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吃野菜的好處有哪些

  春天來臨,一切都欣欣向榮,包括我們常見的一些野菜也都逐漸的冒出芽來。麼我們在春季應該吃什麼野菜比較好呢?下面就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下吧!

  春天適合吃的野菜好處

  1、薺菜:健胃消食

  薺菜性涼,味甘淡,氣清香,無毒。薺菜有健脾和胃、明目止血、利尿解毒功效,民間有“薺菜當靈丹”的說法;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或越冬芽,焯過後涼拌、蘸醬、做湯、做餡、炒食都可以,還可以熬成鮮美的薺菜粥。

  但虛寒體質仍然不宜多食。

  2、蕨菜:清熱安神

  又名蕨兒菜、龍頭菜,有清熱滑腸、降氣化痰、利尿安神的作用。捲曲狀的蕨菜葉比較鮮嫩,老了後葉子就會舒展開來。但幹蕨菜或用鹽醃過的蕨菜在吃前最好用水浸泡一下,使它復原。

  但是,蕨菜性味寒涼,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而且蕨菜中含有一種叫做“原蕨幹”的物質,具有明確的致癌性,預處理和烹飪等加工只能降低它的含量,不能徹底清除,所以不主張長期大量食用蕨菜。

  3、莧菜:滋陰潤燥

  莧菜有清熱利尿、解毒、滋陰潤燥的作用。除了炒食、涼拌、做湯外,莧菜也常用來做餡。比如涼拌莧菜、莧菜雞絲、莧菜水餃等。

  4、刺嫩芽 :補氣活血

  又叫刺龍芽,被食用的部分主要是其嫩芽,能夠起到補氣、活血、祛風、利溼、止痛、補腎益精等作用。

  5、馬齒菜:天然抗生素

  又叫馬齒莧、長壽菜,性寒味酸,具有清熱利溼,止痢消炎,解毒療瘡等功效,並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口腔潰瘍等病症有療效,對糖尿病也有一定療效。它的吃法有很多種,焯過之後炒食、涼拌、做餡都可以。

  馬齒莧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但吃的時候,建議不要多食。

  6、蒲公英:清熱解毒

  又叫黃花地丁,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利尿,對肝有好處。焯過後生吃、炒食或做湯都可以,如海蜇皮拌蒲公英、蒲公英炒肉絲;還能配著綠茶、甘草、蜂蜜等,調成一杯能夠清熱解毒、消腫的蒲公英綠茶。

  7、苦菜 :清熱燥溼

  苦菜能夠清熱燥溼、消腫排膿、化瘀解毒、涼血止血。比較常見的吃法有蒜茸拌苦菜、醬拌苦菜、苦菜燒豬肝等。

  8、水芹菜 :健脾和胃

  又叫水芹、河芹。水芹菜有清熱解毒、潤肺、健脾和胃、消食導滯、利尿、止血、降血壓等作用。焯過之後炒食、涼拌都可以。

  9、菊花腦:清熱解毒

  菊花菜的嫩莖葉,又名菊花郎、菊花頭、甘菊等名。菊花腦具有疏風散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的功效。中醫認為,菊花腦性平,味甘微苦,用水煮沸後,則味不苦。具有清肝明目和良好的解毒作用。適合高血壓、大便祕結、目赤腫痛等症患者食用,具有較好的防治作用。在春季裡,菊花腦涼拌、熱炒、煮湯皆可。

  但虛寒體質***如怕冷、易腹瀉、畏寒等***的人群不宜食用。

  10、香椿:美容駐顏

  含有大量維C、維E,還含有蛋白質、磷、鐵等,它的特殊香味是因為含有香椿素等揮發性芳香族有機物,可以健脾開胃,增加食慾,解毒養顏,女性多食可以潤澤面板,美容駐顏。

  不過,香椿食用前一定要用開水燙一下,以減少亞硝酸鹽含量。另外,香椿是“發物”,面板病、哮喘、發熱和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宜食用。

  11、秧草

  秧草的學名叫苜蓿。我國北方有一種紫苜蓿,花紫色,是最好的牧草,人不食用;另一種在長三角生長的叫南苜蓿,花黃色,故又叫金花菜、黃花菜,也有叫草頭。

  揚州一帶在大田成片種植做基肥之用,故揚州人叫它“秧草”。秧草可以鮮吃,第一茬新芽嫩葉味道最好,不僅鮮美程度最高,而且由於是越冬生長,其營養成分也特高,它含的Vc超過白蘿蔔三倍。

  吃時用旺火素油爆炒,也可以配筍片筍絲,不配葷肉,味極嫩鮮。秧草產量大,吃不掉的秧草洗淨陰乾後用鹽稍加搓揉放入瓶中醃製,一週後就能吃了,而且久貯不會酸腐。長江下游愛用秧草燒河豚,據說是因為秧草有解毒的作用。

