我前行。

  想起那些古時的帝王,兼聽則明,偏信則闇。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也許,忠言逆耳,佞言順耳,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卻不曾瞭解。

  傾聽那些逆耳忠言吧,它們開了一樹粉白的花,當你回過頭去,還能看見那條雨潤煙濃的長路。助我成長,給我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