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語教學反思集錦

  初一英語教學要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積極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精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我認為,英語教學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掌握並運用英語的能力,英語教學應該為學生創設他們喜聞樂見的合適的情境,給予他們充分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首先應該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記憶效率,以達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如果一味地採用傳統的英語教學方法講授語言規則,讓學生脫離語言環境去做大量機械、枯燥乏味的知識訓練,學生學習興趣當然不高。因而,在本堂課的中,我設計了兩個活動,讓學生在情景中練習間接引語,增強學習的興趣,鍛鍊了口語表達能力。

  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我發現活動的效能遠不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樣。例如,在活動伊始,我過高的估計學生的聽的能力。大多數學生無法在頭腦中對直接引語進行轉變,有的甚至對原話複述都存在困難。因此,活動的設計以及活動中出現的意外狀況都需要設計者在之前進行周密思考及在課堂上的變通。現對如何發揮活動的效能作如下反思:

  ***一*** 設計與學生實際英語水平相當的活動。

  由於地域、師資和學習起始時間等因素的影響,各校各班的學生的差異相當大。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認清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筆者在本活動的開始時,高估了學生聽得能力。在及時認識這一不足後,調整了呈現與聽的順序,讓學生看了再聽,再想,再反應。雖然活動也延續了下去,但聽的作用似乎不大。筆者在課後與學生的交流中瞭解,學生只是對聽到的句子時態不太明確,基本還是聽得清楚的。在瞭解學生聽的能力這一真實水平,筆者認為在佈置寫句子時,事先圈定每組所選用的時態,並讓讀句子的同學讀的同時,寫出句中出現的動詞形式。這樣保證所有學生能準確地獲取資訊,聽也發揮了它應有的效能;同時這也保證了五種時態都能練到。

  ***二*** 重視活動中微任務的設計

  在任務型教學活動中,任務是無處不在的,即大任務中包含小任務,小任務中包含微任務。教師不能單純的設計大任務,而忽視小任務,微任務的設計。正是由於它們的連結和點綴,任務才更易操作,活動的效能才能更好的發揮。本堂課中出現的一些學生在別人練習時,思想不集中,開小差的情況,正是教師忽略微任務佈置的結果,讓這些學生感到無事可做。筆者在課後想到,在讓個別學生進行練習前,可先把全班學生分組;學生回答時,本組的學生可以補充;其他組的成員可以找錯。通過小組競賽的方式,激起每一位學生的關注。這樣就保證了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同時也讓學生感受集體榮譽感,增強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

  ***三*** 加強活動中的即時評價

  評價是英語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實現課程目標的重要保障。活動中的即時評價,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激發學生自我完善的積極性,發展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教學中,當一些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時,教師更應慎重對待。

  總之,在教學中活動能否真正的發揮好效能,是能否達到預定教學目標的重要條件。本人在今後備課過程中,應反覆斟酌學生的生活環境,生活經驗,學習興趣和英語水平,努力調整教學方式,大膽取捨教學內容,力求滿足不同型別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讓每個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都能感受成功,從而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

  篇二

  由小學進入初中,是人生旅途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就其學習活動而言,學習科目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除知識的幅度和深度呈螺旋式上升的數學、語文外,又一種新語言——英語,走進了課堂。初一學生剛接觸到這門課,有一定的好奇心,一般是一種較短暫的直接興趣,隨著時間的推移,課程內容增多,難度加大,就會有一些學生把這門課當成負擔,到初二出現分化,部分學生厭學。作為英語教師,如果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並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解決好中小學銜接問題,就會陷入一種盲目的境地,以致影響教學效果,影響學習質量和跨世紀人才的培養。經過實踐和努力,經過學習師傅的經驗,我對自己英語課堂教學有了更加清晰的教學思路,在師傅的帶領下,在我的不斷反思中,我認為要大面積提高中學生的學習質量,必須在解決中小學銜接問題中抓好學習英語的“六項起始工程”。

  一、從明確學習目的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目標工程”

  人的各種活動都是有目的的行為,同時也是由一定的動機引起的。

  英語這門課對剛跨入中學的學生來說,是新鮮而神祕的。一開始,學生往往是帶著好奇的心情來學這門課的,也有些學生是帶著好玩的想法來學的。總之,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性不明確,對它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只處於膚淺的瞭解,缺乏正確的強有力的學習動機。

  基於這種狀況,我注意在第一節課開始就重視講解為什麼要學英語的問題。在以後的講課中,同樣處處進行為祖國建設,為未來的工作進行英語學習的目的教育。通過課內外的多種形式引導和靈活多樣的思想教育,使學生初步認識到了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懂得了它與祖國現代化建設的關係,明白了祖國建設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懂得了世界發展對他們提出的挑戰。這樣,從初一開始學生就基本有了比較明確的學習目的,從而為以後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矗。

  二、從基礎知識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起步工程”