  12、馬蘭頭

  一進春天,南方的房前屋後、河邊田頭,隨處可見綠油油的馬蘭。因為到處都是,所以成為人們的家居小菜。“頭”在江南是個很輕的字尾音,有“小、可愛的”的意思,吃馬蘭其實是吃它的嫩尖,也就是“頭”了。

  野地裡挖回來,揀出新嫩肥壯的掐下嫩尖,洗淨炒炒便是一盤小菜,吃不掉便風乾醃起來,留待日後慢慢地吃。

  13、蘆蒿

  別名蘆蒿、蔞蒿、水蒿、柳蒿等。蘆蒿並非只有南京才有,但是南京的蘆蒿是最有名的,南京人提到蘆蒿也是頗為自豪,而南京又以八卦洲的蘆蒿最為有名。宋代蘇軾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說的正是此物。

  做蘆蒿需要的是一份精細,一斤要掐掉8兩,單剩下一段乾乾淨淨、青青脆脆的蘆蒿稈兒尖。炒香乾也是“素”炒,除了一點油、鹽,幾乎不加別的作料,要的就是蘆蒿稈兒尖和香乾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食後脣頰格外清爽。

  蘆蒿在炒之前,最好是在清水中浸泡一會,這樣可以更增加其的鮮嫩,炒的時候則需要旺火,出鍋之後保持鮮嫩挺拔,帶著春天清新的氣息。

  14、魚腥草

  原名又名折耳根、截兒根,客家話稱之狗貼耳。因有強烈的腥氣,被俗稱為魚腥草。多見於西南、兩廣地區,可為野菜蔬食,煮過就沒有腥味。在雲南、貴州和鄂西各地,魚腥草是一種冷盤的原料,主要食其根莖。

  方法是洗乾淨後切段,拌醬油、辣醬、蔥、鹽食用。口感比較獨特,初食者需要適應後才會喜歡吃。在四川,也叫豬鼻拱,除了利用根莖,做涼拌菜或炒菜之外,還將葉子當做蔬菜。魚腥草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炎熱的兩廣地區在涼茶中使用。

  15、春筍

  竹筍一年四季都有,春天破土而出的嫩筍就是春筍了。竹筍中,冬筍和春筍的味道最美,二者的區別是冬筍藏在土裡,春筍長出了地面。因氣候原因,春筍上市從兩廣、福建慢慢地從長江流域北上,到了陽春三月,就是春筍大量上市的季節了。

  竹筍被《閒情偶寄》的作者李漁譽為“蔬食第一品”,“能居肉食之上”。春筍的做法很多,吃法很多,炒、燒、煮、煨、燉等皆可。

  宜葷宜素,葷素百搭。素食清雅脆嫩,與各種肉類配搭製成菜餚,滋味愈發鮮美腴潤;春筍肥壯,部位不同吃法也有區分:嫩頭或清炒或涼拌,吃其清嫩;中間部位切片可炒可燒,嘗其脆爽;根部稍老切塊與肉類原料燉、煨,取其腴美;還可發酵製成黴筍、酸筍,燉食別有風味。

  16、慈姑

  慈姑是南方常見的、物美價廉的一種水生植物。慈姑富含澱粉,可當糧食充飢,舊時有“救荒本草”的美名。

  水塘池邊撒種便長,一株可結十幾個果實,有如慈母撫育孩子,故得名“慈姑”。肉質滑嫩,稍有苦味,入菜多為紅燒、快炒和燉湯,風味獨特。每年8月上旬種植,12月底至來年2月採收上市。所以說這個季節吃它是最好的時候。

  17、蒲公英

  很多地方把蒲公英叫做婆婆丁,黃花地丁等,蒲公英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消腫,利尿等多種功效的野菜,對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功能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蒲公英吃法多樣,可以直接生吃,也可以做成湯,還可以一些其它的食物一起吃發揮出最大的養生功效。

  吃野菜的注意事項

  在野外進行旅行、探險等活動時,多數人在吃了幾天方便食品後便覺得胃口大倒,於是往主利用大自然眾多的野菜來烹調出美味佳餚。在遇特殊情況時,如糧食補給斷絕,野共就成為了主要的應急食物。

  然而常常有許多有毒的野菜混雜在可食野菜裡面,給採食者帶來了極大危險。據有關醫生介紹,萬一不小心吃了這些有毒野菜之後,會產生一些中毒症狀,比如說腹痛、腹瀉、噁心、嘔吐、頭暈等一些症狀。

  如果大家出現這些症狀以後,不要過分緊張,可有兩種方法進行處理。

  第一種方法就是催吐,如果實在吐不出來可以喝一些淡肥皂水之類的。

  第二種方法就是中和一下毒素,可以用大蒜搗碎以後服用,或者是喝一些雞蛋清、牛奶或者是2%的鹼水,經過簡單處理以後,及時就近到醫院進行治療。

看了的人還看:

1.春季養生吃什麼

2.立春後吃什麼最養生

3.春季養生時令食物推薦

4.春季養生吃哪些食物好

5.春季養生食療方