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非常固執怎麼辦

  在為固執寶寶做規矩時,既不要抹平孩子的稜角,也不要過於遷就孩子,更不要在孩子面前感嘆他有多倔。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孩子固執怎麼辦

  1、學會傾聽和理解

  很多時候,傾聽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手段,對於有主見的孩子來說,在那些與他有關的事情上,多聽他的意見,是讓父母孩子都感到輕鬆的一種方法。父母需要掌握一個原則,只要不危及安全、不傷害他人、不妨礙尊重的事情就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譬如他想與小夥伴一起玩足球,就未必一定要求他與父母一起去公園。

  在和固執孩子相處過程中,父母要學會談判技巧,給孩子更多地尊重和寬鬆,從中柔和地實現自己的目的,千萬不要試圖與他硬碰硬,不然肯定是一個難以收場的結果。

  2、教孩子取捨和謙讓

  父母不妨經常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真正聰明的人常常以退為進。如果兩個小朋友都想玩那個玩具,並且爭搶起來的話,最後反而誰都玩不上。不如大家輪流玩,不但可以更早玩,而且大家還可以商量出更有趣的玩法。

  對於比較固執,有主見的孩子,就不必再強調讓他爭第一的概念,而是在孩子4歲以前就讓他逐漸學會謙讓。

  3、父母應該以身作則

  其實,孩子的固執的性格多半來自父母的性格基因,所以在“改造”孩子的同時,父母也別忘了自我修煉。如果很難給自己一個客觀的判斷,那麼可以多聽聽周圍人的意見,經常自我反省。

  父母應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太固執己見,不僅是對孩子,而是對待所有的人。尤其是在晚餐時,應儘量避免當著孩子面為小事而爭吵。

  4、不要過於遷就

  即使再多的策略和招數,有時還會覺得對待固執孩子是一場耐力測試,如果所有的寬容、理解、尊重或民主都不能奏效時,也應行使父母的權利。譬如到了睡覺的時候孩子仍拒絕上床的話,可將他抱上床,並且告訴他:“睡覺的時間到了,即使你現在睡不著,也必須在床上呆著。”

  孩子固執有原因

  1、“我”自我意識的發展

  在最早的時候孩子還不能區分自己的意願和別人的意願,而在孩子兩歲後,他們可以漸漸分清哪些事情是他人讓我做的,哪些是我自己想做的。因此在他們剛形成這樣的思維時,對於表現自我的態度也變得異常的頑強,但這種表現往往與成年人的規範相牴觸,進而讓孩子產生了挫折感,最終導致孩子的固執行為。

  2、“我”運動能力的發展

  隨著孩子身高體重的快速發展,身體活動能力也逐漸成熟,很多事情通過孩子們自己的努力都能完成。因此他們異常渴望擴大自己獨立的活動空間,不斷地去獨立嘗試去做新的事情。但很多家長由於害怕孩子受傷等原因,都會加以阻攔和限制,於是孩子就會產生了固執的情緒。

  3、“我”自我情緒控制的不成熟

  對於沒有經歷過很多事的孩子來說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還很弱,一旦感到不滿,就會毫無掩飾地表現出來。吵嚷、哭鬧通常是他們主要的宣洩方式。而父母們就認為這是孩子們在無理取鬧,是他們叛逆的表現,於是便去制止和反對他們,從而導致了孩子的反抗行為。

  4、“我”模仿了家人的壞習慣

  孩子的思維始終處於學習和發展之中,如果父母做出不好的榜樣,孩子就可能學到。因此,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在無意中促成了孩子的壞習慣。

  5、父母對“我”的忽視

  父母只憑自己的好惡要求孩子,卻忽視孩子的感受,壓制或過度責備孩子,都可能與孩子形成情緒上的對立,讓孩子變得更固執、任性,更不服從管教。

  孩子固執的不得了該怎麼辦

  人生常常是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的一個過程。如果母親們感到難過、不舒服,那麼,孩子們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因此,比孩子們更理智、更成熟的父母,就要首先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這樣做是正確處理孩子性格固執的第一步。

  一般來說,當孩子們長到2週歲的時候,他就可以具體地認識到,母親和自己是兩個不同的存在這樣一個事實。一些對兒童發育過程進行研究的科研成果表明:孩子們的“自我”概念一般在他們出生後15-18個月開始逐漸形成。母親們帶著她們的孩子前來找我治療的時候,我一定要向這些母親問這樣一個問題:你的孩子是如何表現“我討厭”這樣的意思的。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測定她們孩子的自我意識到底發育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程度。

  對於剛剛形成一些朦朦朧朧的自我概念的孩子們,他們會通過搖頭來表現自己和別人的不同。可是,那些自我概念還處於未分化狀態的孩子們,則常常通過高聲尖叫、用頭撞地板這樣的過激行為來表現。

  對於那些稍稍長大一些的孩子,他們能用“討厭”、“不行”等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會“死硬”地堅持自己的主張,固執的不得了。俗話說,“3歲討人嫌”嘛。處於這一時期的孩子,雖然他們已經有能力提出自己的主張,但是缺乏明智的判斷力,因此,在父母的眼裡看來,孩子的固執簡直到了不可理喻的程度。也就是說,當孩子通過新近獲得的自我意識,理直氣壯地站出來提出自己主張的時候,這種行為在父母的眼裡,卻成了一種讓人頭痛的毛病——“固執”。

  可是,沒有誰從一開始就是完美無缺的。孩子們在提出並堅持不成熟的自我主張的過程中,會逐漸學會自我剋制、對別人關心等在社會生活中需要遵守的遊戲規則。可是,如果父母們不能適時給予孩子這樣的機會,他們就有可能永遠喪失主張自我的能力。

  如果母親們認為孩子的主張簡直是荒謬絕倫,進而加以壓制,甚至就此懲罰孩子,就不可能正確地培養出孩子理直氣壯、站出來提出自己主張的能力。同時,孩子們心底對父母的怨恨還會越積越多。

  當然,如果孩子的固執行為已經達到了非常危險的程度,或者已經遠遠地超出常規,做父母的就非常有必要及時地對孩子進行開導和勸說。如果開導和勸說都不起作用,還可以適當地對他進行一下“懲罰”。但是,有一條父母們必須銘記在心:如果你動輒因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就對孩子進行懲罰,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