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讀老人與海有感範文

  《老人與海》講述的是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並不平凡的故事,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一***

  英雄不一定是有許多功績的人,但他卻一定是很會為自己努力的,且堅持不懈、奮鬥到底的人。提到英雄,我想到了海明威。“人生來不是為了被打敗的,人能夠被毀滅,但是不能夠被打敗。”他在其“最精彩的”、“短小但不渺小的傑作”《老人與海》中詮釋了什麼是英雄,而這句話成了所有“男子漢”的精神追求。

  我想到我自己。自從步入初三,心中多了一份愉悅和惆悵。最近總會想到以後的日子,許多人可以努力三年進入名牌高校,而三年後卻無法步入大學的門,不因為別的,只因為他們“變質”了。我思考了許多,當我第一天跨進中學大門的時候,心中滿懷抱負,一副誓必成功的樣子,時值今日,我依然如此,不是因為我太過自信,只是我相信,人該對自己有信心。因此,我為追求夢想,“犧牲”了所有,就只為成功!回頭看過去的點點滴滴,辛酸苦辣甜,一切都不再是曾經所以為的痛苦了。

  三年就快過去,我為這追求奮鬥三年,如果我成功了,按照自己所希望的那樣踏上“另一趟奮發的旅程”,那我一定會繼續奮鬥,奮鬥到底——我不怕辛苦,我也不怕變質!

  如果我失敗了,就像書中的老人奮鬥了那麼久,卻只能在回到岸邊之際,帶回“一架白骨,一條殘破不堪的小船和一個精疲力竭的身體”,那我也不會怨恨什麼,我會認為那是一個悲壯英雄的凱旋。

  人的一生就該是奮鬥的一生,與天鬥、與地鬥、與生命鬥、與自己鬥。英雄可以生活平庸,但是骨子裡卻要有奮鬥、堅持、不畏的意志。即使最終的勝利果實被無情地搶去,也不放棄希望,而是平和地接受事實,計劃下一次的出海。

  我要做自己的英雄。

  ***二***

  在今年這個假期裡,我讀了一本好書——《老人與海》,這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著作的,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海明威全名歐內斯特·米勒爾·海明威,是20世紀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作品中對人生、世界、社會都表現出了迷茫和彷徨。

  《老人與海》也是一樣的,他講述了:一位以捕魚為生的貧困的老人和小男孩,一連幾個月都沒有釣到一條魚,小男孩只能從飯店借飯充飢。到第八十七天時,終於釣到了一條魚,兩人很高興。但之後連續八十四天沒釣到魚,第八十五天時,老人終於釣到了一條魚,但是魚很大,老人與它打鬥了三天,魚終於被收服了。在回去的途中遭到了鯊魚的襲擊,老人又與鯊魚展開了漫長激烈的爭鬥,最後大魚只剩下了魚頭魚尾和一條脊骨,老人只好帶著剩餘的殘渣回去。

  老人雖然沒獲得豐盛的收穫,但是他的精神值得我們時時刻刻去學習,他的勇氣值得我們每時每刻都敬佩。

  老人並不是什麼也沒得到,其實他有一顆勇敢的心,獲得了最後的勝利。

  他並沒有真正的消失,而是活在了每一個人的心中;他並沒有真正的老,而是像書中的老人一樣,永不衰老。

  老人在遇到困難時不退縮、不膽怯、勇於拼搏,不向困難低頭的精神,值得我們所有的人學習。

  人生的道路也是坎坎坷坷,我們的學習生涯也會經常遇到一些困難和挫折,我們要學習老人那種面對困難敢於拼搏的精神,去面對現實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種種困難。

  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吧!一位勇敢偉大的老人!