  學生學音標時受漢語拼音的影響,有很大一部分在起步階段都很艱難,不是寫錯格式,就是讀成漢語拼音。為此,從學第一個字母開始,就應當給他們加強國際音標的學習。首先讓他們懂得每個英文字母發音是怎麼來的,它的舌位如何。特別是舌齒音,學生很難把握,總是出錯,但經過努力,總能擺脫漢語拼音的束縛,為下一步學習,為今後學單語、記單詞打下了記憶和查閱的基矗。其次,在字母格式上,學生總分不清上、中、下,不是出格,就不夠格。為此,我曾自編了幾句格式口訣,讓學生掌握,從而避免了格式上的困難。為了使學生及時鞏固,我在班上搞字母書法競賽,既進一步熟練了字母的讀音,又提高了學生的英語書法水平。

  三、從培養興趣入手,初步構建學好英語的“心理工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發生了興趣,才會享受學習的歡樂,從而更加熱受學習。所以是否喜歡英語,是影響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據此,在英語教學開始階段,我著重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因勢利導,採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把他們領進英語這扇大門。在課堂教學中,我注意採取了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興趣:①“以美引趣”,即儘量注意用美的語言、表情、動作、板書等去激發學生的興趣。②“以奇誘趣”,即注意用新奇的內容和方法,誘發學生的興趣。③“設疑激趣”,以注意抓住知識的關鍵處設疑引思,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④“以動喚趣”,即注意在課堂上通過動腦、動手、動口等多種活動形式,喚起學生興趣。

  篇三

  科學、有效地反思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缺憾,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當我們用批判、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時,我們就是在反思,變革。本學期是本人實施高效課堂的第二個學期,經過上學期的努力,我基本能夠運用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先學後教,當堂達標,自主學習,展示交流。在本期的英語教學中,經常從以下方面入手進行反思:

  一是反思教學設計。為避免自己過分地依賴已有的教學經驗,或照搬現成的教案,在授課前的備課階段,我經常結合現在學生的實際,反思原有的教學設計,因為我感覺“照本宣科”的教學是教師的“一廂情願”,學生不會有太多的興趣。在教學用英語“表達提建議的方式”時,我有這樣的設計:問學生假如出去旅行要帶什麼?要學生用建議的方式組織答句。開始學生很興奮,幾句之後,學生便冷落下來,似乎眼高手低,無法表達。我反思――活動雖有交際性,但一定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任務設計一定要真實,要能夠完成。於是再教設計時,我不是直接要學生回答所帶物品,而是給學生列出了許多可供選擇的物品的英文名稱,其中有學生熟練的,也有學生不會說的,要學生選擇,並說明這樣選擇的理由。結果交流起來學生興趣更濃,教學目標也完成得很好。

  二是反思教學過程。即在教學過程中,常有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這時教師要進行及時的反思:根據學生的學習效果反饋,對教學計劃進行適當的調整。雖然在備課時,教師已預設了種種教學方案,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是會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如學生不能按計劃的時間回答問題,學生的回答沒有辦法切中教師預設答題的關鍵,或者師生互動交往開展不順,學生對教師預期的解釋有歧義等。這時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資訊,抓住有利於教學計劃實施的因素,因勢利導,對計劃快速、靈活地作適當修改與調整。不斷地總結和調整教學過程,發揚有效的教學過程。如在複習教學七年級下冊, 談論過去經歷時,要學生介紹自己的週末活動。我先給學生一個表格,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列出一些動詞及動詞短語如:read, write, skate, sing songs, play basketball, play the piano… 等等,能做的打*** √ ***,不能做的打***× ***,然後根據合作學習後的情況用英語口頭表述:My friend is….When…was ten ,…could …and…,but …couldn’t…or….一路下來大部分學生都能夠完成得非常好,我先給學生一個表格,通過小組合作完成What could you do on weekends? 我馬上想到這樣的任務,對學生太簡單了,學生沒有了“跳一跳才摘到果子吃”的感覺,一定不會滿足。我馬上要學生回憶兒童時的一次難忘經歷,用3-5句話表達出來,限時5分鐘。這樣一調整就把說與寫結合在了一起,增加了深度,說得出寫不出的同學就體會了還需再努力背記單詞,有了進一步學習的需要,而且鍛鍊了學生的寫作表達能力。

  三是反思教學心得。在課後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進行思考性的概括,對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和學生的表現,以及教學的成敗進行梳理,並以教學後記的形式來完成。我認為這也是最值得我堅持做的。常常在課後,我會對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反思、分析、總結,並及時地作下記錄。我回憶教學過程怎樣?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教學計劃如何?是否有所改變?改變計劃的原因是什麼?改變的方法是否有效?有沒有更有效的策略?學生已順利地完成了任務嗎?學生是否有所得?是否幫助學生構建了知識體系?是否對培養解題能力有所幫助?教師本身的教學思想可有存在問題?等等。

  我記下成功之舉,總結可取之處,也記下自己的失誤與疏漏,作深刻的剖析,我記下課堂中師生智慧靈感的不期而遇,獨創的見解值得回味,能幫我拓寬教學思路。我最想記的就是再教設計,怎樣在下一次教學中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我有閱讀課教學的反思,有對話課的處理,有詞彙教學方法的反思,有任務設計的注意事項,有關於課堂控制的,有關於資訊科技的,有關於教材的使用的,有關於英語的記憶背誦的點點滴滴,一有所得,及時記下,不斷反思,不斷困惑,不斷超越,不斷完善自己的課堂,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