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熱的藥有哪些

  凡以清解裡熱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清熱藥。那麼有哪些常見的清熱藥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清熱的藥,希望大家喜歡!

  清熱的藥

  鴉膽子 馬勃 山豆根 射干 敗醬草 魚腥草 貫眾

  青黛 大青葉 穿心蓮 紫花地丁 蒲公英 連翹 金銀花

  馬尾連 椿白皮 苦蔘 川木槿皮 秦皮 龍膽草 黃柏

  黃連 黃芩 白鮮皮 決明子 長石 苦竹葉 青箱子

  密蒙花 天花粉 蘆根 白毛夏枯草 知母 寒水石 石膏

  谷精草 夏枯草 梔子 淡竹葉 竹葉 胡黃連 銀柴胡

  青蒿 地骨皮 白薇 紫草 赤芍 牡丹皮 玄蔘

  地黃 拳參 白頭翁 雞骨草 錦燈籠 光慈菇 葛花

  天葵子 土貝母 忍冬藤 禹州漏蘆 金果欖 北豆根 重樓

  野菊花 鴨跖草 藏青果 熊膽 金蓮花 大血藤 金蕎麥

  板藍根 蓼大青葉 苦地丁 馬齒莧 地錦草 土茯苓 綠豆

  白蘞 漏蘆 山慈姑 白花蛇舌草 半邊蓮 水牛角濃縮粉

  中醫清熱藥使用七大誤區

  一、有醫者但憑西醫診斷而用清熱藥。

  如西醫診斷為膽囊炎,他們就用清膽熱藥;西醫診斷為肺炎,他們就用清肺熱藥。他們把西醫之炎症和中醫之熱證等同起來,不講中醫之特色,不講辨證論治,因此,必然降低清熱藥之效果。

  二、有些病人,經常上火,久治不愈。

  醫者不在經常二字上問個為什麼,追溯一下原因,卻一味按實火論治,且其方多用苦寒,結果越清熱,病情越重。所以然者,以虛火當實火治療,致陰虛加重,故虛火更旺也。比如:張某某,男,48歲,已婚,工人。長期咽喉乾燥而疼,夜來加劇,且久治無效,舌質紅,苔少,脈細數等。此乃腎之陰精虧損,虛火上炎之證,當滋陰降火。而醫者卻濫用苦寒之劑龍膽瀉肝湯加減,遂致又出現五心煩熱等,即是其例。

  三、醫者只知患者是熱證,但不知是虛熱還是實熱,更不知病變在何臟腑。

  有些醫者將一些清熱藥羅列堆積在一起組成方劑,並令患者煎服。這樣使用清熱藥,沒有針對性,是難取得良好效果的。

  四、病人只說自己有熱,但卻不言症狀,醫者也不問病人,病人說開什麼清熱藥,醫者就開什麼清熱藥。

  病人對自己不負責,醫者對病人也不負責。結果,倒黴的還是病人。

  五、在暑天,有個別醫者給病人開防暑降溫藥,但所用之方,不是清暑益氣、養陰祛溼之劑,而是令服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

  此方雖有清熱瀉火作用,但由於太苦太寒,故服之,易傷人之陽氣,也易傷人之陰氣。因此,用於防暑則弊多利少。

  六、診斷為溼熱犯及脾胃而發黃,醫者用茵陳蒿湯加減服至黃退、肝功能恢復正常,而醫者仍令服之,並一服又是10餘劑,可謂一直清利到底。

  中醫認為,有是證即用是方,證已去之,為無是證而再用是方,是為藥不對證,不僅不治病,反而更傷其身。

  七、發熱***體溫升高***不一定是裡熱證,裡熱證也不一定都有發熱。

  然而,有的醫者卻不以為然,他們一見發熱,即認為是裡熱證,遂立即予清熱瀉火藥治之。有很多發熱是陽虛所致,若寒證用寒藥,虛證用攻邪之藥,其病當然加重。

  上述說明,濫用清熱藥不僅加劇患者之病情,而且還會傷及人體之正氣。因此,千萬不可濫用。

  清熱解毒的中藥

  1、玄蔘

  玄蔘是屬於玄蔘科類的植物,根據專家研究表明,用玄蔘泡水的話是具有能降低血壓的作用。另在中醫看來的話其還具有清熱解毒,治療自汗盜汗、夜寐不寧的效果。

  2、金銀花

  金銀花是屬於忍冬科的植物。在中醫看來,金銀花性寒、味甘。平時的時候適用於熱毒血痢、溫病發熱癤腫等熱毒疾病。擁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平時服用的話最好在9克左右為宜。

  3、決明子

  決明子是屬於豆科類的植物,其具有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的作用。而在中醫看來,因為它具有明目清肝、利水通便作用,很多人都把它拿來治療肝熱、目赤澀痛的症狀。平時的話也能夠緩解慣性便祕。要服用的話可使用8克左右的決明子搗碎煎服即可。

  4、板藍根

  想必很多人在夏季的時候都會服用板藍根來清熱解毒吧。因為在中醫的用裡面,板藍根就是具有這個效果的。平時的話可以直接去藥店買那種包裝的板藍根顆粒泡服即可。

  5、夏枯草

  夏枯草是屬於脣形科的一種植物,也可用於中藥使用。因為其味苦、性寒。也具有可以清肝火、降血壓的功效。很多人都在夏季把它用來清熱解毒。並且它對很多疾病也具有抑制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