  ***三***

  喜愛那泰然一人遊平海,數十天捕魚的堅守;喜愛那坦然獨自出深海,捕捉大魚的果敢;喜愛那於驚濤駭浪之上,與鯊魚搏鬥的英勇……我,在書香裡,細品《老人與海》的傳奇。

  清晨迎風細讀,午後抿茶品讀,夜晚借月回味。當紅日還在山中熟寐,當雞還未報鳴,《老人與海》取代了它們。迷糊的雙眼驀然清晰,它化作和風,拂去我一臉的惺忪。當圓月也已悄然睡去,當大地也已經垂頭小憩,它仍伴著我,深沉的夜色被那抹書香喚醒。我融於書中,與老人同悲共喜。

  它給予我的,是思考。曲折的情節,心入書中,去感受那個故事。它讓我思考:老人面對旁人的不屑和勸說的坦然,老人面對鯊魚的鎮定和無畏,老人對理想的全力以赴。又令我反思:人該怎樣面對不幸,是慌亂逃竄,還是坦然接受?人該如何對待挫折,是默默淌淚感傷,還是永不言敗地前進?又該如何追求理想,是縱手隨它如泡沫般消失,還是緊追其後去觸碰?若選擇了艱難卻美好的後者,我們會受傷,但也會成長,會感到欣慰。

  它感染我的,是語言。“人不抱希望,是很傻的”,寥寥幾字,卻道出“人要懷有希望,堅信光明就在前方”的真理,“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不過我情願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有所準備了。”不錯,運氣是偶然的,更多時候,我們應做好充足準備去對待每一天:“一個人不是生來要被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這句話可謂經典,又怎能不感染我微顫的心?

  它影響我的,是精神。老人的樂觀、勇敢剛毅、敢於追求、凝結成一粒閃耀的珍珠,散發著細碎的光芒。這一星光芒,讓我在迷途中重尋方向,讓我在挫折前永不言棄,讓我在失敗後依然堅守,那最初的信念。我彷彿獲得了一顆同樣閃耀的心,在黑暗散發光芒。

  它令我感悟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在於為信念而執著奮鬥。

  輕輕放下書,呼吸一口清新空氣,伴著淡淡的芳香。是窗前的花香還是桌上的書香?

  ***四***

  是船,就要駛向大海,縱使前方***天高,心,也要去遠航!

  ——題記

  上世紀五十年代,海明威的中篇小說《老人與海》出世,繼年,出版,先後又一舉奪得了美國普利策獎和諾貝爾文學獎,懷著對其的無限遐想,我翻開了這本神往的《老人與海》……

  其書圍繞一位古巴老漁夫與一條巨大的馬林魚在離岸邊很遠的灣流中搏鬥而展開故事的講述。老人聖地亞哥用一生來詮釋一個人的生命哲理——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老漁夫聖地亞哥一生也沒捕到過什麼魚,終於,上帝沒有忘卻他,在他最後一次出海時眷顧了他,84天光陰,他終於制服了一條碩大的馬林魚,但一時的欣喜換來的只是鯊魚的圍攻,老人拼死要將魚帶回岸邊,在一條漫長的海道上,老人走了一輩子的海道上,帶回了一具讓人驚歎的骨架……

  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困難是難免的,可以說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最重要的是要勇敢面對,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失敗中吸取教訓。宛如窗外迎著風雪屹立的梅花,她始終堅信:“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回想自己,每當碰到一點點困難就不耐煩,將所有的不好推給別人,自認清高,到頭來,不過是曲終人散……

  《老人與海》不經讓人想起古代勵志故事滴水穿石、鐵杵成針……那堅不可摧的石頭啊,哪裡受得起這纏綿的水滴啊!那粗大笨重的鐵杵啊,哪裡受得起那千百下不厭其煩的磨礪……故事最後都指向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有志者,事竟成”!

  俗語道:不以成敗論英雄,他那堅強的意志,勇敢的精神不比英雄的行為遜色,他已然成為經歷磨難而戰無不勝的巨人,值得每個人倡導。在書中的配角眼中,聖地亞哥又一次失敗了,可在萬千讀者面前,聖地亞哥成功了,他登上一個新的巔峰,讓世俗之人遙不可及,望而生畏!

