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怎樣吃最健康

  春季是陽氣上升的季節,季節的變化交替容易導致疾病的產生,因此要做好養生保健, 下面,讓小編來告訴大家。

  

  1、少食酸、略增甜

  唐代著名醫家孫思邈早就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因為根據中醫理論,春天肝氣當令,肝氣偏旺可傷及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少酸多甜,既避免肝氣過旺,又有益於脾氣。所以,春天你得少吃些酸味的食品,適當多吃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糖類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水果、蔬菜等。

  2、水果

  冬季之後,人們會較普遍地出現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的情況,故春季常見口腔炎、口角炎和某些面板病等,這些都是新鮮蔬菜、水果吃得少的緣故。因此,在春季應多吃各種新鮮蔬果,以補充所需的營養。

  3、助陽食品

  中醫主張“春夏養陽”,春天陽氣生髮,在飲食上宜適當多吃些能溫陽的食物***如韭、蔥、姜等***,以助長、充實人體的陽氣,增強抵抗力,抗禦外邪的侵襲。

  4、補充津液

  春季多風,易耗散水分,出現口乾、脣裂、面板粗糙、乾咳、咽痛等症。因此,宜多吃些能補充人體津液的食物。如春日吃粥便是一大良法。粥里加一些薺菜、芹菜、韭菜,既利消化吸收,又助春陽生髮。其他如柑橘、蜂蜜、甘蔗等也可進食,但不宜過量。

  5、清淡多樣

  油膩食品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常使人產生飽脹感,妨礙多種營養的攝入,且易使人出現疲勞、嗜睡等症狀,工作效率下降,這也是“春困”的誘因之一。春季人體活動量增加,代謝漸趨旺盛,需要豐富的營養。因此,膳食還要提倡多樣化,避免單調,併科學合理地搭配好膳食,如主食與副食、粗糧與細糧、葷食與素食等,都應講究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從多種食物中獲得較為完備的營養,使人精力充沛。

  春季保健養生方法

  1、加強保暖

  早春時節,氣溫逐漸回升,有時候還會出現特別竄高的狀況。有的人尤其是年輕人喜歡“輕裝上陣”,大街上隨處可以看到很多穿短裙的時尚女性,為了40歲以後的健康著想,我們還是應“風度”“溫度”兼顧,不要過早把身體暴露在寒風之中。傳統養生保健中“春捂秋凍”的觀點是源於生活實踐而千真萬確的。

  2、注意通風

  室內門窗關閉時間過長,空氣就會變得渾濁,有利於各種病菌的滋生。通風的實質就是及時補充新鮮空氣,讓空氣中的病菌含量始終維持在一個很低的水平,這樣一來,屋子裡的人就不容易患病。最好能上下午各開窗通風一次,時間為15分鐘左右,各個房間輪流。通風時要注意給屋內的老人和小孩保暖。

  3、食醋燻蒸

  隨著陽氣的萌動,細菌、病毒等各種致病微生物也漸漸有了活力,故春季是感冒、流感、麻疹、水痘的高發季節,對於這些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的疾病,我們可以在家裡做一些有效的預防,食醋燻蒸就是一種簡便有效的途徑。

  往平底鍋裡倒入適量食醋,用電磁爐加熱,很快,醋蒸汽就會瀰漫在屋內。可以有效殺滅或減少致病微生物。燻蒸時注意門窗要緊閉。對於家中已有感冒病人,預防家庭內部傳染,採取這個方法就顯得更有價值。

  4、冷水洗臉

  實踐證明,堅持用冷水洗臉是預防感冒的有效手段。可能對於少數人來說,嚴冬季節,用刺骨的冷水洗臉有點難以忍受,但春天來到,氣溫回升,正是養成此種良好習慣的時候,堅持下去,必有好處。

  5、熱水泡腳

  雙腳號稱人體第二大腦,有密集的神經反射區。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這樣的生活體驗:只要腳暖和,全身就不會感覺太冷。經過一天的站立行走,雙腳勞累不堪。在睡覺之前用熱水好好泡個腳,可以很好地緩解疲勞,放鬆神經,促進睡眠,從而提高身體抵抗力。熱水的溫度最好在45℃左右,可不斷加熱水,以人體能耐受為度,太低了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6、艾水薰腳