  其實,書中的人物分佈具有很強烈的象徵意義,海明威將碩大的馬林魚比作人生路上追求的理想,將人本身那強烈的佔有慾望巧妙地轉變,頗有指桑罵槐之意,用鯊魚象徵悲劇的發生,更多的是人生路上受到的排擠,剝削,明搶升遷豪奪……讓人不寒而慄,而大海則是當今變幻無常的社會,那平靜的海面下實則暗浪縱橫,那些你來我去,爾虞我詐的勾心鬥角,猶如這潮漲潮落,雖然躲得過眼前鋪天蓋地的浪頭,可海下卻又是一個銳不可當的暗浪,船越大,受浪越大,弄得人心憔悴……聖地亞哥則是與與那些強大勢力作鬥爭的“硬漢”代表。他一生不幸的捕魚經歷,彷彿暗示著人類與輪迴的抗爭卻又擺脫不了輪迴一般,“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風雨剝蝕卻依舊豔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四個大字——超越極限”

  嘆悲歌未切,未敢奈何;看歲月過只隨信念活等後世來評說!聖地亞哥,你是風沙的怒吼,你是斷崖的堅守,你是潮漲過後,仰望月夜,眉間的寂寞;你是滴水的沉著,你是落花的幽柔,你是萬世傳頌,卻為日落,默默哀嘆,血肉……

  一個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你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支撐老人的不正是這種信念嗎!凡是有形的東西終會凋謝,但這種意志,是永不凋謝的!

  ***五***

  在茫茫大海上發生了看似平凡而又並不平凡的故事……也許沒有大海,那就沒有了這個不平凡的故事。正因為有了大海,才有了這平凡的漁夫,才有了這碩大無比的魚;才讓漁夫釣上了這條大馬哈魚,但卻在海上與其搏鬥了三天三夜才把它殺死,接著卻又遭到了鯊魚的襲擊,最後的結局可想而知,這條大馬哈魚只剩下又粗又白的脊骨。一切的肉體都不復存在了,剩下的僅僅是—個軀殼,一個沒有靈魂的軀殼,只不過是一堆毫無利用價值的骨架!然而在這個頗具悲劇色彩的故事中,卻折射出一位“英雄人物”——漁夫聖地亞哥。‘

  他連續八十四天捕不到魚,在別人看來,他是失敗的。一個漁夫捕不到魚,還能算是—個、真正的漁夫嗎?而他卻還在第八十五天出海捕魚。他從未放棄,即使已經八十四天沒捕到魚了。他的這種堅持不懈,“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難道不值得我們佩服嗎?古時愚公移山,他明知道開山挖石並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可為之的事情,這需要自己的子子孫孫一代代不懈地做下去,可他仍堅持帶著子孫一天天去移石。愚公不也“知其不可為”,卻也堅持不懈地做下去了嗎?天帝最後感其誠,命山神搬走了山。連古時一位九十多歲的老翁都如此,我們不是更應該如此嗎?如今的中學生,興趣倒是挺廣泛,學這又學那,可幾乎每次都是“三天打魚,四天晒網”,總半途而廢,他們缺少的不就是像聖地亞哥和愚公一樣的毅力嗎?只要有了毅力,便沒有不可攀登的高峰,只要有了毅力,便沒有不可逾越的障礙!回想起文中老人的話“人不是為失敗而生,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不正道出了本文的主題嗎?人真是很奇怪的動物,為何有勇氣面對死亡,卻沒有勇氣面對失敗。失敗真的如此可怕嗎?人生誰能沒有失敗?就像人學走路,也得有過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人才能學會走路。失敗可以毀滅一個人,也可以造就一個人,有人因為害怕失敗不敢追求成功,這就是弱者。在弱者面前,失敗是傾覆生活之舟的波濤,波濤越大,他就越容易被吞噬。但我相信每個嚮往成功的人都不希望自己是弱者。

  作為一位強者,就不應該面對失敗而消沉悲觀,就不應該因為沮喪而停止追求!《老人與海》給予我們的啟示實在太多太多。它確實是—部好書,—本讓人受益終生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