  假如我們中一些人不小心患上了感冒,也大可不必立即去醫院打針吃藥,甚至是輸液。春天以寒為主,對於患感冒的人來說,大多數是風寒感冒,主要表現是打噴嚏、流清涕、渾身發冷,有時候還有輕微咳嗽、頭痛等症狀,我們可用艾水薰腳的方法,輕鬆消除感冒初發症狀。

  拿一把艾葉,放入塑料桶中,塑料桶裡再放一個小凳子,然後燒一大盆開水倒入塑料桶裡,水面低於凳面,人坐在椅子上,雙腳放在小凳子上,用一塊大毯子將桶和下半身全部包裹起來,儘量密不透風,讓艾水的蒸汽慢慢燻蒸腳部,漸漸地就會全身汗出。整個過程大約持續2小時。在水溫稍涼之後,將全身汗液稍微擦一擦,美美地睡上一覺,絕大多數的感冒都可以煙消雲散。對於體質偏寒、面色晦暗、經行腹痛的女性,此方法還有驅散寒氣、調經止痛的功效。有心者不妨一試。

  春季養生禁忌

  一忌:上火就用解毒丸。

  春季,很多人都容易上火,有些人一上火就亂用降火藥,是最大的“滅火”禁忌。其實日常生活中有些看似“上火”的症狀並不是上火,例如便祕,或許是體虛的表現。所以,春季要弄清身體上的是哪把火,再對症下火。

  支招:對症治療春季上火。

  心火:有虛火、實火之分,可見心悸、失眠多夢、舌尖痛、口舌糜爛、尿黃灼熱等。實火多由邪熱內蘊、痰火內鬱或情志所傷而致。若勞累過度,耗傷心之陰血,形成陰陽失衡,陽氣偏亢則會出現虛火。

  預防春季心火可以多吃蓮子湯。

 

  胃火:表現為牙齦腫痛、口臭、易飢、便祕等,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少、便祕、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乾硬等。

  春季胃火可多吃綠豆湯

  肝火:可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口苦咽乾,急躁易怒,舌邊尖紅,脈數,甚則昏厥、發狂、嘔血等,有時還會感到心煩易怒、睡眠欠佳。常因肝氣鬱結日久,或過食辛溫之品,或熱內蘊化火上逆所致。

  喝梨水可治療春季肝火。

  肺火: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豬肝湯可去春季肺火。

  腎火:腎火偏亢又稱命門火旺。一般多因為腎陰不足導致陽火偏亢,出現火迫精洩的病機。一般會出現陽強易舉、遺精、早洩等症。

  治療春季腎火可以吃豬腰。

  二忌:“春捂”不當。

  很多人都知道春捂秋凍,但做起來卻出現兩個極端:年輕人靠著火力壯不捂,早早就穿起了單衣和單鞋;老人、小孩卻容易捂過頭,捂出了汗還“頑固”地不脫衣服。

  支招:春捂秋凍要適宜

  “春捂”有三大要點:

  第一,別急著“換季”。冬季衣物先別急著收起來,等氣溫穩定了再換季;

  第二,隨時增減衣物。春天氣候變化異常,早晚溫差變動大。可以帶件衣服備用,晚上睡覺時搭條小毛毯,避免寒氣損傷陽氣;

  第三,別捂出汗。捂過頭了也會導致感冒、抵抗力下降。

  春季穿著應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點在於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預防疾病,減少感冒機率;腹部保暖是保護胃、脾、腸,預防消化不良和拉肚子。“寒從腳下起”,腳下神經末梢豐富、敏感,保暖才能使身體適應氣候變化。

  三忌:一犯“春困”就睡。

  在春日暖洋洋的陽光照射下,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加快,容易導致大腦缺氧,進而招惹到“瞌睡蟲”。但一困就睡,卻對健康很不利。睡得時間太長會進一步減少腦部血流量,抑制大腦皮層的興奮度,可能越睡越不醒,反而更疲憊。

  支招:解決春困不能想睡就睡

  解決春困要抓住兩個黃金時間點:一是起床後;二是午飯後。《黃帝內經》提到:“夜臥早起”。就是說春季可以稍晚點睡***晚11點***,但要早起***早6點半***,以順應人體陽氣的生髮。

  春困飲食注意事項

  1、早餐攝取較多的熱量。理想的飲食安排是:早餐攝入熱量最多,中餐次之,晚餐最少。

  2、飲食要清淡。油膩的菜餚可使人飯後產生疲憊現象,表現為體溫、血糖降低,情緒低落,工作效率下降,所以春季宜清淡適口。

  3、攝取足夠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由各種氨基酸構成的,所以從瘦肉、雞肉和低脂奶製品中攝取的蛋白,有助於提高人的精力。

  4、常吃水果和飲果汁。水果中含有豐富的鉀,它是幫助維持細胞水分的主要礦物質之一。鉀的缺乏會使人感到軟弱無力,也會影響注意力的集中,葡萄乾、橘子、香蕉、蘋果中都富含這種礦物質。

  四忌:吃得太酸、辣。

  “春夏補陽”是《黃帝內經》等醫學經典推崇的養生準則,在五臟和五味的關係中,酸味有收斂作用,不利於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洩。吃得太酸、太辣都會損傷陽氣。

  支招:春季飲食要減辣

  中醫講春為肝氣當令,它有利於調節各大臟腑的功能,但有一個缺點,就是易傷脾。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因此春季應少吃酸以防肝氣過旺,多吃香辛的食物可疏發肝氣而補益脾氣。

  韭菜是春季最好的食物,可多吃但不宜過量;而香菜、蔥、蒜、蓮子、大棗、山藥等也很適合春季吃。

  此外,應告別冬季養生式溫補,改以健脾胃。要少吃發物和易引起“上火”的食物,如魚、蝦、蟹、羊肉等,患有慢性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

  五忌:門窗緊閉。

  春天氣溫上升,溼度提高,各種細菌、病毒等開始大量繁殖。如果長時間門窗緊閉,或空氣流通不好,很容易導致感冒流行、傳染性疾病高發。

  支招:春節注意開窗通風

  春季通風比任何季節都重要。家裡還是辦公室都要保證每天開窗通風兩次,每次至少10分鐘,最好能形成空氣對流,最佳的通風時間是在日出後和日落前。

  六忌:宅在家裡不出門。

  冬季強調靜養,但春季相反,應動養,因為“動則養陽”。經過冬三月的收藏季節,人們應多做戶外活動,對健康十分有利。

  支招:春季適當出遊

  春主生髮,在出遊時,最好用鼻子呼吸,一方面能阻擋一部分有害物質“病從口入”;另一方面鼻黏膜的血管豐富,腔道彎曲,對乾燥寒冷的空氣有加溫、加溼的作用。霧天汙染物較多,最好別出去鍛鍊。

  另外,春季運動要有度,早春時節,身體各器官功能還處在較低水平,此時不宜進行激烈、長時間運動,要從舒緩的運動開始,如慢跑、步行、放風箏等。

  七忌:心情低落、起伏大。

  春季氣候不穩定,乍暖還寒,氣溫忽高忽低,加上春季氣壓較低,人體為了適應這個氣候變化,大腦體溫調節中樞就會積極的進行調節,一般來說正常人都能適應這樣的氣候,但也容易引起感冒、春困等精神倦怠現象。由於精神疾病和一些神經遞質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關係,氣溫多變容易使有精神病史的人內分泌活動發生變化,產生情緒波動,誘發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等多種重性精神病。

  支招:春天要調理情志

  春天除了心情平和之外,還應做到開朗豁達,以使肝木堅實,肝氣順達;當按捺不住要發火時,最好做幾個深呼吸,暫時離開爭吵現場;春天還可以養養花草,以保持心情愉悅。

  八忌:香蕉和梨不宜吃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所以春天應該多吃一些辛味的東西。比如,民間講究在農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餅,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髮的作用,讓人微微出汗,可以幫助體內的寒氣發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蘿蔔等。

  相反,那些滋陰的、寒涼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銀耳等。特別是生冷的東西,像冰淇淋、冷飲等,會將寒氣聚集在體內,導致夏季脾虛,帶來一系列不適。

  九忌:春捂不宜過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但不是隨便“捂捂”就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劉敏說,捂的度就是不能過汗,如果天氣很熱了還裡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十忌:不宜過早穿單鞋

  俗話說,病從腳下起。現在很多年輕女孩,很早就開始穿單鞋,對身體非常不好。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彙,小腿內側為肝、脾、腎三陰經,外側為膽、胃、膀胱三陽經,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過早穿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